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平民们对神秘的贵族生活总是十分好奇和向往。尤其是最近几年,针对某些准备“出入上流社会”的富人们,还衍生出了价格不菲的礼仪培训课程。
这类课程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什么英式下午茶、法式握手贴面礼,还有马术、餐桌、舞会礼仪....很多都讲究~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老实说,上述一切的一切,花了再大的功夫,也就是“模仿”而已,模仿不好,还很容易闹出“东施效颦”的笑话。
要知道,当今的英国,暗地里,阶级固化仍然非常严重,从出身、籍贯到姓氏和口音、受教育地点、休闲方式,依旧穿插着一条赤裸裸的“鄙视链”。
比如,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王妃,虽然在咱们看来已经足够优雅大方的母仪天下了,但仍旧有人认为她达不到做王室成员的水准,因为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凯特,不够posh.
凯特的手迹,字写得确实不错
威廉的手迹——一看就是个老实人
这个“posh”一词,在牛津字典里的解释是elegant and expensive——优雅又昂贵,带着来自上流社会的意思。
要说它的来历,还真有一段历史渊源。
posh源于短语“Port board side out,Starboard side home”。翻译过来就是“从左舷出发,从右舷回家”。
早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英国人去印度唯一可行的交通工具就是蒸汽客船。
在1869年底埃及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前,英国人去印度要绕过整个非洲大陆,路途相当遥远
漫长又无趣的旅途中,观赏窗外的风景成了一个打发时间的好途径。
可是,迎着太阳吹海风,又很容易被晒黑晒粗糙,显得很失身份。
毕竟,西方富人流行“性感美黑”,也就是最近三十多年的新潮流,之前跟咱们一样,都是以白为美,尤其是那种病态的苍白的美属于“顶配”——甚至有人为了追求白瘦美的“贵族感”,会刻意去沾染结核病。
因为,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白皙的皮肤代表着你不必露天劳作和四处奔走,俨然是一种富裕阶层身份的象征。
当年无论男女,那种繁杂而夸张的服饰,也是西方文化里的一种身份的象征——我穿这么不方便是因为有人伺候我
那么,往返印度的客轮上,如果要在欣赏风景的同时,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按照船的航行路线,最好的选择是,去的时候仓位在船的左舷,回来的时候,换做船的右舷。
所以,在来程和去程中,以上两个位置的船票价格卖得很高。
显然,只有手头富裕、身份高贵的人才能买得起这样的舱位。
于是,久而久之,posh就成了财富和地位的代名词(“Port Out,Starboard Home”的首字母缩而成)。
一提及posh,人们联想到的都是有关“奢侈品”、上等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品位这样的语境。
当然,也要看具体语境,就词义本身而言,一般的老百姓posh用来形容某人时,也会偶尔带那么一点点贬义意味,暗嘲一些故意摆阔、恣意追求奢侈生活的暴发户,或者是没钱又很好“作”的人。
普通英国人说这个词的时候,有时是羡慕,有时又会比较酸。
因为,所谓的posh更讲究的是家族底蕴和精神气质,并非你有钱,或者会“作”,就能posh得起来的。像“懂王”,就属于英国人眼中有钱但非常不posh的典型。
首先,posh的人除了表面上展现出来的那套“尽显风范”的口音、穿着、举止,更多的,还要关联此人的家族背景和教育经历、日常爱好等等。
英剧《唐顿庄园》中的伯爵一家人,处处都彰显着posh
2016年的时候,英国一家知名媒体曾经做过一个广泛的民调,并总结了英国公民心中“真正的Posh特征”。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点。
1.姓氏中有带连字符“-”,或者有两个以上的姓氏。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英国人的姓氏里带有连字符“-”, 那么他很有可能是两个显赫的权贵家族联姻后的“产物”;
如果出现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姓,那他们家族肯定是个有爵位的贵族大户人家。典型的,像“二战三巨头”之一的丘吉尔首相。他老人家的全名为——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Winston Leonard Spencer Churchill)。
丘吉尔因为不是家中长子,所以没能继承祖上的爵位,这才有机会进入下议院,成为了职业政客。
丘吉尔家的祖宅——布莱尼姆宫,18世纪初,被安妮女王赐予丘吉尔的祖先马尔伯勒公爵。丘吉尔首相就出生于此
2.称晚餐为“supper”、把厕所称为“the loo”(这个非常典型)、拥有祖传的珠宝、油画、甚至是动物标本,喝粥、吃松鸡,喝下午茶的时候先倒热水后倒牛奶(这说明你家瓷器质量好)、喜欢喝散装茶而不是茶包,以及即使成年也称呼父母“mummy and daddy”,拒绝用“serviette”这样的法语词汇来指代“餐巾”,而更喜欢使用“英式”的“napkin”。
3.拥有一个Aga牌烤箱、开越野车路虎卫士(因为油价和停车的问题,英国很少人会购买能耗大的汽车)、家里有酒窖、喜欢称呼别人为darling、休闲时穿着粗花呢夹克...
4.定期去滑雪、关注或者喜欢看帆船和马术比赛,甚至亲自参与其中。
侧骑检阅军队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这种看似淑女的骑马方式,难度极大
5.用姓氏而非名字(first name)称呼朋友。
6.你家门牌号不是简单的数字——英国一般的房子都是“街道+编号”,但如果是大庄园,就会有自己专门的名字(这个被一些网红“凡尔赛”了很多次,大家都应该喜闻乐见了)。
7.有上私立寄宿学校的教育经历。
那些著名寄宿学校多被称为“公学”。比如,诞生了20位英国首相的伊顿公学,最开始的时候,主要生源都来自于贵族家庭(只招男生)。
威廉、哈里王子也毕业于伊顿公学
所谓的“公学”,均为历史悠久、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非常注重人文教育,设有在普通中学已经很少教授的古典与宗教课程,重视体育运动和培育学生的组织协作能力,强调服从性,特别提倡吃苦锻炼。
这些“公学”入学门槛超高,甚至高过了一些知名大学,而且,它们的奖学金比例非常低——这充分体现了英国社会阶级的天然筛选过程。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虽然要交非常高昂的学费和管理费,但其中的一些公学,生活条件并不好。比如伊丽莎白女王的大儿子,查尔斯王子就曾被老爸送到了以严厉著称的戈登斯顿公学(Gordonstoun)去“学习锻炼”。
这个戈登斯顿的教学理念很具特色——通过严肃的纪律和艰苦的生活来磨砺孩子们的意志力和忍耐力。
简单说就是,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吃苦。
21世纪的Gordonstoun,身后的校舍有400多年的历史
学校位于苏格兰高地,风大寒冷,气候不是很友好。
这些贵族子弟们住的是墙壁掉渣的房屋、洗的是没有温度的凉水澡,除了忙学习、参加越野跑等强度比较大的日常锻炼,还要兼顾各类体力劳动,什么搬砖砌墙啦、修房子补窗户啦、洗被褥换床单啦,全都要亲力亲为。
而且,贵为王储的查尔斯,在这里还经常被同住的13个同学排挤,甚至遭遇室友们的殴打。
对,你没看错,堂堂查尔斯王子住的宿舍,塞了14个人!
被老爸送入戈登斯顿的查尔斯王子一脸抗拒;右边是他们的宿舍
此地沾满了王子的“辛酸泪”,成了查尔斯的“童年的阴影”,至今挥之不去。
电视剧《王冠》中,遭遇校园霸凌的查尔斯王子
好了,咱们再接着说posh的第八个特色,这个跟前面的“公学经历”是一脉相承的。
8.某些“俱乐部”的终身会员。
早在近代英国,绅士们的一大标配就是加入符合自己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各级俱乐部。
这类俱乐部从诞生之初,就被定位为高端人士的休闲娱乐场所,门槛很高,会费昂贵。
虽然咱们看来,那好似就是一群男人聚在一起侃大山、打牌、喝茶吃饭的场所,但其实,这些休闲娱乐活动背后的人脉网络和身份认可才属于俱乐部的核心议题。
另外还有一些跟大学名校相关的俱乐部,它们的门槛更高,更为私密。
典型的,像牛津布灵顿俱乐部,它是牛津大学的正式学生社团,成员包括英王爱德华七世和八世、丹麦国王腓特烈九世、前首相卡梅伦、现任首相约翰逊等。
作为一个入口极严的私人俱乐部,布灵顿俱乐部不接受“毛遂自荐”的申请者,必须得有前任会员的推荐,而且每个新加入成员还得具有高贵的血统、不俗的家境和个人能力方面的“过人之处”。
2014年英国电影《喧嚣贵族》的布灵顿俱乐部
9.穿着已经发旧了的暗色Barbour外套或者Hunter雨靴,里面是半旧但质感很不错的开司米毛衣...这些都属于posh的一大标配——低调的奢华。
Barbour和Hunter这两个品牌是英国Posh family必备,王室们出去打猎的时候,总会穿着它们出行。
在英国,家里没有一件 Barbour外套,还真的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有“蓝血”——没法凸显“不凡”的品位与传世血统....即便在咱们看来,这就是一件其貌不扬的破夹克。
很难有衣服能做到难看的如此一致
10.此外还有很多细节方面的特色,比如,会骑马、懂拉丁文、定期聚集起打猎(英国贵族的猎狐传统);有专门的图书室;定期去“欣赏”芭蕾或者歌剧表演;用真树做的圣诞树;爱狗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喜欢橄榄球而不是足球;自己家里有类似下图的家族徽章——当今,这种贵族徽章,还成了“学院风”服饰的关键元素。
其实,Posh作为英国的一种文化象征,某种程度上,流露的是英国人对于阶级的过度迷恋。
不过,当今的英国人也越来越理性现实和接地气了——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只有22% 的人表示他们想要变得“posh”。
在很多人看来,相比骑马和打猎、读拉丁文诗歌,他们更愿意去酒吧和朋友们小酌一杯、组队打网游,或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