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康熙皇帝将皇位传递给皇四子胤禛的过程,将《雍正王朝》对于“九王夺嫡”的演绎推向了高潮,也让诸位皇子之间的对决逐渐落下帷幕,而成功升级为雍正皇帝的胤禛则开始了对“四爷党”内部成员的重新打量和区别处理。
对于邬思道,从皇子过渡到皇帝的胤禛有着太多复杂的感情和处理打算,而这一切都取决于邬思道对于雍正皇帝能不能造成负面影响,会不会产生威胁的解释!
在需要明白解释的人物关系和威胁因素中,皇十三子胤祥,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皇四子胤禛有惊无险地接过皇位以后,没有在宫中守灵,而是立即返回了潜邸,按照已经升级为雍正皇帝的胤禛给出的说法:
“按说孝子守灵,今晚我不该回来。只是乍逢大变,宫里情形不明,回来略住一住,顺便看看你。”
当然,这只是雍正皇帝用以掩饰自己真正意图的说辞,“回来略住一住”,为什么回到潜邸,什么都不干,直奔邬思道的房间?去感谢邬思道长达十几年的倾力相助?还是感谢邬思道于关键时刻对既定计划的坚定执行?
都不是!
升级为皇帝以后,胤禛对于正面形象的维护和自身权威的搭建就成为政治生活中的必须,一个掌握了自己太多秘密和阴暗面的“智囊”就是自己正面形象的巨大威胁,比较于十几年的辅佐之恩和主仆之情,雍正皇帝作为一代帝王,将邬思道除掉已经不关乎道德的评判和情感的审判,只是政治之需要、帝王之必须。
但是,雍正皇帝想要清除邬思道的原因真就这一点吗?
早在康熙皇帝病倒以后,邬思道就已经萌生了“急流勇退”的想法,就已经开始了“自我保全”的谋划,如果不是皇四子胤禛以“房杜于玄武门之变中的执刃而从”为例对邬思道进行了有效的威胁和警示,邬思道恐怕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让皇位归属归于天意安排,听天由命。
在认真领悟了皇四子胤禛的暗里威胁以后,邬思道在决定助胤禛最后一臂之力的同时,也开始了“自我保护”的终极谋划。
康熙皇帝病危,传召皇四子胤禛前往畅春园,邬思道断定是康熙皇帝的大限将至,但胤禛对于门外的步军衙门的人并不信任:
“我现在心乱如麻,步军衙门的人就在门外,说是奉命保护我去畅春园,我怀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我这一去……”
皇四子胤禛对于隆科多已经被康熙皇帝降服的情况似乎并不清楚,所以他对步军衙门的人不信任,也是情理之中,毕竟隆科多也亲口承认了皇八子胤禩等人百般拉拢过自己。
对于皇四子胤禛的担忧,邬思道却很坚定:
“一定要去!如果皇上大限在即,今晚就有遗诏,你不去,八爷他们就会改了诏书。到那时, 他是皇上,你是听命还是不听命?”
邬思道的分析看似很有道理,可是他却对隆科多的人马闭口不提,更对另一种可能,也就是如果隆科多真是老八的人,将胤禛戕害在半路怎么办?
然后,邬思道接着提出了要求:
四爷,您那颗钦差关防大印呢?您放心去,如果到了申时还没有您的消息,我就用这颗关防大印,派人放了十三爷出来,他有很多故旧部下,一呼百应,让他们前去救你。
这安排看似滴水不漏,却是毫无可行性。如果胤禛半路就被隆科多弄死了,再把胤祥放出来,还有用吗?如果在隆科多的拥护下,皇八子胤禩继承了皇位,胤祥即使被放出来,即使召集了故旧部下,就真能将胤禛救出来吗?
别忘了,胤祥对于丰台大营的兵权掌握并不顺畅,要不是“金牌令箭”,胤祥恐怕早就死在了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的手下。
而“金牌令箭”并不邬思道的计划之中,是胤禛成为皇帝以后,才有权动用的!
所以,邬思道对胤禛继位的“保驾护航”之策,是漏洞百出,毫无可行性的!
精明如邬思道者,“大智近妖”,就为胤禛制定了这样漏洞百出的继位安排?
皇四子胤禛真就没看出邬思道计划中的“糊弄”和“风险”?为何在如此计划之下,就敢于一脚踏出、绝不回头?
邬思道的目的在哪?
有了关防大印,邬思道就能顺利的将胤祥放出来,故旧部下、一呼百应的同时,如果胤禛在半路被隆科多害死,那么胤祥的站位就几乎能决定大清皇位的归属,或者干脆自己能够登基称帝,邬思道就能得到保护甚至落得一个更好地下场;如果胤禛能够顺利继位为帝,事情就会像邬思道计划的那样发展,自己是立下拥立之功的“谋臣”、皇十三子胤祥更是擎天保驾的大功。
而皇四子胤禛之所以敢于踏出雍亲王府,并不在于对邬思道计划的信任,而在于另外的安排!
隆科多被命令将传位诏书安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的时候,真就是去去就回?
这就是康熙皇帝对隆科多的安排?会如此简单?
隆科多在返回紫禁城的同时,恐怕早就和皇四子胤禛见了面,定好了继位计划,这才是胤禛自信踏出潜邸的底气所在。
而对于邬思道“漏洞百出”计划的表面认可,则是皇四子胤禛出于试探邬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之间关系的考虑。
胤禛曾经担心邬思道和年羹尧之间“一文一武”的结盟,难道就不担心关系更铁、合作更默契的邬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之间的“文武结盟”吗?
面对皇权的巨大诱惑,皇四子胤禛对胤祥真就那么信任吗?
如果,真的对胤祥毫无戒心,为何那颗能够释放胤祥的“关防大印”在康熙皇帝病倒以后,不被胤禛拿出来释放胤祥,而是在自己明确继承皇位以后呢?
只有在上书房大臣和诸位皇子面前,被康熙皇帝明确了皇位传承以后,断绝了胤祥夺位的可能以后,胤禛才敢于将“金牌令箭”放心的交给邬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命他带兵对付“四爷党”之外的皇子势力。
也只有胤祥带着“金牌令箭”掌握丰台大营,赶到畅春园为胤禛保驾护航以后,手里掌握了两万多兵力的隆科多才会带着康熙遗诏来到畅春园,完成胤禛继位的最后流程。
从时间和路程上来看,前往乾清宫取回传位诏书的隆科多应该远比胤祥回到畅春园早才对,隆科多干嘛去了?
监视邬思道和胤祥的动态去了!
有惊无险的完成继位过程以后,升级成为雍正皇帝的皇四子胤禛返回潜邸,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
胤禛府中的家眷和下属都在院中“恭迎雍正皇帝驾返潜邸”,邬思道为何就敢于在自己屋子里,不出来迎驾?
被雍正皇帝早就安排了的“负责秘密差事”的人看管起来了,没法出来迎驾!
也就是说,皇十三子胤祥虽然带着丰台大营的将士完成了“擎天保驾”的责任,但此时手握兵权的胤祥却成为了雍正皇帝最大的威胁,如果胤祥将邬思道接出雍亲王府,雍正皇帝的皇位恐怕连皇位都捂不热,就会立马被推翻。
所以,邬思道只能“待在自己屋子里”,而不能离开半步!
另外,雍正皇帝还必须明确邬思道和胤祥之间到底有没有结盟,才能做出下一步的打算,做出生杀去留的决定。
来到邬思道住处以后,雍正皇帝说道:
“老十三也是太费事了,有个丰台大营还看不住这个院子吗?用得着把顺天府和善扑营的兵都给调来吗?”
邬思道回答道:
“皇上,是我叫十三爷这样办的!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共同护驾,十三爷居中指挥,才不至于出意外。这个时候,越小心越好啊!”
这里有两个疑问:
1、雍正皇帝来“看”邬思道,为何提及雍亲王府的护卫问题?
就雍正皇帝对胤祥和邬思道的了解,他肯定明白护卫雍亲王府的“五路兵马”不是出自胤祥之手,而是邬思道的建议。雍正皇帝之所以提及王府护卫之事,就是想探探邬思道的底,看看邬思道对于兵马调动的权力来自于哪里,以确定今晚能不能对邬思道动手。
这“五路兵马”可以起到护卫雍亲王府的作用,更可以发动武装政变,将雍正皇帝立地推翻。
所以,雍正皇帝必须明确这“五路兵马”的来源和调配情况,确定“五路兵马”的真正目的何在!
2、“五路人马”到底是哪“五路”?
“五路兵马”中,除了雍正皇帝提及的丰台大营、顺天府和外城的善扑营,还有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兵士和雍正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这就是邬思道口中所说的“五路兵马”。
邬思道的回答中,着重强调了“五路人马,平素不相统属”,这就向雍正皇帝表明了这些守卫雍亲王府的兵马不可能团结起来,发动政变。护卫雍正皇帝,胤祥可以“居中指挥”;如果有别的计划,在“护卫雍正皇帝”的目的下召集起来的“五路兵马”,胤祥还怎么“居中指挥”?
所以,雍正皇帝之所以放弃了清除邬思道的念头,正是因为邬思道对于和胤祥之间关系的完美解释,而并不在于“半隐”说辞。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一家之言,浅知拙见,烦请喷的时候,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