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6日,一位名叫金默玉的老人躺在病床上,看了世界最后一眼,然后永远闭上了眼睛。
世上之事,原本生死寻常,可这位老人的去世,却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她叫爱新觉罗·显琦,满清肃亲王是她父亲,末代皇帝溥仪是她叔叔,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是她亲姐姐,而她被人称为 “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皇家出身,尊贵血脉,却并没有带给她美满与安生,她半生寄人篱下,半生悲苦无依,她的故事远比人们想象的更要曲折坎坷。
88岁时,她接受了《鲁豫有约》的采访。
她对鲁豫说:“喜怒哀乐这四个字,哀与怒搁在心里;喜和乐和更多的人分享。”
这句话,这一份开朗与乐观,正好印证着她这近百年风雨飘摇的坚持与守护。
1918年9月的北京,虽然依旧炎热,可紫禁城却比以往,萧瑟了许多。
自1912年宣统宣告退位,皇室的地位便一落再落。
而就在这一年,满清肃亲王府迎来了一位新格格——爱新觉罗·显琦,汉名金默玉。
金默玉并没有赶上肃王府最鼎盛的时候,在她六岁时,整个满清皇室,便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
虽然众人流落他地,可所有人依旧维持着在宫里的规矩与做派,家里上下光佣人就有一百多人。
满清的礼节,更是一点都马虎不得,见面要请安,跪安;吃饭时,不可以自己夹,不可以吃太多。
这让天生叛逆的金默玉感觉生活在牢笼之中,觉得所有人都“假惺惺”,觉得所有规矩都“假模假样”。
所有人在家里都讲究坐姿、仪态,只有金默玉怎样舒服怎样来。
佣人每次要给她磕头,她都摆手:“不用了,快起来吧!”
看电影时,哪怕再好笑,众人也要注意声音尺度,可金默玉却肆无忌惮地大笑,家人告诫她注意规矩,她就躲到一旁,继续痛快地大笑。
佣人们也都很喜欢十七格格,觉得她和别的主子不一样,而大人们因为她是最小的孩子,也都宠着她,喜欢她洒脱自由的性格。
金默玉长大一些后,父亲把她送往日本学习。
整个青春期的时光,金默玉几乎都是在日本度过的,那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已然非常浓厚,可金默玉却并未受到影响,她不想成为家族的工具,她只想走自己的路。
待到她回国后,她的思想已然与家人格格不入,她甚至想要做记者或者演员。
所有人都震惊,一位格格怎可以在外抛头露面,于是每天都有人,来给金默玉讲规矩。
可金默玉才不管这些,她甚至跑出去穿旗袍照相,直到摆在橱窗里的照片被哥哥看见。
哥哥花重金把照片买回家,冲着金默玉便是一顿训斥,可金默玉却毫不在乎,看着照片上明眸皓齿的自己,大呼:“拍得不赖啊!”
虽然在哥哥的干预下,她并没有成为记者或演员,但还是外出谋得了一份顾问的工作。
那个时候的满清贵族,或继续沉溺于醉生梦死的虚幻之中;或妄想恢复满清旧日的荣光,可金默玉却走出了另一条道路,众人不理解也好,家人不支持也罢,金默玉始终都是从心而为。
但这虽能让她潇洒的生活,却也会带来无穷的麻烦。
1945年,日本战败了,伪满洲国也倒台了,整个满清皇室,人人自危。
那一日,金默玉的姐姐川岛芳子突然来到她的住处,希望妹妹可以跟着自己一起走。
这让金默玉大吃一惊,两人虽是亲人,可金默玉不想与姐姐走得太近,她看着有些狼狈的姐姐说:“就此别过,望以后山高水长。”
金默玉选择了拒绝,她和姐姐是完全不一样的人,姐姐的人生理想全是阴谋诡计、权力政治,而她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追寻自己的自由。
1949年,新中国成立。
那时,金默玉的哥哥姐姐们都已移民海外,留给金默玉的,是洗劫过无数遍的王府,还有仅剩的一百块钱。
看着破败不堪的家,金默玉孤独地坐在大厅地上,不知自己今后的生活应该如何。
她变卖所剩无几的东西,靠着给别人织毛衣,洗衣服来维持生活,完全失去了过往的荣耀与尊严。
所幸,在她最难时,哥哥得知了她的近况,托人给她送来了一笔钱。
金默玉靠着这笔钱,开起了一家四川饭馆。
短短两年,她的馆子便在北京打出了名声,艾青、郭沫若等人都曾慕名光顾过她家饭店。
那时的金默玉早已脱去了过去的娇气与任性,若是不认识她的人,很难想到,这个忙前忙后,卖力招揽生意的女人,会是满清的格格。
那段时间,金默玉可谓春风得意,不仅生活平稳,还遇到了她的人生伴侣。
结婚那年,金默玉已经36岁,她感慨道:“过去,家里想要她成为联姻的工具,嫁给某位蒙古王爷,可我却对他们说,我的事,你们谁也不要管。”
无论是生活,还是婚姻,金默玉都要靠自己来争取,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她不想活成他人的附庸或者累赘,她要让自己每次回忆时,都对生活不负愧疚。
不得不说,金默玉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的人,期盼美好,并为之奋斗。
然而,越是这样的人,越会在人生的旅途中遭遇坎坷,是起,是伏,往往也在一念之间。
婚后的日子,金默玉与爱人琴瑟和鸣,本以为往后余生,都会这么继续下去。
可谁知,婚后第六年,金默玉的命运却急转直下。
1958年的某一天,金默玉被人查出了过去的身份,她不仅是满清贵胄,还与川岛芳子关系不浅。
这样的出身,无疑是致命的,虽然金默玉早已与家人断了联系,可依旧受到了他们的连累。
为了不连累丈夫,她在狱中和丈夫离了婚,她要独自一人忍受这无休无止的牢狱之灾。
牢狱生活并不容易,阴暗潮湿的牢房,压抑沉重的环境,单调古板的生活,让许多人都熬不过去。
可金默玉不仅熬了下来,还将这段铁窗往事,变成了自己人生中的精彩回忆。
三年自然灾害时,人人都吃不饱,她每次打饭时,总是趁管理人员不注意,多拿几个馒头,她也不自己吃,而是分给其他人吃。
15年后,金默玉结束了她的牢狱生涯,成为了一名天津茶淀农场的工人。
在那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任丈夫。
历经半生风雨,金默玉终于有了一个家,有一个相扶相持的爱人。
然而,6年的农场工作,15年的牢狱生涯,让她的身体出现了各种问题,脊椎骨坏掉了九节,腰肌劳损更是伴随她多年。
她常常躺在床上,一边忍受着刺骨的疼痛,一边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最终,她拿起笔给北京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上说:“我的身体虽然坏了,但我的脑袋没有坏掉,请给我一份工作。”
不久,金默玉便收到了回信 ,组织上安排她回北京,到文史研究馆工作。
6岁离京,飘零半生,这一次,她终是回到了北京城。
可她并不满足于此,虽然已年过花甲,但她却还是想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
彼时中日关系已实现正常化,随着彼此贸易交流扩大,日语缺口也变得越来越大。
于是,她决定办一所日语学校。
为了这个梦想,她开始在日本和北京之间奔波,数年时间,她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更是四处演讲,筹募经费。
在她76岁之时,爱心日语学校终于正式成立。
76岁,已然是享受天伦,颐养天年的年龄,可没有子女的她,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去,想为社会再做出一些贡献来。
而随后的几年,她又建立了廊坊东方大学城,再一次告诉人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金默玉在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建成后,用自己挣下的钱,买了一套房子。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一直都呆在廊坊,很少回北京,与同族也几乎不再联系,她告别了过去,告别了自己的出身。
2014年5月,金默玉已95岁高龄,她躺在病床上,回顾着自己的一生。
她说自己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事有两件,一是没有离开祖国,二是在监狱中没有伤害任何人。
她记得在日本读书时,一个老师曾告诉她:“一个高尚的人,一年中要有闭门思过的一天,想想有没有做过错事。如果有就去改正,没有就要坚持到底,不要去管他人。”
金默玉一生都遵循着老师的话,她的人生,原本是一场悲剧,可她硬是凭借自己的血性与骨气,将人生这场大戏,画上完美的句号。
其实,所有人都不理解,为什么她不随着家人离去,反而要遭受许多痛苦。
可金默玉却觉得,人不能总是逃避,活着就应该有自己的样子。
身世,命运,世道,在她身上留下了太多深刻沉重的痕迹。
在她的一生中,她始终用自己的方式而活,反思过去,冲破规矩,思索着人生的信念与追求,在她的故事里,永远洋溢着乐观向上的态度。
她知命却不信命,苦也好,累也罢,她都保持着豁达和开朗。
这或许正是金默玉口中“怒哀藏怀,喜乐随人”的真谛。
杨绛先生说:“当你身居高位时,看到的都是浮华春梦;当你身处卑微时,才会看到世态真相。”
从富贵荣华,到落寞苦难,再到最后的重启,一切的悲情与苦难都已经历,金默玉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执着。
而这,正是属于一个“时代见证者”应有的乐观与清醒。
-END-
本文作者:琳小柒
责任编辑:柳叶叨叨
策划:小鹿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走红后就飘了?5位被央视辞退的主持人,没有一个值得同情
赌王女护工:12年前拿走赌王1亿分手费,转身嫁初恋,现在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