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自己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做宣传,张歆艺前不久登上了《吐槽大会》做嘉宾,深水君还记得庞博调侃她的一句话,“非常厉害,把自己演烂片的钱赚来支援人家好电影(纪录片电影《二十二》)。”没想到这句话却一语成谶,《泡芙小姐》上映三天,票房走势一路标低,截止到11日上午,累积票房刚满1000万,豆瓣评分3.7,烂片所具备的条件几乎全都满足了。
如果说别的烂片拍出来是为了赚钱,但深水君却觉得张歆艺拍烂片的初衷有点可爱。从作品的选择,到她亲自操刀拍摄,从业多年的张歆艺心里应该明白这部片子不会有太好的收益,那么她为什么还愿意去拍呢?大概就是为了圆自己的少女心和导演梦吧。
《泡芙小姐》本是优酷出品的原创动画系列剧,每一集都是由一个独立的小故事构成,每集11分钟,共104集,分为8季。坦白说这部剧的制作并不精良,大约是剧组为了节约成本,头几季大多采用的是动画人物和实景结合的方式,尽管如此,这部剧在当时还是引起了很大轰动,引得不少网友热追,原因就在于其内容和内容引发的话题十分有吸引力。这部剧的构思很像美剧《欲望都市》,每集一个和都市女性相关的话题,围绕话题展开故事,主人公泡芙小姐会在每集的结尾处对这一话题做出自己的总结思考,也正是这些总结思考变成了网友们争相引用的金句。
严格来说,《泡芙小姐》是国内第一部真正引用了美剧制播模式的系列剧,该剧拍摄、制作、播出、营销等环节同步进行,并根据网友的反馈实时调整剧情走向,是一次突破性的成功尝试。
这样一部要人气有人气,要内容有内容的IP怎么翻拍成了电影就如此不受待见呢?这还要从两方面说起。
首先是电影本身和IP原著之间的改编关系尴尬。尽管电影《泡芙小姐》在宣发的时候并没有大张旗鼓地主打IP改编这个点,但无论是电影的名字,张歆艺在影片中的发型,还是电影极力想要塑造的童话感,知道的人一眼便能看出,这部电影是个IP梗。那么问题就来了,剧集《泡芙小姐》并没有一个通篇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单元剧的形式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展现泡芙小姐的人物性格和对都市女性世界观、爱情观的思考。基于原著本身的碎片化形式,这部电影在改编的时候采用“拿来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看过《泡芙小姐》系列剧的观众会对于这部改编的电影狠狠diss。因为电影和原著之间只是借用了个名字和噱头,故事和叙事风格几乎毫无关联。
其次,就是张歆艺首次作为导演功力明显欠火候。美剧《欲望都市》虽然也是单元剧的形式但其改编的电影还比较成功。其一,《欲望都市》的观众基础更为扎实和广泛,一部剧延续了很多年,多了份陪伴观众成长的情分;其二《欲望都市》两部电影在改编的时候很讨巧,其人物架构延续了电视剧中的原班人马,故事也是衔接着剧集中没有交待完的结局,比如电影中会对Mr. Big 和主人公Carrie间的爱情有所交待,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超长剧场版的番外。
而电影《泡芙小姐》的失败之处就恰恰在于张歆艺对于故事的改编功力明显不足。影片中既没有延续剧集中泡芙小姐的高冷且可爱的人物性格,电影中的泡芙小姐虽然也可爱但多少有点二,另外电影也没有对于剧集中泡芙小姐留下的一些感情遗憾进行回应和补充,更要命的是,其电影整体的剪辑方式偏偏还借鉴了剧集版段落式的布局,导致很多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完全跟不上节奏。
尽管二姐凭借着自己多年在娱乐圈积攒下的好人缘邀请到了一众明星好友,包括蒋欣、张静初、包贝尔等,这些人的突破式演技也算可圈可点,但无奈,再豪华的明星客串阵容缺少了好故事做依托也都是徒劳。这就好比,观众花钱去看一场演唱会,主咖唱得不咋地,但是请来的驻唱嘉宾唱了一两首串烧还不错,这种情况观众肯定不会觉得能值回票价啊。
其实,和那些打着跨界做导演、找个现成本子让当红小鲜肉一主演就赚钱的“前辈”们相比,张歆艺的这部电影真的是尽心了,最起码深水君能在这部电影里感受到她那浓浓的少女心和努力想要成为导演的执着,换句话说这部电影就是态度足够但能力差太多。
演而优则导在娱乐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虽然失败(口碑失败)的居多但也不乏徐峥、陈思成这样的成功案例。但深水君想说的是,做演员和做导演毕竟是两个岗位,哪怕真想转换角色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能不能这些想做导演的演员们不要试图一步登天,或许先从副导演做起,多学多看,打好了基本功再出手也为时不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