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超越》宣传海报。图片源于网络
编者按
随着北京冬奥会在全国各地掀起冰雪运动热潮,冰雪题材影视作品在2022年初大量涌现,包括电视剧《冬奥一家人》《冰雪之名》,还有即将上映的电影《我心飞扬》《破冰少年》《极致回旋》等。其中,我国首部以短道速滑史为题材的电视剧《超越》于1月初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该剧串联起三代短道速滑运动员、教练员在赛场上和人生中经历的跌宕起伏,一经播出便引发广泛关注。本期文艺评论特邀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步中教授及其学生董银娥撰写剧评,对该剧的创新和精彩之处进行梳理点评。
另一方面,由深圳美术馆、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主办的“生·生——杨刚艺术作品展”日前在京深两地开展。展览以冰雪运动和冬奥题材为亮点,展出艺术家杨刚2000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水墨、速写和书法等作品。为更好地帮助大众了解、欣赏杨刚作品的独到之处,深圳美术馆艺术总监陈履生撰写了赏析评论文章。
本期文艺评论还包括关于知名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系列的评论,以及有关广东诗人冼冠华格律诗集《茶韵诗话》的书评,敬请垂注。
●张步中 董银娥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冬奥题材重点指导项目,电视连续剧《超越》聚焦冬奥会重点项目“短道速滑”,讲述了三代短道速滑运动员为了祖国荣誉而拼搏奋斗的故事。创作团队始终秉持总局“打开格局,扩大视野;超越竞技,显影时代”的创作要求,致力于描绘出中国体育健儿真正的精神风貌和特质。实力与口碑兼具的主创阵容齐聚《超越》,以真实笔触描摹短道速滑人群像,以诚挚匠心刻画奥运精神,为观众展现出新时代的“超越”精神。
双时空交叉叙事薪火相传铸荣耀
作为第一部以我国短道速滑史为题材的电视剧,《超越》没有选择常规线性叙事,而是创新性地采用双时空交错叙事,拓宽视角与景深。剧作开篇,1989年冬天黑龙江短道速滑队初创与2014年夏天青岛短道速滑队招新两条故事线交替并行。一条故事线旨在回望过去,以吴庆红和陈敬业、郑凯新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短道速滑运动员和教练员,积极克服初创期简陋的训练环境和匮乏的物资条件,用汗水与意志不断超越自我,为祖国荣誉而战,展现出纯粹的拼搏精神和质朴的爱国情怀;另一条则着眼于当代,描绘了以陈冕、向北、罗竹君为代表的新生代运动员心怀热爱、勇敢追梦、为国争光的励志故事,凸显了新时代速滑人不忘初心、不断超越的精神追求。
从“过去”到“现在”,《超越》将中国第一代短道速滑教练员和两代运动员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奋斗历程和逐梦故事娓娓道来。两个时空双足鼎立,不仅刻画出不同年代运动员、教练员的精神风貌,还着力表现了角色间亦师亦友亦父母的深厚情感,这也是对“超越自我、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体育竞技精神的传承。对陈敬业、郑凯新来说,吴庆红不仅是他们赛场上的教练,还是生活中温柔体贴的母亲,更是为其解惑、指引方向的人生导师;而当郑凯新执教青岛队时,会偷偷凑钱为队员购买新冰刀,也会在队伍士气低迷时加油鼓劲。“过去”与“现在”时空的强烈对比,让人不禁感叹老一辈运动员和教练员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同时也让我们更加自豪和珍惜当下的体育环境及取得的成绩。
塑造运动员群像“超越”精神引共情
为了更好地诠释“超越”精神,彰显民族自信,激荡爱国情怀,《超越》刻画了一个个热爱冰雪运动并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普通人,对中国冰雪项目开拓者这一群体形象,进行了生动而细腻的描摹:温柔坚定、肩负国家使命的教练吴庆红,凭着“野路子”一路闯进国家队的郑凯新,极度刻苦、拼尽全力也无法成为主力队员的陈敬业,出于热爱、选择从轮滑转项的陈冕……
其中,因意外受伤职业生涯被迫终止的江宏,特别令人动容。第10集中,导演以极其克制冷静的镜头呈现了这样一幕:江宏跌下轮椅,眼含热泪地抚摸着冰面,然后小心翼翼拭干泪水,艰难爬回轮椅,面带微笑等待陈敬业……竞技体育的残酷,命运的无奈,角色骨子里敢闯敢拼的执着和坚韧,都给观众内心带来了极大触动。
《超越》关注的不是个体成长,而是聚焦于群体的奋斗,以此真实再现了短道速滑兴起至今30多年来的曲折历史。在双时空叙事中,17岁的郑凯新和16岁的陈冕都是误打误撞进入省队的“同龄人”,都得经过艰苦的专业训练,提升个人能力,方能入选国家队,为国争光。即使短道速滑运动的软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短道速滑人奋勇拼搏、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从未有所改变,对于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执着也不曾改变。而正如陈敬业所说:“作为一名运动员,我认为能把国旗升在异国他乡就是最有荣耀的事儿了。”因此,在冬奥会选拔赛成绩领先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把机会让给了更有潜力夺冠的郑凯新。持之以恒地奋力拼搏,实现自我价值超越,为祖国荣誉而战,剧中每一位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坚持和梦想,足以引发每一位奋斗者的情感共鸣。
写实风格接地气片尾访谈增立意
截至目前,《超越》收获了诸多好评,豆瓣评分为8.2分。这得益于其从创作源头便遵从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以真实力量走近和呈现运动员不同的人生轨迹和价值选择,让观众真切感受到精神上的冲击和洗礼。
该剧写实品质的呈现,来源于对剧情细节的重视:精心布置的时代场景、细致考究的服道化、复古质朴的色调,以及速滑少年们真挚纯粹的眼神,上世纪90年代东北的风土人情,无不令观众感受到一种沉浸式的感染力,情不自禁地与主人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作为一部体育竞技题材剧,《超越》在剧情内容上也力求做到专业性和严谨性,既不回避稚嫩与失败,也不夸大进步与成功,选取短道速滑运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人才选拔理念存在分歧、训练方法一度落后、场地器材不足、运动员受伤病困扰等重要问题展开。
同时,在每集结尾处,都有一段对真实运动员、教练员的采访混剪,聚焦于讨论该集故事的核心内容,如“初创”“天赋”“夺金”“热爱”“不甘”“梦想”“退役”等。真实与虚构相互映照,精彩故事辅以真实访谈和讲述,让情感细节更为丰满,也进一步强化主题表达,致敬平民英雄和伟大时代。
《超越》坚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扫以往某些电视剧过度穿越、虚幻空洞之风气,给人以空前的激励和震撼。从地方队到国家队,从野冰场到奥运赛场,从个体拼搏到全民倾力,《超越》对人物群像的成功塑造,体现了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民族自信,展现出“超越自我、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新时代体育精神。
(作者张步中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董银娥系该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