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十位大将中,张云逸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在十大将军中年龄比毛泽东还大一岁,授衔时已经63岁了,还是唯一一位拿着元帅级别工资的大将,参加革命的时间最长、经历也最丰富,不仅参加过同盟会,还曾经是国民革命军的少将参谋长,张云逸不仅革命经历丰富,爱情婚姻更是波折丛生,也极具传奇色彩,因为他曾经同时拥有过两位妻子。
推开家门,发现同时拥有两位妻子
张云逸17岁时便参加了革命组织同盟会,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同盟会会员,1914年,张云逸结婚了,妻子姓王,是一位厚道贤惠的老乡,一心革命的张云逸正值壮年,天天想的是建功立业,为革命奔走呼号,对家里几乎顾不上了,因此王氏只为张云逸生了一个女儿,在那个时代,生儿子继承香火的观念非常浓厚,但张云逸并没有介意,反而成了王氏的一块心病,王氏认为自己不能给张家生儿子续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和人生的缺憾,王氏思来想去,终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丈夫纳妾。
从此王氏便给张云逸留意着合适的人选,有一次,王氏带着女儿到当地理发店理发,发现有一位小理发师名叫韩碧,长相俊秀,为人老实热情,还是自己的老乡,一打听才知道原来韩碧本来家庭富裕,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后来家道中落,父母带着韩碧沿路乞讨,受尽了人间辛酸,父母相继去世之后,韩碧便一个人漂泊到广州,先到一家工厂里做了童工,可是因为听不懂广东话,再加上工厂剥削严重,瘦弱的韩碧常常受欺负,无奈只好逃出工厂掌握了一门理发手艺,暂时糊口。
王氏听说韩碧的经历后,既同情又可怜她,更加深了对她的好感,终于有一天王氏向韩碧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心愿:希望能够嫁给张云逸“做小”,韩碧突然听到大姐的请求,十分惊讶随之是惊慌失措,之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韩碧并没有立刻给王氏答复,只说自己先回去考虑考虑,回去思来想去,一方面是王氏的诚恳打动了韩碧,另一方面这么多年来韩碧一直孤苦伶仃,没有一个家,她虽然非常希望有个家但是去给人“做小”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说不定会闹出笑话。
没过几天,王氏又来找韩碧商量,把她拉到一边悄悄问韩碧:上次我跟你提的那个事情,你考虑得怎么样了?韩碧害羞地说:姐,我知道你是为我好,可是大哥他,他同意吗?
王氏也不掩饰,说:他还不知道呢!这话让韩碧更加惊讶了,反问了一句:他还不知道?王氏笑着拉韩碧坐下说:这个事情我替他做主了,他不会反对的!你人好又漂亮,他还能不同意吗?现在主要是看你同不同意。韩碧摇头说:既然大哥不知道,这个事情不太好,万一大哥不同意,岂不是给你们家添乱吗?王氏继续游说:你放心好了,家里的事情他一贯听我的,没有问题!韩碧终于经不住王氏的再三游说,只好含羞答应了,王氏见韩碧答应了这场婚事,才算放下心来!
王氏果真没有通知张云逸便自己在家为他操办起这场婚事,不仅选了良辰吉日,还让自己的女儿抱着一个大公鸡和韩碧举行了婚礼仪式,吃完了喜庆的婚宴,韩碧就算是过门了,然而王氏在家做的这一切,在外征战的张云逸并不知晓,那一年韩碧刚刚19岁,而张云逸也才31岁,终于有一天,张云逸因病回家休息,一推门竟然发现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家做饭,正在惊诧间,妻子王氏却将他拉到一边,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张云逸听完勃然大怒,直呼荒唐,直接发火了:你把她送回家,我不认这门亲事!
韩碧听到张云逸不认这门亲事,伤心欲绝,果然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只好一个人偷偷抹眼泪,王氏见张云逸发了火,一肚子委屈也顷刻爆发:
你两个弟弟都死了,张家就剩你一个男丁了,我嫁给你这么多年,就给你生了一个女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想绝后吗?再说韩碧是个穷苦人家出来的姑娘,她哪儿还有什么家啊!
说罢呜呜痛哭起来。
看见妻子一心想为自己留个后,又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在外征战,家中的事情全靠妻子操持,一种愧疚之情不禁涌上心头,他好言劝自己的妻子:
你生了个女儿,也不错啊,我有怪过你吗?我是个军人,随时都可能战死沙场,万一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不是拖累人家姑娘吗?
偷偷在一旁的韩碧听到张云逸这番话,对张云逸既敬佩又感动,如果说之前她委屈给人“做小”是因为自己身世飘零,想找一个依靠的话,那么此时的韩碧已经把这颗心交给眼前这个男人了,就算是自己能跟他过上三年五载也值了。
张云逸看到妻子做了这样一件荒唐事,本来心中有气,可是看看眼前的两个女人,又不忍心再说什么,只好接受了这个现实,而且这么多年来家中一切事务一直都是妻子操持,也确实需要一个帮手,后来张云逸当上了旅长,而韩碧也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高兴的又是放鞭炮又是摆喜宴,好好地热闹了一番,可是没过多久韩碧所生的儿子便夭折了,韩碧悲痛欲绝每天痛哭不已,幸亏张云逸和王氏每天轮流安慰她,才让她重新走出了阴影。
颠沛流离,患难夫妻生离死别
1926年,由于国民党的大肆屠杀,革命工作不得不转移到地下,工作走进低谷的张云逸身心疲惫,幸亏有两位妻子的安慰,才让他得以重振信心,后来韩碧又为张云逸生了一个儿子,没过多久,张云逸便奉命到广西去组织百色起义去了,就这样一连八年,张云逸没有和自己的妻儿见过面,音信全无,而韩碧则带着王氏和儿女,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在广州以理发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后来女儿张琼长大出嫁,王氏便将韩碧的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不幸的是,善良的王氏在一次日军轰炸广州时,不幸被炸死,从此之后韩碧便一个人挑起了整个家的重担。
直到1937年,当时张云逸到香港开展工作,顺便对妻儿进行了寻找,这才知道自己的结发妻子王氏死于战火,他将韩碧母子接到了香港,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在香港工作的日子十分的艰苦,他们生活在只有15平米的小阁楼里,这里既是寝室又是办公室,拥挤不堪,可条件再简陋,韩碧心中也充满了温暖,因为她好不容易和自己的丈夫团聚了,她非常珍惜这段来之不易的生活,可仅仅过了半年,张云逸又接到了新的任务,要返回延安,韩碧本来也想和丈夫同行,可是张云逸怕目标太大容易暴露,就将韩碧母子留在了香港,就这样,刚刚团聚的夫妻又一次离别了。
1939年韩碧和儿子奉命离开香港,到张云逸身边工作,此时的韩碧已经加入了组织,到了新四军军部之后,韩碧也穿上了军装,算是正式参军了,韩碧知道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在军队里,韩碧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每天背包去上课,还学习了唱歌和演话剧,这让韩碧感受到了新的活力和不一样的世界,然而好景不长,在部队转移过程中,韩碧和儿子因为掉队被国民党军队扣押,当他们得知韩碧和张远之是新四军高级将领张云逸的妻儿,便急速将韩碧一行25人被扣详情电告蒋介石,想邀功请赏。国民政府立即回电:
“秘密扣押,当作人质。”
消息传来,张云逸立即发电强烈要求国民政府下令释放妻儿及被扣押官兵。电文说:
“炮火余生,不罹于暴寇(指日寇)之后,反被国家军队横加捕押,妻子何辜?遭此荼毒。况职(指张云逸自己)弃家抗战,家属从未受优待,亦不得以侮辱。”
张云逸在电文中强烈要求国民政府下令释放妻儿及官兵,归还我新四军枪支、军械和军款等,但国民党方面不予理睬。直到后来周恩来亲自过问此事之后,韩碧母子才被释放。
经历了生死考验,韩碧再次见到丈夫,不禁有一种劫后重生的感觉,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还是10多岁的儿子张远之劝自己的母亲:
“娘,你别哭,见到爹爹咱们应该高兴呀!”
张云逸也劝慰说:
“儿子说得好,我们全家团聚了,应该高兴呀!”
后来韩碧光荣入党,还兼任了部队出纳的职务,一起和张云逸迎接来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丈夫的身体健康,张云逸辞去广西保育院院长的职务,专心陪在张云逸身边,照顾张云逸的饮食起居。
半生辛酸,晚年相依为命悉心呵护
本以为全家从此之后就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时韩碧的身体也出现了状况,50多岁的韩碧经历过生死劫难,经历了中年丧女的悲痛,此时又因为老家弟弟被定为地主成分而担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让这个命运多舛的女人终于崩溃了,有一次楼下正在举行舞会,韩碧突然发疯一样跑下楼去,大喊大叫:别跳了,我受不了了,说完跑到外边跳进大海,脱去衣服,想要寻死。
大家七手八脚地把韩碧拉回来,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韩碧已经患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韩碧的病情还是时好时坏,有一次张云逸请战友吃饭,吃着吃着,大家谈笑风生,可没过一会韩碧突然变脸将桌子全部掀翻了,张云逸只好陪笑送走了客人,此事过后,张云逸身边的工作人员一致建议将韩碧送到精神病院,可是张云逸却不放心,去了一个陌生环境,他不确定妻子能不能适应的了。
他对工作人员说:
“送到医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她会感到孤独,情绪恐怕会更坏。这种病,光靠药物,我看不顶用。韩碧同志跟了我几十年,实在不容易啊!她跟我长期分别,受苦受累受折磨,没有过上几天安稳舒心的日子,总是艰难曲折悲欢离合。她是个农民,后来当了理发工人,后来又参加了新四军,但到底没有多少文化,为人忠诚厚道,可处事又十分认真。眼下如果送她去精神病院,离开我,离开儿子孙子,离开你们这些熟悉热情的工作人员,她会失去亲人的温暖,失去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不仅不能治好病反而还会加重她的病。”
后来在张云逸的精心照顾下,韩碧的病情果然好转,两年后,韩碧的病竟然完全好了,还重新穿起了军装,参加了工作,1974年11月19日,传奇将军张云逸走完了戎马生涯的最后征程。10年后,韩碧也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临终前,她轻轻呼喊着张云逸的名字,她那份真情、痴心让守候在床边的所有人为之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