海清可能是最低调的顶流。
要知道,看剧的可不只是年轻人,中老年观众看见名字和脸就会毫不犹豫充会员追剧的演员,海清一定排的到前几。
有太多中国母亲在给自己儿子选儿媳妇的时候,脑海中会不断浮现出海清。
海清主演的剧,拍的基本都是现实生活,最现实的现实,最生活的生活。
早前的《双面胶》、《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近来的《小别离》、《小欢喜》等等,有关房子、孩子和钞票,有关妯娌、夫妻和婆媳。
从艺二十多年,五十多部电视剧,几乎没有古装戏。她将自己对演艺的热忱,一股脑全都献给了家庭剧。不得不说,从容貌到气质,她也的确适合这些戏,让她演古装大美女,可能会古怪,但让她演邻家媳妇,谁都得说一句无人能敌。
而说到她的演技,自然二字,便是最好的赞誉。
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里,海清塑造的角色不知丰富了多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称海清为八点档家庭剧女王,绝不为过。
《双面胶》剧照
后来的日子里,当小“系列”因痛戳社会现实而频上热搜的时候,我常在想,要是把海清年轻时出演的那些作品拎出来,热搜得热闹成什么样呢?
另外的,还得再提一个人,导演滕华涛,电影方面,《失恋三十三天》是他的代表作,而他在电视剧领域成就更高,海清主演的很多经典作品则都是与他合作:
《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裸婚时代》······
《裸婚时代》剧照
滕华涛拍国产家庭剧,有极高的造诣。
之前他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选择去拍科幻片,结果拍出了《上海堡垒》。这也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擅长拍家庭剧,就好好拍家庭剧,毕竟家庭剧和科幻片,那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时隔多年,滕华涛迷途知返,又拍回了家庭剧,而海清则选择了多元化的职业道路,一边接着年轻导演的小成本电影,憧憬着成为文艺片女王,一边坚守着自己的固有阵地,隔三差五还不忘演几部家庭剧。
当知道两人再次合作了家庭剧时,婶子大姨、父老乡亲全都激动了。
《心居》
看这剧名,很多观众都会想起《蜗居》。
珠玉在先,难免分外期待。
我追了八集,先说观感:
失望。
《心居》可以说是一部特拧巴的作品。
看着挺热闹,处处都是我们身边家长里短扯得着的故事,可越看就越觉得不对劲,是不是······有点太假太刻意了?
此前我从未想过,“滕海”二人合作的作品,竟然会让我产生“很假”的感觉,可事实的确如此。
《心居》是双女主配置,背景设置在上海,海清扮演的冯晓琴是外来媳妇,一家六口人住在一起。
哪六口?冯晓琴、儿子、丈夫、丈夫的父亲、丈夫的奶奶,以及冯晓琴自己的妹妹,亲妹妹。
冯晓琴比丈夫大两岁,丈夫还有个近乎于双胞胎的姐姐,两人前后脚出生,所以虽然冯晓琴比大姑姐年纪大,但平日里还是会叫一声“阿姐”。
阿姐的角色由童瑶扮演,她是本剧的第二位女主顾清俞。
《心居》正是围绕这两位女性角色展开。
冯晓琴,全职妈妈,外来媳妇,没学历,每天的生活就是照顾全家人的起居日常。
顾清俞,独立女性,上海土著,高学历,投行届炸子鸡,一个单子的提成就是百万起步。
嫁入顾家八年,冯晓琴一直都想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那样的话她就可以将弟弟、父母都从家乡接过来,那样的房子需要两百万出头,冯晓琴买不起。
顾清俞也想有个房子,不过不是用来住的,只是为了当初年少时与一个少年的约定,将来要在“xxx街xxx号”重逢,后来那里建起了大楼,一间房子至少两千万,顾清俞买得起。
同样是房子,前者要的是生存,后者则谋的是感情。
也就是说,打从剧集一开始,这两人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可恰恰是这么两个人,因为一个男人有了关联,即顾磊,冯晓琴的丈夫,顾清俞的弟弟。
或许是为了腾出更大的天地给两位女性角色,更或许是为了让戏剧冲突更强一些,第五集顾磊就领了盒饭,将剩下的舞台全部交给了两个女人。
领盒饭的原因是意外,夫妻争执间丈夫失足从楼梯上滚了下去丢了命,争执的缘由则是因为大姑姐顾清俞,她插嘴了两人的家务事,说出的话不中听,被冯晓琴听到气急要走,丈夫去拦,这才酿成悲剧。
顾家人本就时刻提防着冯晓琴,怕她买房是为自己,怕她是为她娘家人买的房,怕自己的儿子、弟弟吃亏。这下顾磊不在了,后续的剧情不用看光靠想就是一出天大的修罗场。
带着儿子的冯晓琴该如何继续在顾家住下去,该怎样在上海这座城留下去?
摊开了看,《心居》其实有个蛮不错的故事。以两个完全不同背景的女性故事为基础,窥探当下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现实矛盾。
可问题是如果将《心居》比作一块玉,那么它上面就有一块极大的瑕疵。
往细了看,《心居》处处都是毛病、刻意、假。
其一,为制造“话题”罔顾逻辑。
观看《心居》的过程中它所呈现的故事细节,时常让人看得“脑溢血”。
冯晓琴,嫁入顾家八年任劳任怨,儿子、丈夫、公公、奶奶,一人伺候四个人。
丈夫不上进,快四十的人了,说是去上课考财会证,其实是去了网吧,唯一的工作还是姐姐给安排的,身体不舒服请假都得姐姐帮他。
公公是甩手掌柜,只提一点,儿子不在了,冯晓琴养儿子挣钱去送外卖,眼看孙子放学了,公公也在家里老神在在不管接孙子。
奶奶就更不提了,从头到尾就没正眼瞧过冯晓琴。
冯晓琴吃苦耐劳的形象是不是跃然纸上?
拧巴的点来了。
这么个“一生要强的中国女人”是怎么能在八年只存了三万积蓄的情况下,就让丈夫去借大姑姐一百万买房?这个情节简直匪夷所思,与她的人物设定太不相符。
除此之外,还有她的妹妹,她将自己的妹妹从老家接来,长住在顾家。
亲朋借住是很常见的事,其中的尺度却是国内的老生常谈,约定俗成的规矩是,短住可以,长住便容易激化他人家庭矛盾。二十年前的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很多细节我已模糊,可石光荣让老家亲戚没事就来他家吃住,结果和褚琴闹了极大不愉快的事我却记得清清楚楚。
但顾家所有人,却没一个表达过不快。
这也就罢了,尬得我头皮发麻的点来了,冯晓琴处处托人给妹妹找工作,还对妹妹说她有能力,一定能留在上海。
我正琢磨着妹妹有怎样的过人之处,结果妹妹连大学都没念过,平时就在便利店打打零工。
这样设定的意义在哪里?就是为了让观众看得骂娘?
其二,男性角色都是“寄生虫”。
我知道《心居》是个大女主剧,可真没必要为此让剧中的男人,有一个算一个全员寄生虫。
顾家人,生活上寄生于冯晓琴,金钱上吸的是顾清俞的血。
公公、丈夫就不必说了,顾请俞的表弟,为了钱为了少奋斗十年和女友分手另攀高枝。
顾清俞的白月光、冯绍峰扮演的施源,靠着和女人假结婚挣外快,从剧情看,他母亲的病将来也要靠顾清俞掏腰包。
有人要说了,张颂文扮演的展翔不就是一个很正面的男性角色吗?
展翔是一个角色吗?我以为它是金手指呢。
展翔的设定是在上海有很多房子,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有多少钱、多少人脉。
不上班,每天就是到处帮人忙,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展翔。
顾磊胃疼是他找的医生,顾老爷子名誉受损是他找人摆平,顾清俞找施源下落要拜托他,冯晓琴的定金是他想办法要回、买房需要的一百万也是随手就能借,顾清俞表弟结婚充当门面的家也是借他的。
就连和顾家同一个小区的洗脚房老板借他劳斯莱斯他都绝无二话,更别提他租出去的房子,别人都不知多久没给房租,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真的是一个活生生存在的人吗?
为了凸显女性角色的优秀,将男性角色贬的一无是处,这样做真没必要,只会让人感到尴尬。虽然这样做一定能迎合一部分观众的爽点,但实在不够高明。
《心居》的缺点总结一句话:太刻意了。
它就像一部糅合了所有能上热搜的话题而创造出来的作品。
作为一部该是反应社会现实的家庭剧,它没有真实、没有触动,入眼满目皆是功利。
它一定会有很高的收视率,一定会有不低的讨论度,也一定能给一批看了剧的社畜带来不少焦虑情绪。
然后呢?剧播完了,流量收割了,谁会在意其他呢?
《心居》第一集有一个弹幕大概是这么说的:“海清在上海买了十年房。”
当年买不起房的《蜗居》,是当代青年留城奋斗史的缩影,击国人痛点,引大众共鸣。
如今买不起房的《心居》,是微博热搜营销榜话题的汇聚,让观众骂娘,使资本疯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