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甄姬之死,很多人把它归咎于曹丕的冷酷无情和郭女王的挑拨离间,曹丕的无情是有的,那么说郭女王从中挑拨离间,到底有没有呢?郭女王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郭女王就是史书记载里的文德郭皇后,她是安平郡广宗县人。郭后祖先世代担任县级长官,是地位较低的世族,说她是婢女出身是有失公允的。郭后年幼时,他的父亲郭永就认为她不一般,说:“这是女中之王呀!”并给她取字为女王。
家道中落、颠沛流离,郭女王凭智慧赢得了曹丕的爱。
郭女王很早就失去双亲,在动荡的社会中漂泊流离,后身陷在铜鞮侯家。曹操为魏王的时候,郭女王进入太子曹丕的宫中。郭女王有智谋计数,常常进献被曹丕所愿意采纳的建议,如果说甄姬是靠美貌、才华、和德行闻名于世的话,郭女王靠的是她超出常人的坚韧和智慧。
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曹丕被认定为继承人,郭女王在中间是出了主意的,不能只注意到曹丕身边的四友,却忽略了他身边的另外一个献计献策之人。
太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阼,为贵嫔。——《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太子曹丕继承了王位以后,郭女王被立为夫人,曹丕代汉自立后,封郭女王为贵嫔。这个时候曹丕还没有立后,而后位最有利的竞争者就是郭女王和甄姬。
相比而言,郭女王一直陪伴在曹丕身边,感情日渐深厚,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就比远在邺城的甄姬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距离产生美在这里并不适用,曹丕和甄姬之间的不仅是距离,而是内心深处的隔膜。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邺。——《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曹丕是在黄初三年的时候,立郭女王为皇后的,而在黄初二年的时候,他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将远在邺城的甄姬赐死,史书记载的原因仅仅是甄姬有怨恨之言。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理由显然站不住脚,如果说甄姬有些许怨恨之言,作为一个长期见不到丈夫的女人来讲,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说怨还不如说是恋,如无情何怨之有,如无意恋何情可陈。而这些所谓的怨恨之言居然能立刻传到文帝曹丕的耳朵里,可以肯定的是中间必然有传话之人,那么这个传话之人又会是谁呢?
一个在曹丕面前,争风吃醋、搬弄是非的形象,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个人是郭女王,但是史书记载里并没有这么说,史书里记载的说法是甄姬之死是由于郭女王受宠爱的缘故,因此曹丕才对甄姬痛下杀手。
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有人说一日夫妻百日恩,更何况甄姬为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更加贤良淑德从无过错可言,从这样的女人的身上,能找出什么过错呢?曹丕实在找不出来,就强加一个到她身上,曹丕用类似的方法对付过曹洪,如果不是母亲卞夫人出面的话,恐怕曹洪也遭了曹丕的毒手。
曹丕的心胸狭窄和刻薄寡恩是出了名的,虽然曹丕有很强的政治才能和不逊于父亲弟弟的文学才华,但在心胸上和他的父亲曹操相比,确实相距甚远。
对于曹丕,一个称职的皇后;对于曹叡,一个合格的母亲。
黄初三年的时候,曹丕将要确立皇后,她打算立郭女王为皇后。这个时候郭女王面前已经没有了障碍,因为甄姬在此之前已经被曹丕赐死,从任何角度来看,这个后位都是郭女王的囊中之物,然而却有大臣跳出来说郭女王不应被封为皇后。
中郎栈潜上疏曰:“……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而且这位大臣还引经据典,实际上核心意思只有一个:郭女王出身寒微,是妾出身,这样的人如果被立为皇后,恐怕会导致后宫不宁,对国家并没有什么好处。对于这个建议曹丕没有采纳,他坚持立郭女王为皇后。我查了下这个中郎栈潜,他曾督守邺城,反对曹丕立郭女王为后,除了因为郭女王出身寒微外,这么做也不符合礼数,恐怕也和一直留守在邺城出身名门的甄姬有关。很多人同情甄姬的遭遇,尽管他们并没有挺身而出去阻止曹丕的行为,但是在内心中却对甄姬的境遇表示了同情。
后姊子孟武还乡里,求小妻,后止之。遂敕诸家曰:“今世妇女少,当配将士,不得因缘取以为妾也。宜各自慎,无为罚首。”——《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郭女王作为皇后以后,对于自己家族之人严加约束,从来不会因为他们是自己的亲戚而让他们享有什么特权。郭女王姐姐的儿子孟武回乡后,求取小妾,郭女王制止了他。并对各家亲戚下令说:“如今妇女人数少,应当把她们分配给前方的将士,不能凭借关系娶她们为小妾,你们应该各自谨慎,不要成为首先被惩罚的人。”
后曰:“昔楚昭王出游,贞姜留渐台,江水至,使者迎而无符,不去,卒没。今帝在远,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群臣莫敢复言。——《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黄初五年,曹丕东征,郭女王留在许昌永始台。当时大雨连下了一百多天,城楼大多被冲坏,有关部门上奏因此请求郭女王转移地方。郭女王说:“古时候楚昭王出游,妇人贞姜留在渐台,江水泛滥,使者迎接她转移而没带楚昭的王符,贞姜不离开,最终被淹死。如今皇帝在远方,我有幸没有遭遇贞姜那样的忧患,而要转移到他处,怎么能够这样呢?”郭女王能够引经据典,还说的有理有据,因此群臣没有人再敢说话。
按道理,甄姬是因为郭女王而死,曹叡应该对郭女王恨之入骨才对。但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睿继位,他尊郭女王为皇太后,称永安宫。同时对郭女王的亲眷也多加赏赐,青龙三年,郭女王去世后,曹叡对于郭家人也没有打击报复,还是以礼相待。
情之殇,权之过:甄姬是政治的牺牲品,而不仅仅是感情的受害者。
因此甄姬之死,和郭女王并无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曹丕而不在郭女王。甄姬出生名门世家,在当世具备极大的影响力,而郭女王出身寒微,祖上也没有什么权位,和甄姬相比差距极大。而甄姬立德以扬名,郭女王立智以固位。
曹魏没有出现东汉末年外戚专权的现象,和曹魏借鉴历史经验,改变方针政策有很大关系。怎么借鉴呢?那就是抑制外戚势力的发展,曹丕将甄姬赐死,并不是因为郭女王的妒忌,也不是仅仅是曹丕的狭隘个背叛,而是曹魏抑制外戚势力的需要。因为在曹丕之前,就曾有一位帝王做过杀母立子的事,那个人就是汉武帝刘彻。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