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剧照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专家研讨会在京举办
“医疗百科全书”呈现医者仁心
中国艺术报记者 张成
11月1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的现实主义医疗题材电视连续剧《急诊科医生》专家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剧由花儿影视摄制发行,郑晓龙、刘雪松执导,张嘉译、王珞丹、江珊、柯蓝主演。据总制片人曹平介绍,该剧自10月30日登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两家卫视,一直稳居国内电视剧收视率排行榜首位,开播第4天双台单日收视破1%,单日收视总和超过2.5%,最高单台收视率超过1.5%,市场份额总和超过8%。截至11月14日,网络点击率超过30亿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急诊科医生》以其精良的专业制作、公益性的科普意识,给观众上了一堂既严肃又生动的医学启蒙课。从许多日常相关的医学常识、急救技巧,到价值观层面的医者精神、伦理诉求等,都通过精彩的剧情走进观众的心里,特别是每集片尾的医疗小常识深受观众赞扬和喜爱。
《急诊科医生》以主任医师何建一(张嘉译饰)与高学历海归医学博士江晓琪(王珞丹饰)为主角,展现了国内某大型医院急诊科医护群体的日常生活,讲述了背景与性格各异的两位主人公,因为中西医疗理念,乃至教育、心理观念等的差异,在一系列的频繁碰撞和互相审视中,逐步建立默契攻坚克难的故事。在以妙手仁心救治患者的同时,该剧也呈现出一幕幕生离死别、拷问人性、人情冷暖的悲喜剧。曹平表示,《急诊科医生》的宗旨是通过对医护群体以及医院众生相的描摹,展现与医学相关的不同技术观念、人文理念和现实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碰撞,在急诊科每天都要面临的生死语境下,探讨医者何为,时代何为。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剧照
对于打造过《甄嬛传》《编辑部的故事》等现象级电视剧的导演郑晓龙来说,一开始并不觉得《急诊科医生》收视率会很高,“因为医疗题材的片子现在数量很少,就算是拍医疗题材的,也都拍成偶像剧或者情感剧,并没有真正把医生当成主角,扎扎实实地拍行业剧。把医院和看病当成故事中心是比较少见的。我对这种故事特别感兴趣,原来我拍过一个医疗题材电视剧《永不放弃》,也是侧重人文关怀层面的,不会像很多剧更侧重在生存层面上讲述故事,比如争个家产啊,房子什么的。而是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在精神层面、人文关怀层面的交流和认知。《急诊科医生》里面有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都是精神层面产生的,比如信任。一个有精神病史的病人,去看病说自己的脸被换了,医生说他肯定是精神病犯了,但是江晓琪认真检查后,查出他脑子里长了个瘤子,他一下就哭了,说我被信任的感觉非常好,一个人不被信任是非常痛苦的。《急诊科医生》都是这样讲故事的。总之,医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是我们着重突出的,人物的命运和纠葛也要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围绕医疗案件而展开。”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普遍认为,该剧为国产行业剧的专业化、本土化和现实主义探索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国产行业剧未来的发展方向。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剧照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表示,《急诊科医生》是一部医疗的百科全书,这部剧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见的。它把我国急诊的现状,急诊科医生护士的精神状态都精彩、真实和与时俱进地加以呈现,探讨了当代医学应当如何应对生命伦理学的新挑战。李准说:“《急诊科医生》是医患关系、医疗技术、医院面貌的透视镜,从医疗本体的角度看,剧中五分之四的病例非常有代表性;该剧在思考医患关系方面,生命伦理方面具有深度,其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从我国急诊科当下出发,非常系统真实地表现了我国急诊科、我国的医院应当如何应对生命伦理学的新挑战;该剧关注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尊严,反映了社会现实。”
对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中国电视艺委会副秘书长易凯认为,该剧并不回避一些尖锐的社会矛盾,“把现实生活中的丑和美都在急诊科进行了碰撞,最后是美战胜了丑,恶受到了惩罚,善得到了弘扬,比如医患矛盾、药企行贿等等就是老百姓身边的事,生活中的事,但是以现实主义态度来对待,提升了故事的价值观。”正是这样的创作态度,让剧中的人物都立得住。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剧照
《中国电视》执行主编李跃森说:“普通人往往觉得医生很了不起,很有权威,但这部作品恰恰写到了医生在现实中的无力感。江晓琪开始有点傲慢自负,可越看这个人物越真实,尤其是到最后我认同这个人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无力感,面对很多疾病的无能为力。还有医生无力阻止自己的妹妹卖肾,这也是一种无力感。”
中国视协研究部主任赵彤认为,《急诊科医生》以忠于现实、致力向善的姿态,以一群有理想、有底线、有温度的急诊科医护群体为模板,向观众呈现出有血有肉的医疗工作者形象,艺术性地展现了神圣职业最高尚的精神品质,是对当下某些行业剧过度娱乐化、偶像化、脱离现实趋向的有力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