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中,事实上,“侠”是一个很“中国”的概念。“侠”是从中国古代典籍中诞生,同时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赋予了很多中国文化含义。
其中,武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你没有看过真正的武侠小说,也一定看过一些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受武侠文化的影响,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当“大侠”的梦想。大诗人李白就曾在
《白马篇》
一诗中描绘了一个武功高强、潇洒倜傥的侠客形象,寄托了自己的侠客梦。
对于练武之人来说,“大侠”的梦想也深刻的烙印在他们骨髓里。在泱泱华夏几千年中,从古至今涌现出的武术大家尚且不提,今天咱们要说的这位,他便是“一代剑圣”、“双手剑”大师—— 于承惠 。
一代大师、于承惠
武学生涯
起初,于承惠出生于山东烟台蓬莱一个普通家庭,由于他天性顽皮好斗,屡屡以大侠自称,经常将别的小朋友打哭,十里八乡的孩子见到他都会望风而逃。遇到这么一个不省心的孩子,于承惠父母为了使他性子得到磨炼,12岁那年便将他送去青岛学习武术,开始了习武生涯。
或许也正是得益于他的天性,在武校时就勤练武艺扎实功底。在运动队的时候,他最烦在套路里加翻跟头,最喜欢的是老师讲解的“劲儿”。之后在他21岁时参加青岛市武术比赛,一举夺得了全能冠军,经过一些领导沟通调动,之后选入了山东省体育学院武术队。也正因为多年练武痴迷,他的武艺愈发精湛。在参加华东地区武术比赛时以一套“醉剑”艳惊四座获得冠军。或许,有时候名家的人生都注定遇到坎坷,在一次训练中不小心伤了腿部,无法继续留在武术队的于承惠只能提前退役。后经过单位转业到国营工厂山东黄台造纸机械厂,安排做统计员一类的办公室工作。
可是练武之人天性就爱挑战困难,虽然不能练武了,但于承惠还是主动提申请,去当工作难度较高的起重工。经过一段时间他在起吊运送大型机械设备等工作上的摸索,他每次吊装起运都经过严密设计准备,工作实施起来不但从无差池,反而成为了全厂人眼里的焦点经常遭到围观。哪怕多年过后,他也还会常常跟身边的人提当年这件得意事。
也正是这件事情,让于承惠觉得自己虽然腿部受伤耽搁了练武,但多年练武生涯怎能说放弃就放弃?于是他便安心养伤,在工作业余时间和其他武者交流武术,并且查阅古书研究古代双手剑法。
由于山东拳法中的“螳螂拳”下走灵猴步,要求腰胯灵活,手脚齐动,极其适用于双手剑步法。在其后的4年中潜心研究不断完善,于承惠总结出双手剑用劈,挑,削为技法,主要以腰发力,把长剑拟作枪头,双手拟枪杆,身随剑走,不以传统武术招式固定剑法格局,终于自创了螳形《“双手剑”二十法》,并以此写了一篇关于双手剑的《双手剑剑论》。
天生人臂关节三,
手执长锋四节添。
君若练习双手剑,
先过手中一大关。
双握分清主与辅,
转换灵活求自然。
唯有执剑能习惯,
方法才能得施展。
巧运剑法二十全,
尚须留意腰步间。
锉步骤发快无隙,
疾摧剑到生凶险。
震步连环腰力添,
风卷霹雳挟闪电。
沉步碰步转林步,
俱与剑法亲无间。
架小步活双握剑,
虚灵转换有方便。
步中法与手中关,
腰中螺旋把劲连。
拧腰活膀展身法,
提膀压膀滑而坚。
擎首晃膀有躲闪,
法度有规勿过偏。
侧身调膀身外探,
能弥双手难放远。
偶有一剑撒手单,
欲使凶锋触天边。
此形此体双手剑,
唯有鹰眼把神传。
一眼六步度其法,
五膀四节量自然。
轻而不浮求一快,
重而不滞劲内传。
快而勿乱法亦清,
缓而勿懈伺机关。
吞吐自如刚柔兼,
须与气分共钻研。
精神充沛气浩然,
功力纯正邪勿掺。
不偏不倚不求形,
但求方法是本源。
追其手眼身步法,
当是依法最为先。
究之精神气力功,
便有纯字能为天!--------------------于承惠《双手剑剑论》
其实于承惠不只是一位武痴,他本人的文化功底一点也不低。在完成了螳螂拳融入双手剑的构思,使得早已在中国失传的双手剑法枯木回春,这位武痴当时还赋诗一首。
近子夜悟剑义尚未成功,
霍然起令笔录已络在胸;
霎时间狂飙作大雨暴倾,
电相击雷相争苍天裂缝;
意境中一小虫惊驰林中,
挥全力运巨斧与天搏命;
劈雨雾斩障碍欲寻归踪,
遇顽敌相争斗何等亡命;
串草丛绕枝空巧运虚灵,
伤其先防其后早有腾挪;
反云顶大捕蝉力取当中,
套玉环剖肝胆余怒未松;
耐天时奔前程驰破长风,
跨雨雾驾雷电天马行空;
当此时,
展高峰,
飞笔林中寒光影,
谱入螳螂串林中;
人道是剑应当飞龙舞凤,
挟雷鸣并闪电俱在其中;
欲成功先脱俗双握长锋,
归其意纳其法搏字一统;
风欲静雨已停心亦澄清,
感天公谢上苍助我神明;
想将来尊使令穹探妙境,
看无限好风光都在险峰。 ---------------- 于承惠《悟剑篇》
于承惠自创的“双手剑”这套剑法,舞动时如行云流水,令人为之目眩,偏偏剑法又与传统武术的套路打法不同,其中蕴含着切实的实战技法,震惊了整个国内武术界。1979年开春,宁夏武术队更是盛情邀请于承惠担任武术队教练,于承惠也非常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工作。但,又因为国内武术大师难寻,同时看重于承惠的还有《少林寺》导演张鑫炎,虽然于承惠一再强调演完戏之后还要回来执教宁夏武术队。但随着《少林寺》在全世界引起的轰动,于承惠的人生也转折到了影视圈。也正是这样的转折,让世人逐渐的认识到了这位“剑圣”!
影视生涯
在于承惠的影视生涯里,他出演过《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黄河大侠》、《东归英雄传》、央视武侠剧《笑傲江湖》、电视剧《少林武王》、古装武侠剧《连城诀》、刘亦菲版电视剧《神雕侠侣》、电视版《七剑下天山》、《马鸣风萧萧》、《墨攻》、电视剧《碧血剑》、《少林寺传奇》、《李小龙传奇》、《鹿鼎记》、《倚天屠龙记》、《李白》、《西游记》、《穆桂英挂帅》、《热血码头》、《干得漂亮》、《阆中之恋》、《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四大名捕》、以及徐浩峰执导的电影《倭寇的踪迹》中饰演霜叶城第一高手裘冬月,和《箭士柳白猿》里的武术大师匡一民。
然而在众多影视作品中,于承惠最为喜欢的要属《黄河大侠》、《倭寇的踪迹》以及《箭士柳白猿》,因为里面都有较为多的戏份所展示他的武技!
在这部片中,他演出了为国为民的大侠之风范,也演出了“万里独行、千金一诺”的侠肝义胆,他顶着蓑笠、凭河傲立的武林高手形象,至今还映在许多武侠迷的心中。黄河大侠是于承惠的真正代表作,让他的演艺事业达到颠覆。
但是,在这部片完成之后他选择淡出演艺圈,于承惠认为故事片受制于各种因素,难以深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武术观点,也无法完整展示相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他一直想拍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纪录片,表现其“双手剑”技艺的短片《剑痴》应该是一次小小的尝试。在《剑痴》一片中介绍自己的经历,披露自己的剑法窍要,都是用诗词般的语言,感情丰沛,韵味深长。
2012年2月,当受导演徐浩峰邀请他重返大银幕,于是他在《倭寇的踪迹》中饰演主角裘冬月,片中的他白发飘洒留着长须,一派仙风道骨,是后院起火的天下第一高手。之后《箭士柳白猿》里饰演的是有心“货与帝王家”却又保持武人本色的江湖豪客。
《黄河大侠》是在1988年上映的,于承惠当年拍黄河大侠时已经近50岁了。但戏里的他,使出出神入化的精妙剑法更是看得人如痴如醉,人与剑达到高度统一,达到如武侠小说中所说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
之后,在其余这两部电影拍摄时,于承惠依然用真功夫。其中,《倭寇的踪迹》中有一幕是于承惠在田地里发劲儿,发的是形意拳的劲儿。
金鸡抖翎、金鸡抖翎劲是所有内家拳修炼的理想状态。力量由两脚之间升起,螺旋摇摆而上,直达两手,表现横竖结合的混元力。以至于这部电影参展48届金马奖时,台湾的电影观众评说:稻田中一幕实在真的是太经典了!
之后在《箭士柳白猿》里,于承惠基本上展示了他生平时所练的武艺。
例如在庙里打纸人,和人对打“划拉巴子”。
看“劲儿”,还有他的孙膑拳、抖大枪,身法、劲儿的运用。以及惊艳的“回马枪”!
最后和主角宋阳对打时,虽然对方的弓弦贴在了他的颈上,但是他的手已探到对方的咽喉,其中的一招一式无不展现面面俱到的武术功底。于承惠特意在动作设计中向导演徐浩峰提出了要求,尽量较全面地记录自己的功夫。这部电影十分珍贵,也许再过些时日更会有更多人发现它的价值!
武痴
只要专注于一件事,心就会稳。心稳了,做起事也会游刃有余。可惜,在北京时间2015年7月4日20时40分,于承惠与世长辞享年76岁。于承惠先生一直给外界展现的是“武痴”的形象。他曾经因为一念之差,差点没进入影视圈,却也没有像李连杰那样一直走电影明星的路。他只是把人生大部分时间一直放在武术上,把武术传统的发扬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
后话:
千古侠客梦,斯人已逝,大侠已往,但“武痴”、“一代剑圣”、“一代大师”于承惠,他那凭河傲立的身影到现在还映在我们的脑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