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总有一群人,他们的群像总会嵌入那个独特的年代,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而他们的性格,将成为那个时代永远的注脚。
*网络图
“棒棒军”曾是这座城市最鲜活的背影,这个在“黄金时代”一度达到40万人的群体,几乎挑起了大半个重庆城的市民生活。
可随着时代变迁,这个庞大的群体如今已经萎缩到不足3000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且其中大多数人是从业多年且即将退休的劳动者。
*爬梯上坎的棒棒儿
一个时代已经落幕,一群在走在时间后面的人还在苟延残喘。
“不愿去敬老院,孤身一人,做起了棒棒儿”
菜园坝 老张 75岁 棒龄30年
我老了,再也挑不动了
菜园坝火车站背后是一片山坡,轻轨、公路、隧道和立交林立在山体,把山城独特的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从火车站到两路口轻轨站,要经过一条长100米的建兴坡,在长坡的左边,是一条清幽的巷子,巷子里有几栋破旧的砖瓦房,75岁的老张就住在里面,房租100元/月。
*巷子里的破旧房屋
初见老张时,老张穿着与季节不搭的部队老式作训服站立在火车站的广场,左手提着装有方便面和小吃的口袋,右手拿着一米长得的棒棒,麻木的他与火车站的人流格格不入。
*左手生活,右手生存的老张
老张是四川绵阳人,曾经是流浪汉,辗转在绵阳、成都和重庆。后来为了谋生,便做起了棒棒,这一做就是三十年。三十年来,老张都是孤身一人,没有家庭,没有子女,一个人,一根棒,走过了多少年的雨打风吹。
“老了,腿脚不方便,爬梯上坎很恼火,他们都去找年轻人,谁会叫我啊。”说这句话时,老张很无奈。他已经75岁了,多年负重让他腿脚不便,年老加上伤病让他失去竞争力,每天只能挣4-20元,刚好够生活。
*与老张抢生意的“年轻”棒棒
“政府养老金少,养老院不自由,只好出来当棒棒。”老张觉得养老院太寂寞,还是扔不下手中的那条棒棒,他说除了这个,自己啥也不会。
离开菜园坝火车站时,我想到奈保尔的一句话:“在我命中注定要永远离开这里之后,一切仍像以前一样,我的离开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等待生意的棒棒
而我知道,那些靠一根棒棒维持生活的人,离开之后,这座城市仍会开足马力向前冲刺,就像他们从来没存在过一样。
“当了一个月的年轻棒棒,准备‘辞职’”
北站南广场 老罗 60岁 棒龄一个月
棒棒这一行,不太好赚钱
轻轨呼啸前行,把落后的时代碾压在车轮下。告别了老张,我又来到了另一个棒棒聚集地——重庆北站。
人来人往的重庆北站,聚集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在这些人群中,一批棒棒警觉地盯着人流,像狮子找寻猎物,随时准备伺机而动。
*火车站流动的人群
“到南广场好多钱?”
“两个箱子20块”
“便宜点嘛,15块!”
60岁的老罗在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15元的价格成交。成交后,老罗解下绳子,系上货物,迅速赶往目标地。
*讨价还价的老罗
动作麻利的老罗其实才当棒棒一个月,算是棒棒军中的一个新手。他来自重庆巫溪,孩子大学毕业后,他就闲了下来。但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的老罗,闲不下来。于是老罗就考虑做棒棒,一来是为了给儿女减轻负担挣点生活费,二来也可以过点自由的生活。
*轨道出口接单的棒棒
“挣不到钱,房租300元/月,一天就只有几单,食宿刚够,哪来的钱哦。”老罗的抱怨不是没有道理,随着快递行业和搬家公司的兴起,棒棒慢慢被先进生产力取代,还在坚持做棒棒的,都是老兵。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棒棒不像当年了,现在没落了,没钱赚,还是回老家种田。”才赚几百块的老罗决定这个月做完就不干了。
“一直做这一行,没打算换’”
北站南广场 老赵 60岁 棒龄20年
淡季不开胡,旺季能挣几百元
干了20年棒棒的老赵,是个爱笑的人,为人朴实、热心,有一副特别和善的脸庞。没有单接的时候,他就坐在石墩上打盹。
*打盹的老赵
老赵经常和老周结伴而行,他们俩被同行称为“梅老坎”和“毛子”。他们租下两室一厅的房子,七八个棒棒一起住,每人200元/月。闲暇时,他们会聚在一起斗地主打发时间,除此之外,他们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梅老坎”和“毛子”
“其实棒棒这一行,也分淡季和旺季,旺季是春节和暑运期间,运气好的时候可以挣几百元,现在是淡季,一天只能接一两单。运气好可以接一百多一单,一般就只有5块,10块。”
*接单的老赵
聊到棒棒这一行时,算是资深棒棒的老赵打开了话匣子。“干了20年,基本上能看出谁会找棒棒。我也不会换,保安、工地这些没人要,只有做棒棒了。”
在提及家人的话题上,有点话痨的老赵瞬间闭上了嘴,脸上的光彩被凝重替代,看得出来,他有一段难以释怀的往事。
“行业可能会消失,但精神永不过时”
北站南广场 棒棒群像
负重前行,敢于担当
“负重前行,敢于担当”,这八个字完美诠释了“棒棒儿”精神。
在爬坡上坎,负重前行30多年后,棒棒们在挑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同时,也挑走了浸泡着汗水的年华,更挑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在北站,一名棒棒蹲坐在出站口,等待着下一班旅客的到来,因为那时,这里将变成他们的战场。
轨道出站口,人流纷纷往外涌,手持竹棒的棒棒逆流而行,为的就是生活。
“到哪儿?马上就走,一个箱子只要10块钱。”棒棒询问着背负重物的旅客,是否需要搬运东西,但回应的基本上是冷眼和匆忙的脚步声。
随着时代进步,棒棒们的工具也与时俱进,用拖车比用竹棒省力,但一部分棒棒固执地认为,用竹棒挑才是最正宗的棒棒。
除了挑一些重物外,棒棒们有时会“捡趴活”,挑一些蔬菜和水果。
棒棒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很少,一个老式的收音机,就是他们全部的精神世界。
不为生计所迫,不为生存所忧,不为生活所累,这就是棒棒们的全部追求。
拍摄完毕后,坐上轻轨的我,拍下来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上以为母亲抱着小孩,母亲笑靥如花,小孩好奇的看着世界。
无论世界变得怎么样,总有美好值得期待,不是吗?
文/和棒棒们聊了一天的咸鱼
图/在菜园坝和北站跟踪拍摄
本文首发于“渝汇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