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铁人先锋
记者是什么?在普通人眼里这是一份职业,但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它不仅仅是安身立命之本,还是根植于内心的坚守与情怀,更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理想之光,昨天是第22个记者节,让我们走近一位百岁“老石油”倾听这位曾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地摄影记者,讲述关于镜头与梦想的故事。
偶尔,当武恩望着墙上的一张张老照片,依然会怀念那段举起相机,在炮火中按下快门的峥嵘岁月。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离休干部武恩是一名老八路军战士,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还曾是一名“半路出家”的战地摄影师,今年整整100岁了。炮火中的记者生涯,是他百年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历程。
相机成为他的“武器”
1944年,武恩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平西军分区任新闻宣传干事,他所在连队从日军手上缴获了一台相机。指导员找到了高小文化水平的武恩,将这台珍贵的相机交给他,要求尽快学会、用好,为部队服务。指导员特别强调:“只允许拍摄战斗相关照片,不准拍私人活动!”
此前,部队里几乎没有人见过相机,更别说知晓怎么使用了。不久后,部队行进到河北的一个县城,武恩赶紧找到当地一家相馆,向老板请教如何拍照、冲洗。在这里,他学会了按快门、调焦距,还学会了在暗房里冲洗胶卷。
这部相机成为了武恩的另一件“武器”,他开始拍摄各种重要事件、战斗、集体活动。“刚学会照相,看到什么都想拍!”但每按一次快门都格外珍惜,不敢拍多,当时要买到一个胶卷非常困难,甚至需要从北京、天津等地托人带来。有时没控制好,曝光过度,洗出来的照片不能用,他都要心疼好久。
武恩拍摄的照片在一份不定期发送的报纸上刊发,每次只印一百多份,印刷质量也并不理想,但依然深受大家喜爱。
白洋淀水上游击队抗击日军
他从抗日战争拍到解放战争。1945年,“水上游击队”出征,1946年4月,解放区各地开展了“停止内战、要和平、要统一”的抗议活动,张家口及宣化市纪念“四·八”烈士活动现场,武恩都在现场用他的相机留下了珍贵影像。
武恩拍摄的抗日游行队伍
离敌机近在咫尺 拍下敌人轰炸大桥证据
在所有照片中,尤为珍贵的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拍下的国民党飞机轰炸张家口的一组照片。
被炸毁的张家口大桥
国共双方签下“双十”协定不久,蒋介石下令大举向解放区进攻。部队获悉敌人要炸毁张家口,专门派武恩出去拍照,保留国民党军挑动内战的证据。武恩心想,敌人肯定会炸交通要道,如火车站或大桥。他一早便守候在张家口解放大桥附近等待时机。
为了离现场更近,他趴在一处斜坡低洼的地带隐蔽起来,距离大桥仅50多米。两个小时后,天边传来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响,不一会儿就看见敌机朝这边飞来,武恩赶紧端起相机。
飞机很快飞到他隐身附近,朝大桥丢下几串炸弹,接连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升起一团团黑色浓烟。“大桥被炸断了,桥头的房子也塌了……”一枚炸弹就在距离他数十米处爆炸,武恩看准时机迅速按下快门,一连拍了十多张。轰炸刚停,他又迅速跑去火车站,记录下被炸后的惨状。
张家口大桥被炸毁的瞬间
这组照片很快刊登在《察哈尔日报》上,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武恩因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珍贵照片荣立三等功。
“当时敌人飞机就在眼前盘旋,炸弹爆炸飞溅起来的小石块砸在身上。”武恩回忆说,“后来回想起有些后怕,但在现场,根本就不知道怕,只知拿起相机这件‘武器’,拍完后才发现,身上已被弹片划得伤痕累累。”
张家口老百姓热烈庆祝张家口解放
遗憾没能为战友留下单人照
1945年到1947年,在察哈尔军区的战斗生活中,武恩又拍下了跟他生死与共的战友的系列照片,“这是一支革命的队伍!积极乐观、坚强不屈的队伍!”
武恩想起他的战友们,眼眶有些湿润。
当时部队挺进东北,进入山海关,行军节奏相当紧张,走累了就躺在草地上休息,一得空就抓紧时间补补觉。偶尔大家坐在一起开心地聊天,畅想着战争结束后,都想干什么工作——这已经是最好的消遣。
这个时候,武恩也没闲着,在古北口的山上,他抓拍了一些战友们在行军途中休闲的照片。上面的年轻小伙子们,年纪大概也就二十出头,虽然身上的衣衫已很旧了,但都笑容笃定,英气十足。“虽然行军很苦,但大家都非常乐观!”
很多人此前从未见过相机,每当武恩举起相机对准他们,战友们都非常高兴。记得有个小战友用羡慕的语气对他说:“真想有张自己的照片啊,可以寄回家给妈妈看看我当兵的样子……”
对于这样的期冀,武恩无法满足——通常只能拍合照,且冲洗出来只有一张,必须上交报社。
当年照片上的那些年轻人,武恩和他们已失去联系。“有的留在河北,有的已战死疆场。”说到这,老人叹了口气,满脸遗憾地说:“那些牺牲的战友们啊,到死都没有得到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他们的父母也没有一张孩子的照片留个念想……”
晚年继续用相机记录流金岁月
在拥有相机的两年中,武恩只要看到有意义的事情,就会拿出来拍照。这台相机放在他的行军包里随身携带,小心爱护。
但在一次紧急行军渡河时,水流十分湍急。为保住性命,武恩抓住战马的尾巴,艰难渡河。背在身后的照相机不慎进了水,再也用不了。“可惜了可惜了,不然还可以多拍点照片……”说到这里,武恩有些难过地摇摇头。
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解放后,武恩从晋察冀部队被分配到第二野战军,一路南下,随着二野渡江作战打到西南,解放重庆。
解放后,武恩在第二野战军后勤部《后勤导报》报社任总编、副社长等职务。这时,他又指导一批年轻记者们拿起相机,拍摄、采访部队运输、供应物资,以及参与新中国各项建设的重要工作。
退伍后,武恩被分配到中国石油原四川石油管理局石油沟气矿供应科,后到重庆办事处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
转业到中国石油重庆气矿后武恩拍下的重庆两江交汇之处
虽然放下了相机,但武恩对拍照一直有着特殊情怀。1950年,他和爱人贺萍到汉口拍了第一张结婚照。以后每隔几年,他们也都会去相馆拍一张合照。后来,武恩自己买了一台相机,记录幸福的家庭生活。离休后,他担当起孙子和孙女们的辅导和教育任务,培养起他们坚持看新闻联播的习惯,孩子们从小一听到国歌奏响,就会起立一起唱。他的几个孙子孙女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大学和重庆大学,有的也光荣入党。说起这些,武恩脸上充满骄傲。
怎样当好一名战地记者100岁的武恩收起了笑容,认真地说其实真正在拍摄时,构图、曝光等都没有太多考究,及时抓住重要的瞬间才是最重要的“做一名记者,必须深入现场深入老百姓,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传播技术怎样革新,我们都不能忘记新闻人那份初心,心中有梦想、脚踏在路上,镜头里的故事才能有力量,在此向所有奋战在新闻一线的战友们,致敬记者节快乐!
本文来自【铁人先锋】,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