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mom》,中文译名《极品老妈》一口气追了四季,是轻松下饭的片子,很是好看。
我一直觉得,在欧美对于底层人民的影视叙事中,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坦然,你很难说是不是资本主义玩的把戏,毕竟在我们国家的叙事中,贫穷和堕落是个沉重的话题,它是代表着最深沉的苦难的,镜头对准它,总是想呐喊什么,表达什么的。但是在欧美的许多作品中,它们好像就被戏谑化地消解了。中国对于苦难的叙事往往让人学会悲悯,欧美的苦难叙事让人学会接受。
这两者的区分当然不绝对,也并无高下之分。能够在历史记忆中,在他人或自身的苦难中感动并学会共情,当然是件好事,用轻松玩笑的态度去面对,也未必就是对于苦难的不敬。
《极品老妈》便是这样在叙事中消解苦难的故事。你看这部剧的时候,只会为主人公面临的种种窘境和吐槽感到可笑,但是你关上片子一想,会发现原来她在面临这么困难的处境啊。女主人公自己和母亲都酗酒,前夫吸毒,住在破旧房车上,还因为没有浴室马桶只能借停在她家门口,女主角因为赌博害得全家没有住处只能栖居汽车旅馆,儿子只能住在狭小的橱柜里……失意的几个女人参加戒酒会,成为朋友,陪伴彼此读过困难。
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我怕我配不上我所承受的苦难”,但说实话,这话如果用来勉励他人,多少有些欠扁,有些苦难让人成长,有些苦难是致命的,压得你喘不过气的、宿命般的苦难,即使这可能有当事人自己的原因。成功人士回首过去,往往用苦难为自己加冕,为自己的优秀和不同常人提供例证。但是我一直觉得,不管多厉害的人,总有他所不能接受的苦难的,不同的人对于不同苦难的敏感度不一,你从所谓的苦难手下侥幸脱逃,很有可能只是因为它对你来说不是最为致命的一种,这没有太多值得吹嘘的,以自己的立场去俯视其他人的痛苦也是大可不必的。有些人陷在糟糕的情形中出不来,这并不值得一个旁观者去为他们“怒其不争”,不是本人,便没有说风凉话的立场。而那些虽然无法挣脱苦难,却也能在苦难中自得其乐的人,其实某种程度上,还挺令人敬佩的。
这让我想起,我一开始看《破产姐妹》的时候还是在初中,当时看剧最大的期待点就是看每一集两位女主角所剩下的余额——我是认认真真以为这是一部搞事业翻身的剧的,你看片头都在兢兢业业每一集播放“Second chance”,所以我设想的发展轨迹是,两姐妹一起协作一路逆袭,Caroline重新靠自己做回千金小姐的故事,我看得最激动的一集是Max和破产的Caroline回到Caroline被查封的豪宅偷东西,想要她们多拿点回去改善生活,但似乎编剧并没有像让她们靠什么捷径顺利走向成功的意思,两姐妹误触发报警器,最后带回来的只有Caroline的牙齿保持器。
这好像暗示了接下来几季的走向,两姐妹事业起起伏伏,偶尔顺意了金额多一点,但更多时候金额是慢慢积累,但经常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件,让她们的积蓄一下子又跌回原样,所以我等待了一部,两部,三部,直到最后,也没有出现之前期待的大逆转。几季过去,她们还是那两个开cupcake小店的小妞。而认真听片头曲,根本唱的就不是振奋人心地去找“第二次机会”,它唱的是“The second chance will never be found.”或许它想说的从来就是,真实的人生里,很少有人真的能指望第二次机会的。
不过或许这正是因为生活的起起伏伏不顺意,两人才能相互扶持,才能有那么多笑中带泪的事情发生,如果真的如我所想的事业做大做强,可能生活就没那么有意思了,喜剧的背后是悲剧——贫困让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搞笑的、难堪的、尴尬的事情发生。生活是很糟,但它终究是你的,尽管你每天高喊“It sucks.”日子还是要咬着牙过下去。
或许不管是《极品老妈》,还是《破产姐妹》,它们的用意从来都不是告诉人们超越苦难,而是告诉你悦纳苦难,如果你挣脱不开这样的生活,那你也可以让自己过得更快乐点,不要因为苦难浪费掉你全部的人生。如果挣脱不开困境也没关系,做生命力顽强的杂草,永远坚强,永远在泥土中生机勃勃,自己赋予人生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