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拍过许多经典电影,《花样年华》绝对算是其中给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在这部电影中,梁朝伟和张曼玉的演技都堪称完美,整部电影的基调暧昧迷离,很符合两人情愫渐生的剧情。
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因为配偶的不忠走到了一起,本来是两条平行线,在某一天突然相交,而后又分离,渐行渐远,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只有我们这些看客心生悲凉。
独特的镜头,故事外的第三个人
王家卫的镜头总是迷离、虚幻的,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他的电影里,从来不缺少色彩的参与,种种色彩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场景,这样即使在同一个空间,我们也不会对这个场景产生厌烦的感觉。
这部电影的故事几乎都发生一栋居民楼里,有些电影为了削弱空间的局限性,经常会采用极其精彩的对话,让观众把注意力从空间转移到人物的身上,比如《十二怒汉》就用了这样的方式。而这部电影则是运用近景、中景、远景的拍摄方式来加深空间的纵深感。
电影里经常出现第三视角的镜头,让我们有一种窥视别人的感觉。这些镜头或是从椅子缝隙伸出,或是隐藏在楼梯的后面,总之都不是正面镜头,这样的方式也是为了营造出一种暧昧感。
周太太和苏先生也从来没有过正面的镜头,本来这个故事带有一丝狗血的感觉,但是因为故事另外两个主人公从未出现在镜头里,反而让我们有了一种苏丽珍和周慕云正在谈恋爱的感觉,两人的感情发展一下就变得合情合理了。王家卫用这种方式为这段不被世俗接受的感情做了一个正当的解释。
流动的画面,不断更换的旗袍
《花样年华》中的绝大部分画面都是比较暗淡的,既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历史陈旧感,又让人觉得伤感、低沉,仿佛在看到故事开头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他们的悲剧性结局。而且影片主人公的感情也是含蓄不外露的,这样的画面更有利于他们感情的抒发,那些无法说出口的话都消散在了昏暗的画面中。
电影中多次出现楼梯这一元素,也有很多上下楼的镜头,他们在狭窄的楼道中擦肩而过,那些暗藏于心底的感情就在这短短的几秒内产生了激烈碰撞。
而上下楼的镜头还会让空间有一种流动感,凝滞的空气随着人物走动带来的微风一起挥发开来,出现在电影里的细雨和烟雾也可以体现出流动的特点。
风是无形的,但是烟雾和雨丝却会营造出风的形状。白茫茫的烟雾从口中呼出,连带着也看不清他们的样貌。喧嚣的情绪随着散开的烟雾逐渐平静下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只有残留的气息告诉过往的人们,这里曾有过一位心情苦闷的人。
在这部电影里,最具表现力的是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这是最能表现主人公外在情绪的东西。旗袍颜色的变化代表了苏丽珍的心情,鲜艳的旗袍和暗淡的环境形成了对比,加强了旗袍的表现力。
最开始出现的旗袍是色彩比较柔和的,那时候苏丽珍刚刚搬家,一切都没得及发生变化。而后却变成了冷冷清清的颜色。苏丽珍多次去馄饨摊上买馄饨的时候,都穿着颜色很暗的旗袍,代表了她孤独寂寞的处境,再配上袅袅升起的白雾,更显得她心情沉郁。
后面和周慕云来往密切的时期,她喜欢穿着颜色鲜艳的旗袍,比如她去宾馆找周慕云的时候,就穿了一身大红色的旗袍,这和她低调的性格是很不相符的,也只有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她才会穿上这种颜色的衣服。
美好的岁月,属于他们俩的花样年华
电影名叫作《花样年华》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苏丽珍和周慕云是正处在花样年华的男女,而是预示着他们爱上对方的那一刻,这段时间就变成了他们的花样年华。这段时间不再普通,和所有的时间段都不一样,那是两人相遇的时间。
苏丽珍和周慕云其实是两个极为相似的人,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一丝不苟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相似性,两人才能走到一起,但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过于相似,谁也没有迈过最后一道坎,这对位于花样年华的男女终究还是错过了。
电影的结局虽然遗憾,可是这种遗憾却有种回味悠长的感觉,如果是一个大团圆结局,那么一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我们很可能只是笑一笑,而不是像苏丽珍一样,在最后流下压抑克制的眼泪。
明明电影里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冲突,但我们的视线却难以从苏丽珍身上移开。周慕云离开后,她坐在房间里,面无表情地注视着空中的某一个地方,然后我们看见眼泪一颗一颗从她眼眶中滑落。
她虽然在哭,但却是寂静无声的,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与悲伤,她的情绪并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层层递进,慢慢铺满了整片空间,让人仿佛要溺死在这个充满绝望的房间里。
“如果有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简单的话语却包含着最深沉的情绪,这是个问句,却并不需要答案,因为他们的心中早已有了自己的答案。
结语: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对男女的爱情故事,它简单、无人知晓,王家卫却把它拍得如此怅然温婉。就像影片中的台词一样,我们好像是隔着一层布满灰尘的玻璃,偷窥着故事里的主人公,他们无需言语交谈,一个眼神就已足够。
相遇的时光再怎么美好,这也终究是一场要落下帷幕的戏。无论戏外的我们有多么悲伤,戏内的两人还是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