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日本本来要举行东京奥运会,结果因为疫情推迟了。
每隔四年,世界都会燃起一股奥运热潮,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在当时幼小(误)的我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也正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一个开端,世界也逐步认识了这个遥远的东方大国。
08年奥运开幕式大气恢宏,采用新的技术,新的形式,直到现在12年过去,这届开幕式依然可以称得上是我心中的大型晚会的NO.1。
张艺谋作为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最初是不被大家所认可的,他在雅典八分钟上沿用的红灯笼,大鼓,武术这类陈旧的符号,对于中国刻板印象的加重,而被当时的主流媒体批的一无是处。
里面还有唐嫣
张艺谋也在批评声中逐渐反思自己,决心在奥运会开幕式中力图抛弃旧的传统符号,着力呈现新的中国形象。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就记录了奥运会开幕式之中张艺谋和其团队所做出的努力,
在接受了奥委会聘书之后,张艺谋和团队就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创意策划阶段。就拿第一个节目“击缶而歌”来说,导演组在确定了开场形式之后,就开始寻找开场的乐器。
作为一个盛大庆典的开始,传统是要敲锣打鼓欢迎各方的到来,但是作为总导演的张艺谋极力反对用“鼓”作为开场,他觉得多少年来,中国都在用鼓,鼓已经成为了一个被用滥的乐器,不仅内容上陈词滥调,形式上也不够新奇。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张艺谋在从各方面突破原有的束缚,寻求新的内容和形式。
接着导演组翻阅典籍,发现一种乐器叫“柷”——可作重大盛典的起始之用。但是问题又来了,柷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中国国内已经失传,没有继承人,相反,一些东亚文化圈的周边国家,例如韩国是有活体传承的,一方面不好用其他国家有活体传承的乐器,另一方面,柷的形态跟他们想象的演奏方式也相去甚远。
这个创意被暂时搁置,直到一天,导演组想到一样乐器,就是“缶”。
《说文解字》:“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
这可让导演组高兴坏了,赶忙找来专家,专家说这件乐器已经失传了,张艺谋高兴地一拍脑门:这不更好吗?!
谁也不知道缶长什么样,那就是我们说了算,谁也不知道怎么演奏,那就是我们说了算,本身还有文化内涵,有典可用,有据可依,简直不能更完美。
乐器定下来,接下来就是排练。为了使得演出顺利,从全国各大军区挑选2008名身高一米八以上的兵哥哥来进行排练,每一个动作都经过千锤百炼,他们身上被晒掉一层又一层的皮。
因为最初缶的制作没有完成,士兵们是在鼓上练习,当缶制作出来之后,大家发现缶的击打面是一个正方形,比鼓要小得多,发力面积小,就需要每一掌都发在正确的位置上。
千难万难,难不过中国军人,他们接下了这个担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扣,一个人一个人的过,力图每一槌都打在最合适的位置。
张艺谋对于“新”的要求一直没有变过,他希望呈现出的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新式打击方式,开创一种新的风范。节目编导孙育鹏经过无数次对于节目的推翻重来,而渐渐失去信心,甚至开始打起了辞职报告。
要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孙育鹏在和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发现刀削面的削法很特别,从而给了他灵感,新的方式被创作出来,被称作“刀削面打法”。
这种巧合还发生在很多地方,导演组撕白板上的膜想到了五环的呈现方式,
吃苹果削皮想到了火炬塔的点燃方式等等有意思的巧合,正印证了那句名言: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而又超越生活。
击缶而歌的节目就这么定了下来,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导演组新奇的创意,编导不懈的编排,士兵们刻苦的训练,才使得这个节目成为经典。
在2008年8月8日晚上八点,这个节目作为开场,结合缶的闪光开始倒计时,2008个小伙的吟诵着四川话版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欢迎全世界的游客。伴随着灯光音乐的配合,瞬间就震住了场子,
这部纪录片只有八集,每集25分钟,但是里面的信息量异常之多,你可以看到在当时风云变幻中不同人对于奥运会的热情——导演、编导、军队、士兵、商人等等,里面的人物有大有小,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但是都没有虚假空洞的口号,你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种团结的氛围,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了一个目标而竭尽全力。
也正是这种心往一块放,劲往一处使的信念,使得中国迅速崛起,被世界认识。
联想到现在,疫情非常严重,国内的拜耳跑步女,要喝矿泉水的留学生,当所有人往东走的时候,总有一小部分人奋力往西走,往北走,往南走,就是不向正确的地方使劲。
看国外的新闻这种人的比例简直更多了,为了“自由”就出去聚会,为了“自身权利”就封锁护士去医院的路,说5G信号塔传播新冠病毒所以要烧了,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是不想想怎么样能够把伤害减到最小。
一些小国没有能力来面对这次的疫情,死亡人数不断增长。写到这里,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演讲时的一句话:我不在乎大国的崛起,只在乎小民的尊严。
但是我想说,落后是要挨打的,如果大国不崛起,那没有人会在乎小民的尊严。
ONE WORLD,ONE DREAM,这句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