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话说康熙皇帝虽然是少数民族,对中国历史确实了解得就像自家兜里有几块钱一样。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接近圣帝的是李世民,因此千方百计要超过李世民。当了三四十年皇帝之后,他觉得自己跟李世民已经不相上下了。但是李世民有两大缺点。第一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兄弟自相残杀。第二是他没有管好自己的儿子,太子李承乾居然准备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最终只好另立太子。
康熙14年,康熙立二儿子胤礽为太子。康熙皇帝的前面五个儿子都夭折了,活下来的年龄最大的儿子是胤褆,但是他是惠妃生的,不是皇后生的,因此只能算庶子。而最大的嫡子就是胤礽。
至于立胤礽为皇太子,民间有种说法,是仁孝皇后临死的时候要求的,《清史稿》和《康熙实录》等书都不见这个记载,倒是立储诏书说“钦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储大典、宜即举行。今以嫡子允礽、为皇太子。”
也就是说这是太皇太后的意思。但实际上,封建社会倡孝,只要皇帝提出来,皇太后或者太皇太后同意,就可以说是秉承其意旨。所以康熙和太皇太后到底谁先提出来,未可知也。
然而就像每个人一样,胤礽也有自己的缺点,过于敏感,有些软弱有时候却又很暴戾,还贪污腐败。尤其是一些事情本来应该请示康熙的,他私自处理,越权了。康熙47年,在皇长子胤褆等人的推波助澜下,康熙皇帝和胤礽之间矛盾总爆发,康熙一怒之下废了太子。
朝中无储,就像中原失鹿,人人都想得到,因此九子夺嫡拉开战幕。
演员
九子夺嫡,顾名思义就是康熙的九个儿子争当太子。这九个儿子分别介绍如下。
第一便是皇太子胤褆。胤褆偏向于武将,他曾随着康熙皇帝征伐准噶尔,有军功,因此深得康熙信任。他自己也认为,胤礽被废,自己是长子,应该轮到他了,根本没有想过自己是庶出。
第二个当然是正牌太子胤礽了。胤礽没有想到,康熙皇帝居然来真的,说废除就废除了。康熙皇帝接近1000字的诏书,说得非常重,“今观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在廷诸王贝勒、大臣、官员、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无不探听。”尤其是最后说到的探听康熙的起居动作,让康熙很警惕。
胤礽希望康熙回心转意,因此痛改前非,好好做人。当然这是在康熙面前的表现,实际上内心跑着一只羊驼。但是,后来康熙在压力之下相信了他,或者不得已选择了让他重新当太子。
第三个是胤祉,这是排行第三的皇子。胤祉主要偏向于文才,曾组织过朝中文学家们编撰《古今图书集成》,把有史以来的图书汇集起来。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也直接激发了后来的乾隆皇帝编撰《四库全书》,引起了一系列的文字狱。编撰的时候,胤祉特意让康熙知道,康熙也赞不绝口,给他划款。
第四个就是皇四子胤禛。胤禛经历比较与众不同,他自称为天下第一闲王,除了祭祀之类的任务,以及陪康熙出行,没有多大事情,因此醉心于游山玩水,写诗养狗。他和胤礽关系好,就算在康熙47年胤礽被废之后,依然支持胤礽,有一种侠骨丹心。
第五个是皇八子胤禩。这是一个非常有能耐的人物,性格张扬而且随和,社交能力强,宽宏大量,不管皇家宗室还是文武百官,大多很喜欢他。他并没有真正组建,但是在它身边围绕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实权派如佟国维、马齐、阿灵阿等,这些人被称为“八爷党”。
第六个是皇九子胤禟,他以及皇十子胤䄉不用过多介绍,他们俩都是胤禩的帮凶,他们并没有为自己争夺皇太子的位置。皇十三子胤祥也是如此,自己没有野心,但他追随四子胤禛。胤禛支持胤礽,他也支持。
第九个,就是大将军王胤禵,这是皇十四子,和胤禛是一奶同胞的兄弟。这个人英俊豪爽,很有心计。他表面上属于八爷党,但事实上有自己的算盘,而且在胤禩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可能夺嫡之后,转而支持胤禵。因此胤禵的势力非常大。
所谓九子夺嫡,其实一开始只有4个人有心夺嫡,那就是大儿子胤褆、二儿子胤礽、三儿子胤祉和八儿子胤禩。其他人都是帮凶。这四个人陆续出局,又出现了四儿子胤禛、十四子胤禵争夺太子。
经过
康熙废掉胤礽,就涉及到另立太子的问题。大儿子胤褆首先站出来了。然而此人头脑简单,他以为康熙想杀了胤礽但不忍心动手,因此提出自己动手杀了胤礽。他请巫师魇镇胤礽的事情差不多同时败露,让康熙一下看穿他的本质,因此囚禁,成了第一个出局的人。
康熙打了个坏主意,让大臣推举太子。这样,那些希望当太子的皇子就四处活动,联络大臣,希望他们能推举自己。大臣也为他们联络。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头等大事,举荐的人对了,新皇登基会念及举荐之功,带来飞黄腾达,举荐错了,新皇登基心里会有疙瘩,这是事关前途的。
康熙躲在暗处,静观其变。到了推举的这一天,结果出来了,只有两个皇子受到推荐,其中废太子胤礽有两票,分别是张廷玉和胤禛推荐的。其余的人都推荐了胤禩。胤禩势力如此之大,让康熙大吃一惊,尤其是胤禟和胤禵拿着毒药去见康熙,逼着康熙立胤禩,这咄咄逼人的态势让康熙差一点就无法去掌控。尤其是,之后查出了胤禩豢养民间高手,有武力夺嫡的倾向,让康熙怒发冲冠。他下令革去胤禩贝勒,成为没有任何职权和封爵的闲散宗室。张明德被凌迟处死,康熙命令行刑时令与此事有干连的人都前去观刑。
康熙无奈,只好借口胤礽是被人陷害的,现在已经恢复,因此依旧让他当了太子。然而满朝文武谁都知道,胤礽回归不过是康熙暂时过度的手段。他们多数在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
康熙的儿子们,则以小团体为单位,纷纷开始了夺嫡大计。而康熙则故意让这些皇子跳出来,他冷眼旁观,最终选择一个人来继承自己的大统。
仅仅过了一年,朝廷在审一个案子的时候意外得知,皇太子胤礽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相关人员报告了康熙。这是大逆不道之罪,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但是当时时机并未成熟。
两年后,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心中的病魔还未消除,已经失去了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禁看守。”
胤禩其实已经出局了,胤禟、胤䄉也因此不再受宠,但他们还是在竭力争夺。康熙末年,明眼人都知道,康熙眼里只有两个选择了,要么四阿哥胤禛,要么十四阿哥胤禵。其他的,被废,被否,被关,都已经失去了机会。而胤祥,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当皇帝,也不是当皇帝的材料。
结果
据说,康熙六十年,有一次康熙皇帝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来到雍亲王府,见到了胤禛的儿子弘历。当时弘历十岁,言谈举止颇为大气,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称的早熟,康熙因而诧异,之后就把弘历带在身边,亲自教他读书,经常和他谈论,并在自己巡幸热河的时候也带上他。
根据《康熙实录》,康熙六十年随同康熙去热河避暑山庄的是皇三子和硕诚亲王允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祯、皇七子多罗淳郡王胤祐、皇八子多罗贝勒允禩、皇九子固山贝子允禟、皇十子多罗敦郡王胤䄉、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二十子胤祎、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其中并没有弘历的名字。
倒是康熙经常把弘历带在身边,有历史记载。《清史稿·高宗本纪》记载:(乾隆皇帝,即爱新觉罗·弘历)高鼻梁,身体修长,康熙一见就喜欢上了,让他到皇宫中读书,让庶吉士福敏辅导他,他能过目成诵。之后,又让皇二十一子贝勒胤禧教他骑射,让庄亲王胤禄教他使用火器(即当时的枪炮)。康熙木兰围猎,让身边侍卫用箭射熊,熊被射倒了,一群人刚上马,熊忽然站起来,左右侍卫惊惶逃窜,只有幼小的弘历神色自如。康熙用他身上的枪打死了熊。之后康熙带着弘历进入帐篷,对诸位嫔妃说:这个孩子的命非常贵重,福气会超过你们。
皇家宗室命非常重,那就是暗示弘历会当皇帝了。所以,人们认为康熙这是亲自培养再下一代皇帝,这样可以至少保证大清王朝三代盛世。这是可以这么理解的,不过当时弘历年龄尚小,如果康熙真的考虑他当再下一代皇帝,从而确定传位给胤禛,这说法有些过了。如果胤禛不成才,康熙连下一代盛世都保证不了。
胤禵大概是康熙皇帝最喜爱的儿子,康熙经常给他一些特殊优待。比如说部分皇子享有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的特权。这种做法通常是以一年为限,期满后由父皇决定是否沿续,而沿续时间愈长,愈能体现出父皇的厚爱。康熙诸子中享受这种特殊待遇的者不止一人,但时间最长的则是胤禵。自康熙五十四年至六十一年,整整七年,康熙始终特批胤禵花钱全部由宫中支付。
康熙末年,因为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胤禵被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12月,胤禵凛冽寒风中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都送大将军王送至列兵处。
1722年12月15日是到南郊祭天的日子,康熙让胤禛代他去祭天。12月17日,康熙病情忽然加重,命令身边侍卫赶紧去胤禛所在的斋所去把胤禛叫回来。这事情发生在丑时。两个时辰之后,即寅时,康熙命人召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贝勒胤禩、皇九子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䄉、皇十二子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向他们宣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这就是传位诏书
九子夺嫡,以胤禛胜利告终。远在西宁的胤禵,只能听喧雍正诏书了。然而其中很多精彩故事,需要读者们自己去查找资料了,这篇小文无法全部写出来的。
此外,二月河先生《雍正皇帝》写了很多精彩情节,但是虚构的比较多,大家不可以当历史来看。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圣祖实录》《世宗实录》《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