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近日俄罗斯北方舰队新闻处发布消息称,该舰队下属的三艘潜艇在巴伦支海附近展开了一场鱼雷互射演练,而舰队方面则将此练习项目称之为“水下决斗”。据说在本次演练行动中,俄北方舰队潜艇部队不仅出动了一艘巡航潜艇和两艘核导弹潜艇,而且这些潜艇还在深达150米的位置完成了一项以单对单决斗形式展开的鱼雷互射训练项目。
按照俄罗斯北方舰队新闻处的介绍,该潜艇决斗训练项目大致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潜艇操作手首先要驾驶潜艇寻找和发现对手;二是对目标展开跟踪和避免被对方追击;三就是用鱼雷武器攻击对手。
当然,根据俄罗斯北方舰队新闻处的描述,在这三艘潜艇进行鱼雷互射的演练过程中,相关武器弹头不仅没有安装实用弹药,而且在演练结束后,这些鱼雷还会被鱼雷艇吊出水面运回潜艇基地,以便于下次战斗培训中继续使用。借此可看出,俄罗斯北方舰队潜艇部队在本次对抗演练中使用的应该是训练雷,也就是可重复利用的操雷。
这种操雷与实战用雷(战雷)的最大区别有两点:第一就是操雷的弹头并没有安装炸药,虽能击中目标,但不会爆炸;第二是两者的自导频段有所不同,避免操雷丢失后被有意者捞起并破解其自导频段,便于在今后的实战中实施干扰。
除此之外,操雷和战雷在性能上并没有太大区别,也就是航速和航程基本一样。因此客观上讲,本次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巴伦支海展开的潜艇互射演练还是比较贴近实战的。而俄方潜艇之所以在近期展开这样的演练,估计也是在向西方某些国家展示其强大的水下战斗能力。
比如前不久发生在南海水域的美国海军“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山事件,如果该海狼级核潜艇没有发生碰撞事故,那么理论上外界也不太可能知道它的行踪轨迹。换言之,又有谁知道美国海军这艘攻击型核潜艇到底有没有去过巴伦支海呢?或者说,其它两艘海狼级核潜艇也许目前就在巴伦支海附近。
所以表面上看似美国海军核潜艇由于海底撞山事件而出了糗,但实际上这在某些国家眼里却是一种极具威胁的行为,即从侧面证明了该级潜艇的潜航能力和隐蔽性能。当然,这也是俄罗斯北方舰队潜艇部队展开水下攻击演练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就是想通过此次贴近实战的演练来警告西方潜艇,它们切勿抱着侥幸心理潜航至俄方领海和其潜艇的攻击范围之内,否则就鱼雷伺候!
话说回来,本次俄罗斯潜艇部队也就是在巴伦支海展开了一场鱼雷互射的演练项目,而且使用的是操雷。既然如此,那么为何要说俄方此举就相当于展现出了其潜艇部队的水下战斗力呢?
其实,了解潜艇装备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潜艇最厉害的武器就是鱼雷。因为它在二战中曾击沉了将近半数以上的舰艇,所以由此也可看出鱼雷武器的实战效率原本是非常高的。只不过在现代化反潜武器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人会认为由于潜艇的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因此其鱼雷武器的作战效率也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按照目前世界各国潜艇所配备的鱼雷武器来看,它们最大射程也不过五六十公里,而在这个范围内,别说反潜飞机,就是一般舰艇所配备的拖曳阵列声呐,其侦测距离也高达百余公里,很容易就能发现附近的一些潜航器甚至是发射后的鱼雷。
更何况当下的护卫舰和驱逐舰都还载有大量的反潜武器,比如什么反潜导弹和助飞鱼雷,它们不仅速度更快,而且很多射程也比一般鱼雷远。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敌方潜艇想同归于尽,否则它抵近战舰并发射鱼雷后的存活概率将会非常小。
照此来看,目前潜艇想用鱼雷武器击沉军舰,甚至是重创航母的机会确实不大,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是潜艇和潜艇相遇并展开攻击呢?结果不用多说,哪一方的战术运用得当且鱼雷武器性能优异,那么它获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既然如此先抛开战术不说,单看美国和俄罗斯潜艇所配备的鱼雷武器,它们哪个会更强一些呢?
首先看目前俄海军潜艇最新配备的“物理学家-2”鱼雷,其性能不仅超过了2015年服役的“物理学家-1”鱼雷,而且也突破了目前世界各国大部分鱼雷所拥有的“双五”标准,也就是速度50节,最大航程50公里的性能。据说“物理学家-2”属于一款533毫米的重型自导鱼雷,其最高航速可达65节,最大航程约60公里,同时还使用了比较先进的自导方式,增强了该款鱼雷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
接着再看目前美国海军潜艇标配的533毫米口径MK48型鱼雷,它主要分为Mod6和Mod7两个型号,最高航速55节,最大航程40公里,性能指标基本在“双五”之内。
客观上说,如果潜艇之间用鱼雷交战,射程这个标准其实并不太重要,原因是潜艇声呐的探测距离最多只有50公里,所以等到发现对方潜艇,估计两者的距离也已经很近了,所以此时发射鱼雷主要看的就是速度,即俄潜艇部队所秉持的先敌开火、一击必中和击中必毁的三个作战原则,这也是俄军工当下仍在努力开发新型鱼雷以及其潜艇部队展开鱼雷互射演练的主要原因。
而反观美国却在这个方面显得非常“淡然”,其潜艇部队甚至还在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服役的MK48型鱼雷。就此来看,一旦双方潜艇在巴伦支海相遇并使用鱼雷互相攻击,那么最终被击毁得很有可能是美军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