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有娱#
《狙击手》很特别,它是张艺谋、张末父女首次联合执导并进军春节档的电影。
张艺谋很重视这部影片,不但带领演员玩抖音造势,还在采访中喊话影院经理求排片。
《狙击手》豆瓣评分7.7,同档期最高。首日票房5043万,同档期第六。目前上映7天,票房2.8亿,尚在艰难逆袭中。
好片遇冷,不得不说是国产电影的“耻辱”。
跟大量主旋律电影不同,《狙击手》体量很小,主演除了章宇都是新人;场面不大,只有一场狙击战;时长很短,仅96分钟。
但放张艺谋手里,足以讲好一个故事。
技术:狙击的空间
《狙击手》聚焦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除了开场让人物亮相的短暂热身外,全片编剧只选择了一场战斗,志愿军狙击五班对阵美军狙击小队。
张艺谋、张末分别负责拍摄志愿军、美军两个部分。
狙击技术、人物情感、成长刻画,都紧锣密鼓地集中在这一场战斗里。
狙击是门技术活,影片至少展现了狙击手的三种素质:射击技术、身体机能、空间概念。
片中多次出现“子弹时间”特效,将射击的精准和力量放大。虽不新鲜,但通俗有效。
身体机能方面,影片适时点出部分角色的体能特长,强化人物辨识度的同时,也展现了五班的藏龙卧虎,如胖墩(陈铭杨 饰)擅负重、大永(陈永胜 饰)眼睛快。
影片将狙击技术的“重头戏”,放在了狙击手的空间概念上。
这里又有两个层次。
一是隐藏,隐藏身体,也隐藏枪口。
片中,狙击手都身系一件白色披风,以便在匍匐时同雪地融为一体,在《兵临城下》《红海行动》中,裘德·洛、黄景瑜饰演的狙击手着装同样与环境相融,如夜幕、荒原。
《兵临城下》剧照
隐藏枪口则要借助缝隙、豁口等空间的细部,并且要避光,片中,班长刘文武(章宇 饰)正是凭借对面阵地的一次闪光,首次判断出敌方狙击手的位置。
二是布局,以布局诱使敌方从隐藏中暴露,并确定最佳狙击位。
如敌方一开始便通过堡点与堡点之间的距离摆阵,这也是《狙击手》的优点之一,未刻意弱化敌方智商。
五班最典型的一次空间布局,恰好就借助了敌方的“堡点阵”:
两名狙击手往北20米演“川偶剧”(假挖战壕),以“引蛇出洞”,另两名狙击手往北40米进行狙击。
敌方子弹出膛之时,就是杀敌之时,这也是贯穿全片的经典战术之一,“见火再敲、后发制人”。
空间感的清晰,得益于影片调度的清晰,这种拍摄手法,同道格·里曼2017年的《生死之墙》相似。
《生死之墙》剧照
两部影片都只刻画一场战斗,也都强调“隐藏”与“布局”(如在雪地或沙地画敌我双方位置图),不同的是,《生死之墙》侧重心理攻防,《狙击手》侧重技术对战。
情感:纯真的群像
《狙击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场战斗,技术足,情感同样丰盈。
狙击对阵的高度紧张中,影片疏密有致地刻画了四种情感。
其一,战友情。
五班有点特殊,队员们既是战友,又是川渝老乡,班长一句“(是我)把你们从老家带出来”,让大家的感情格外深了一层。
影片开始有一场采访戏,这场戏的重点,是采访对象的更换,将班长换成了一名狙击兵。
将他留下接受采访,目的是不让他去战场抬回自己的同学,由此可见,整个五班都在呵护他的情感。
这一情节设计,举重若轻。
其二,亲情。
片中有两个突出的亲情标签——一个名字、一副手套。
一直在为儿子想名字的战士,死前最后一句话是给儿子取了个名;想戴手套作战的战士不是因为怕冷,而是因为手套乃媳妇所织,牺牲后人拼不出全尸,手套却被护得干干净净。
最后两种情感,祖国情和少年情,被钩织在一起。
主旋律战争片的题材诉求是“爱国”,相比《集结号》《长津湖》等片演员结构上的多元,《狙击手》以演员结构的单一四两拨千斤,真正传达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句话。
张艺谋这次大量选用95后新演员(最小的一位生于2007年),让他们以目前自带的少年心性,将对祖国的情感演绎得质朴、滚烫。
一个典型的例子——
狙击兵小徐(王梓屹 饰)下半身被炸断,躺在班长怀中,他说“我好痛,我可不可以喊出来”。
这种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小心询问,瞬间让他从战士回到少年身份,这句话的潜台词(如果我喊出来,会不会暴露我方位置),又证明他至死牢记战士身份,从而忘了自己还是少年。
正是这份血性和单纯,组成了《狙击手》的情感群像。
除了这四种情感,朝鲜儿童柱元(赵琥成 饰)的多次入镜,让影片在众多抗美援朝题材只关注“抗美”的当下,涉及了“援朝”的部分。
柱元并非工具人,他也分担了影片的情感表达,侦察兵亮亮(刘奕铁 饰)搂着柱元躺在雪地上,是影片最动人的场景之一。
意境:侠意的成长
《狙击手》中,大永是核心人物,他的意义甚至胜过班长刘文武。
敌方形容他是“突然冒出来的高手、幽灵”。
“突然”一词,证明了大永的飞速成长,“高手”一词,则令人想起张艺谋电影中的侠意。
《英雄》中的刺客残剑、《影》中的替身境州、《悬崖之上》中的卧底周乙,都因顶尖专业水平而自成一种境界,《狙击手》中的大永同样如此。
不同的是,大永有清晰的成长过程,这使他的高手身份更令人振奋。
大永的成长有两个要素,班长的授业和环境的压迫。
班长是令敌方胆寒的全能狙击手,但他对大永说过一句话,“没得哪个比你眼睛快,你娃只要手不慢,你比我厉害”。
这句话既证明大永天赋过人,也在关键一击中打通了大永的“任督二脉”。
环境的压迫体现在最后对决时双方的条件悬殊。
此时,大永面临的是多个棘手问题,而电影进度条已经撑不住,如何在极限时间中完成“不可能任务”,除了技术,他还必须将情绪控制到极度冷静,想来,这也是影片原名《最冷的枪》所指之一。
除此,《狙击手》中还有不少武侠意境强烈的场面。
如双方狙击手在俯视的全景中快速移动,苍茫感十足;又如日光一寸一缕翻过无名坡,直到完全闪耀在“只身赴敌营”的班长身上,渲染出侠之大者的味道。
《狙击手》层次不少,观感却简单纯粹。
这既考编剧,也考导演。
编剧开门见山、去繁就简,每个情节都不冗余,导演控制场景、调度清晰,所有细节都有效果,从而成就了近年最凌厉的国产战争片。
当然,《狙击手》也并非完美,它还是没有脱离当下主旋律叙事“喊口号”的窠臼,几个段落生硬感十分明显。
进入战斗过快,前期铺垫较弱,观众还没有认清谁是谁,角色们就一个个死亡,前半段共情感较弱。
但总体而言,《狙击手》聚焦战争中的个体,难得的小而美,是国师年过七旬创造力依旧旺盛的证明,也是国产战争片一个新鲜动人的切口。
不必炮火连天,也可以打动人心。
(作者: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