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大智大勇,多谋善断,多次挽救于武周天下危局之中,深得武则天的信任。
可这些电视剧的情节都是虚构的,
而狄仁杰之所以被当作“神探”,得归功于一个名叫高罗佩荷兰人。
高罗佩是狄仁杰的粉丝,他陆续写了有关狄仁杰的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即《狄公案》。
作品一发表就引起了轰动,狄仁杰成为了神探,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
故事情节是虚构,现实中的狄仁杰也是有真本事的人。
仪凤年间,狄仁杰任大理寺丞,他在一年内处理、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甚是难得。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史称武周。
狄仁杰于次年九月由洛州司马升任地官侍郎,代理尚书事务,并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狄仁杰此时竟然做了两件事,一件没有骨气,一件深以为憾。
没有骨气的事究竟是什么呢?
当时著名酷吏来俊臣,深得武则天信任,大兴刑狱,采取刑讯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状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杀灭族者达数千家。
满朝文武大臣噤若寒蝉,没有敢说话的。
来俊臣与他的亲信侍御史王弘义、侯思止一起,专门诬告那些士大夫们,杀人不断。
进去监狱的人,一百个难活下来一个。
长寿元年(692年)正月,来俊臣罗织罪名告发同平章事任知古、狄仁杰、裴行本、御史中丞魏元忠等七人谋反。
狄仁杰初审即承认自己谋反,他说:“大周改朝换代,万物更新,唐朝旧臣,甘愿听任诛戮,谋反是事实!”
来俊臣说不错不错,你这个人认罪态度好!
便对他比较宽容,也不再对他施加刑罚。
而刺史魏元忠,与狄仁杰的表现大相径庭,他义正词严、不屈服,也不承认造反之事。
侯思止大怒,命令人将他倒着拖地上来回走。
魏元忠说:“哎呀,我命真不好,像从驴背上掉下来,脚挂在足镫上,被驴拉着走。”
侯思止气得牙根痒痒的,发狂地叫喊着大刑伺候。
魏元忠说:“侯思止,你何不干脆点,将我脑袋就砍下来,干嘛还要让我承认谋反呢!”
相比起魏元忠来,狄仁杰显得太没有骨气了,没有像魏元忠的铮铮铁骨,这很让人瞧不起。
是狄仁杰怕死吗?
当然不是,狄仁杰下狱认罪后,御史台酷吏王德寿曾对他道:“您曾与杨执柔同在礼部为官,我想请您牵连杨执柔入狱,作为我升迁的台阶,可以吗?”
狄仁杰怒道:“皇天后土在上,你竟然让我狄仁杰做如此不义之事。”
他以头撞柱,血流满面。王德寿吓得赶紧溜掉。
狄仁杰也不惧怕权贵。
宰相张光辅讨平越王之乱后,纵容部下将士恃功勒索,被狄仁杰所拒绝。
张光辅怒道:“你这州官怎敢怠慢元帅?”
狄仁杰正色说:“您率三十万大军平定叛乱,却不能约束士卒,反而纵容他们对老百姓施暴。
越王李贞祸乱河南,现在死了一个李贞,却又生出了一万个李贞。
您就不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吗!
我如能请来尚方宝剑,必定斩了你这个罪人。”
张光辅被骂得哑口无言。
狄仁杰之所以如此没“骨气”,其实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审时度势所作出的一种权宜之计。
因为,狄仁杰既已承认谋反,只等待最后判罪,所以就不再对他严加防备。
狄仁杰乘机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布,将受冤屈情况,写成血书,塞在棉衣里面。
然后,他对看守说:“天气热了,请帮我将棉衣交给我家里人撤棉、洗涤吧。”
看守同意了。
血书送到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手里,他立即求见武则天,说有紧急情况要报告。
武则天看了血书,召来俊臣,质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来俊臣回答:“狄仁杰等人入狱后,没有用过刑罚,舒适得很,连他们的头巾和腰带都像在外面一样,没有被除下来,再说,假如没有事实证据,他们怎么肯承认谋反呢!”
武则天不相信,派通事舍人周綝前往察看。
没想到周綝是个怕死鬼,害怕来俊臣。
来俊臣发给狄仁杰等人头巾腰带,让他们站在西边让周綝验看。
周綝连向西边看都不敢,只是面向东边,对来俊臣唯唯诺诺。
回复武则天也不敢说真话。
来俊臣又伪造狄仁杰等人的谢死罪表,让周綝上奏太后武则天。
武则天阅后将信将疑。
还亏一个未满十岁的小儿,一番话救狄仁杰等七人。
凤阁鸾台三品乐思晦,被来俊臣诬陷杀害,他的儿子未满十岁,被籍没入司农寺为奴。
小儿很聪明,也很大胆,小小年纪竟请求上告。
武则天觉有趣,就特别召见他。
太后问他有什么事?
他回答说:“我父亲已死,家已破。”
武则回答:“那又怎样呢,你父亲是罪有应得啊。”
小儿回答:“我只可惜陛下为来俊臣等人所玩弄,蒙蔽了圣聪。”
武则天听着就笑了,说为什么呢?
小儿回答:“陛下你不相信我说的话,请在朝中选择你认为最忠诚清廉的人,说他们谋反,交给来俊臣审理,保证结果他们没有不承认是谋反的。”
武则天听后有恍然大悟,想着可能真的冤枉狄仁杰他们了。
于是亲自召见狄仁杰等人,问:“听说你承认谋反,为什么?”
回答说:“如果不承认,早死于严刑拷打了。”
武则天又问:“那为何作谢死罪表?”
回答说:“这个真没有。”
武则天将谢死罪表出示,狄仁杰他们一看,大声叫屈,这不是他们所写,不信可以比对字迹。
武则天这才明白冤枉了他们七人,将他们释免,但并将他们贬职外放。
其中狄仁杰降职为彭泽县令、魏元忠降职为涪陵县令、卢献降职为西乡县令、流放裴行本、李嗣真于岭南。
从这件冤案来看,几乎应该赞叹的是魏元忠的忠烈以及视死而归。
但狄仁杰的能屈能伸,有勇有谋,最后却能洗清了七人的冤屈,这样进行比较,哪一个更值得肯定和赞扬呢?
其实在当时的恶劣的环境下,选择忍耐待机比一死了之,要更加困难。
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活下来,才能做你想的事,不然的话,一切都是空谈。
狄仁杰保全自己,他有未完成事业与执着的信念。
这个事业与信念就是恢复李唐天下。
先是武则天将唐中宗李显废黜为庐陵王,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成为权力的实际掌握者。
以后武则天采取各种行动,谋夺李唐社稷,翦除唐朝宗室。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武则天当上圣神皇帝,原皇帝李旦降为皇嗣。
天下成为姓武的了,武承嗣、武三思见此蠢蠢欲动,做着现时太子,未来皇帝的美梦。
派人到武则天面前多次劝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
因此要立武姓的人为太子。
武则天这个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对照的,因此她也拿不定主意。
此时狄仁杰回京任宰相,他从容不迫地对武则天说:“太宗文皇帝千辛万苦,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传与子孙。
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交给外姓,这难道是符合上天的意思吗?
而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
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
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祭祀姑姑于太庙的。”
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
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呢?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我作为一个宰相,哪能不参与呢!”
武则天听后沉默不语,狄仁杰又以母子之情来说服她。
并劝她召回庐陵王李显。
史籍记载两个小故事:
1、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
狄仁杰就说,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2、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
狄仁杰又说,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
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相王(武则天第四子李旦,即唐睿宗)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经狄仁杰多次明谏暗喻,武则天随着年龄渐长,在迎回太子这件事上,心理上从排斥慢慢转变为完全接受。
于是武则天想给狄仁杰制造个意外惊喜。
她偷偷派使人前往房州,将李显接回洛阳。
然后将李显藏在帐后,召来狄仁杰,故意和他谈论起关于庐陵王之事。
以往武则天对此事总是顾左右言它,这次她挑起话题,狄仁杰当然乐意奉陪。
所以他抓住机会,慷慨陈辞,情真意切,泪流满面。
武则天见状大笑,将李显唤出,对狄仁杰道:“你快别哭了,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吧。”
狄仁杰大喜,叩头跪拜。
并向武则天建议,太子回朝,不应该偷偷摸摸,无人知晓,应按礼节大张旗鼓地迎回。
心结解开,武则天也很开心,都同意了。
满朝文武、天下百姓无不欢欣喜悦。
迎回太子李显,这是恢复李唐的胜利第一步。
与此同时,狄仁杰举荐贤才,加紧扩大同盟的队伍。
狄仁杰任相期间,武则天曾经问狄仁杰:“朕希望能找到一位杰出的人才委以重任,您看谁合适呢?”
狄仁杰早就等着这个机会了,他乘机推荐荆州长史张柬之,说他具有宰相之才。
武则天于是提拔张柬之做洛州司马。
过了几天,武则天又要狄仁杰举荐人才。
狄仁杰说:“前几天推荐的张柬之,您还没有任用呢。”
武则天说:“不是已经给他升官了吗?”
狄仁杰回答:“我推荐的张柬之是可以作宰相的,不是用来作一个司马的。”
武则天这才任命张柬之为秋官侍郎。
过了很长时间,才任命他为宰相。
狄仁杰还先后向武则天推荐了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人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为唐代名臣。
特别是张柬之,狄仁杰死后,在恢复李唐天下的接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得很重,宰相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李显复位。
从而恢复了李唐天下,完成狄仁杰未竟的事业。
至于那个遗憾的事情又是什么呢?
娄师德曾向武则天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
狄仁杰任宰相,对此丝毫不知情,反而看不起娄师德,多次排挤他,将他放了外任。
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你觉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回答:“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
武则天又问:“那娄师德知人吗?”
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
武则天问:“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这又怎么解释呢?”
狄仁杰一听不由地睁大眼睛,一副不相信的样子。
武则天见状就让人翻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给狄仁杰看。
狄仁杰看来大为惭愧,出来后感叹说:“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后来狄仁杰想找机会召娄师德回京共事。
可惜娄师德已经很老了,七十岁时生病死在会州。
这就成了狄仁杰心中极为遗憾的一件事。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狄仁杰也不能免俗,有小瑕疵也属正常。
并不影响狄仁杰成为一个有功于国家的忠臣;
一个有益于百姓的杰出的政治家。
大家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