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激情燃烧,把握人物真实性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一级编剧罗怀臻
《戈壁母亲》代表着新疆兵团豫剧团,甚至代表着新疆舞台艺术戏曲创作的最新高度,是几代河南和新疆豫剧人共同栽培的硕果,它能够将我们带回到虽然物资匮乏,但理想激情燃烧的岁月。
它的主要问题在于没能处理好理想和人性、共性与个性、信念与长情之间的关系。比如说,剧本中塑造的人物多以牺牲个体、亲人、家族利益为前提,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这样的人虽然看起来很高大,但是不真实,缺乏平常心,就会有一些虚化。其次,现代戏进入剧场艺术,需要慢慢打磨掉广场艺术的特点,如高分贝的声腔、演奏等,和剧场艺术的审美是不相一致的。剧场艺术是靠塑造艺术形象来打动人的,不能用戏剧做报告。这不仅是一出戏,也是当下的现代戏创作普遍面临的问题。
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核心点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研究员 李春喜
这出戏体现了中华民族善良、坚韧的民族性格,以及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时代精神,给了观众较强的真实感,这一点在当前的舞台创作中是难能可贵的。
艺术创作的终极目标是人物,从这一点来看,钟匡民营长的形象塑造还不到位。营长这个人物关系是最丰富的,人物关系不是营长、班长等外部的,而在于内在的情感关系。剧本中塑造的营长是替别人着想、勇于担当的,但剧本对人物核心的把握是不清楚的,没有给予重要的笔墨。它对人物内心的揭示太晚了,导致观众把握不住营长的态度。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切入口,给钟匡民营长一个唱段,让他更早地向观众袒露内心的纠结、无奈,观众会更有兴趣看他会怎么做,也更能展示人物高尚的品德,这种写法正是话剧和戏曲的根本性区别。
弘扬传统美德,传达时代精神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中国戏曲导演协会名誉会长 黄在敏
祝贺《戈壁母亲》进入滚动项目,它让我逐渐理解了上一代人所做的牺牲,同时塑造了一个非常感人的妇女和母亲形象,催人泪下。
这出戏最明显的问题在于,将传统中华民族妇女的美德原封不动地拿到新时代继续弘扬,这种弘扬没有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比如母亲柳月季把自己的毛驴杀了、为别人接生等,这些起点都是为了她的男人,因此剧本需要在这位女性来到兵团以后,她内心世界的转化和提升上下点工夫,柳月季内心世界的开掘不能老停留在苦啊、难啊,我男人不要我我也得去。柳月季这个人物形象的时代感,和她所有内心世界的时代感在都需要再做一点考虑。其实,不仅仅是这出戏,很多戏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都需要发现它与时代和时代价值的联系。
调整主人公站位,合理解决戏剧冲突
《文艺报》总编辑 梁鸿鹰
柳月季是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人,吃苦耐劳、善良、忍辱负重,什么灾难自己都扛。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教育,讲父辈甚至更远一代的生长,这些是非常有意义的。
但问题在于,这出戏中柳月季这个形象普通人是学不来的。她千里寻夫不被承认,儿子去拔麦被烧死,小毛驴跟了她一路被最后一枪打死,捡了个女儿最后也得还回去,这个女人最终什么都没得到。剧本将她塑造成了戈壁上的红柳青松,站位有点高,一般人达不到。从这个意义来讲,需要好好扭一下,真正变成“隔壁的母亲”,这是很重要的。
此外,古希腊有一个理论,认为解决戏剧冲突不能靠天上降个人,但现在这个戏解决矛盾有点靠外来的力量。比如营长动完手术想和妻子和好,孟蔚婷护士怎么解决?这个时候孟蔚婷报名去了一个更艰苦的地方,就无需考虑冲突怎么解决了,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贴合时代审美,剧本是第一要义
原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编导室主任、一级编剧 王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豫剧团是一个军队文艺团体,在半军事题材的戏剧不可能由军队去呈现的大背景下,新疆豫剧团把它搬上了舞台,这是令人欣慰的,也是值得珍惜的。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出戏在时代审美和人文精神上有距离感呢,根源出在剧本上。剧本在思想观念、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有较大的违和感和生硬感,尤其是男女主人公。戏剧的改编如何超越原来的小说,超越生活中的原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出戏从始至终女主角都沉浸在苦海之中,是一个典型的苦情形象,我们不能满足以苦催泪、以悲动人,而不顾可信度。人物的行为、心理动因要合情合理,有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最起码的戏剧要求。从表演和剧场效果来讲,越苦大越情深越能催泪,但从创作的角度不能把情深寄托于此,如何让半个世纪之前真实的人和事能够和当下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趣味结合融合,这是这个戏面临最大的挑战。
表演细节需更加精雕细琢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副院长 冉常建
这出戏表现了边疆军民这样一群特殊人的生活,在那个特殊时代他们将自己的生活与国家边疆建设紧密相连,对共和国初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简单说几点细节上的问题。
首先,在钟槐被烧死这场戏中,他已经拔出了一道隔离带,那在隔离带对面的大火是怎么烧到他的,我始终没有想明白。其次,柳月季收了义女两天就改了名字,改完以后遇到义女的亲生父亲,义女又跟着父亲走了,这样的情景太过巧合,不由得让人怀疑它的自然性,是否只是为了增加柳月季命运和身心的苦难而特意设置的。第三,演员在某些表演的处理上,对感情的把握并不到位。比如钟槐上山岗放哨,虽然苦但并非生死离别,这时的柳月季和他分离表演的苦情就有点过;再比如,孟蔚婷护士听柳月季说钟匡民营长喜欢她,希望他们两个将来能够和好的时候,满脸的泪水,这本应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但演员表演得过于苦情。
唱腔以声传情,主人公人设还需完善
原山东省吕剧院院长、一级作曲 栾胜利
我看这出戏很有感触,《戈壁母亲》的唱腔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音乐设计积极配合剧情人物感情出发,唱腔非常好,配器有感有质,演员唱的也以情带声。静静的琴弦配合整个场景音乐,人物情感的抒发都挺好。
韩老师是一个大家,我提一点小小的意见。我们用现代视角审视女主人公的思想基础,她不是一个党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比党员觉悟更高。格调不要定太高,如果为了歌颂而拔高女主人公反而会显得可信度不那么大。其次,这一类题材到最后结尾的时候怎么处理,也是值得好好考虑的。50年前已经是新中国而非战争年代,是不是就可以不要牺牲那么多人,这些都是值得参考的。
戏剧作品要通达现代文明
江苏省淮剧团团长、书记、一级演员 陈明矿
这出戏我第一次看完没有明白,后来反复看了几遍,才明白男主人公为什么要离婚。但他离婚之后,做完手术又莫名其妙想复婚,这里我觉得对爱的描写太潦草了。爱情是伟大的,比如在戏里,钟匡民营长和孟蔚婷护士是真心相爱的,如果最后营长跟孟蔚婷护士成亲了,可能让营长跟他前妻复合显得更加合理,这是观众更期待看到的,也是真实的生活。在营长和前妻复合这件事上,可能我们走进50年前去调研会搜集到很多这样的素材,但对50年后的我们而言,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太困难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现代艺术的问题,而是剧本和编排上应该考虑的。一出现代戏,应该要通达现代文明,往生活更靠近一些,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
恰到好处的舞美将为戏剧效果增光添彩
张家港市锡剧艺术中心主任、一级演员 董红
通过观看这出戏,我学习了很多。我也是一名演员,主要从舞美方面提几个心得。
一出戏的成功是有章法的,《戈壁母亲》中利用了很多程式动作,但能否让每一场的群体更符合剧情一些,造型更有环境感一些,动作更有情绪感一些。其次,主要演员的演唱要与舞美融合。我感触最深的是女主人公的最后一段唱,她倒在地上的时候,我们是暗场,群体演员是下场。她唱了第一句唱,后面的舞美开始移动,这时候能否让舞美不动。之后是激烈的音乐,这时候可以舞美和演员一起动,给主要演员一个高潮,对人物塑造会有一些帮助。
最后我想说一下国旗。这出剧中国旗的出现有两处,一个是钟槐在升国旗,另一个是最后小兰升国旗。舞台上的国旗是一个亮点,但目前国旗只有一点晃动,因此能否让国旗迎风飘扬起来,这个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色彩。
唱腔品质上乘,音乐语言仍需统一
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 谢振强
这出戏唱腔整体的创作品质很好,它的作曲家是豫剧作曲中流砥柱式的人物,非常有经验,不仅保留住了传统豫剧唱腔经典和灵魂的东西,还有很多新的表达和发挥,应该说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听不到不舒服的地方。
我简单在音乐语言这一块提点意见。目前来看,这出戏的音乐语言还是稍微有点模糊。这出戏里音乐主题比较有共性,无论是西北地区也好,河南也好,四度的音形比较普遍,没有什么问题,但后面音乐有一点晃,有点像藏族音乐,又有点像沂蒙小调。我不知道作者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哪怕新疆离西藏很近,或者剧中人物有从山东来的,都不应该让人晃。如果音乐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候就会给人错觉,我们尽量不去做这样的发挥。
充分发挥西洋管弦乐的革命浪漫主义
吉林戏剧剧院原院长、一级作曲 杨柏森
我是搞音乐的,所以针对这出戏的音乐稍微说一下。这出戏的音乐可圈可点,声情并茂、腔体流畅,总体是从人物出发的。豫剧本身是高腔高办的,我感觉这出戏处理得到很到位。对于戏剧,我们一直讲三分曲七分唱,选对了演员就成一半了。
但在《戈壁母亲》中,西洋管弦乐的使用仍然需要加强。我们说洋为中用、强弱得体、地方特色、不隔不离,就是说地方戏曲伴奏,从样板戏开始就一直使用西洋管弦乐。就这出戏而言,中间的唱腔部分筒管还要往上加,更符合革命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尤其可以再加一些在高腔和节奏非常需要支持的部分,比如加大节奏核心的力度,多加一些浮吊尤其是木板的,或者是弦乐浮吊就更好了。
统一舞美风格,助力戏剧更上一层楼
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一级舞美设计师 刘文豪
这部剧的舞美较好地把握了豫剧表现形式的特点和方法,为该剧提供了赖以依存的环境,对人物行为的发展产生和动机等进行了合理的诠释,将典型人物事件安置在有说服力的环境之中。
但在舞美的风格上,希望后面的修改中这部戏能够再统一一下,并坚持贯穿全剧,目前的整体风格还是不够统一不够单纯。我是从事灯光设计的,因此在这方面提几点意见。灯光要强调细致性,光、影、色、光速的运用和变化要融合在剧的发展和变化之中。灯光不为变而变,每次变是剧的一次呼吸,是剧质的升华。
目前,我认为这部剧的整体表现只是达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中,希望它能够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精琢细雕,让舞台艺术发挥到意料之外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 申奥
这部戏整体的艺术呈现,特别是舞台美术还有欠缺,只能说是基本达到了场景介绍、人物空间等。《戈壁母亲》作为现实题材的剧目,有时候意识过于依据现实,导致在艺术上缺乏提高,这个也是现代剧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深化的。我认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美感的问题。以地窝子场景为例,现在的地窝子太简陋了,它应该是挖到地下半地下的建筑,内部有特别大的空间,因此可以大量筛选去构建一个有美感的形象。其次从灯光上看,我们现在用电脑灯,过于直白,比如说在戈壁上直接几个电脑灯的图案打在地上,说这是太阳晒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灯具最原始的状态,这种原始的使用方法应该杜绝。再从服装方面来看,现在整体审美比较现实主义的,款形没问题,但在布料处理上有很大的空间。最后我谈一个审美的统一问题。我们是否能舞台美术和表演都达到一种审美上的统一,而不是有的地方写实,有的地方写意,有的地方是戏曲化和程式化的,审美过多就会给观众一种杂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