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经播出就火遍全国,剧组火,演员火,剧情中更是火光四射,比如盛明兰生孩子的时候便遇到家中失火,幸好顾廷烨及时赶到,才让明兰母子避免了葬身火海的惨剧。
明兰虽然得救,但这场火灾却折射出北宋时期的一个奇特毛病。那么,这个毛病究竟是什么呢?
一、火灾频发
《知否》中,明兰火中产子虽是遭人设计陷害,但这处情节也从侧面说明,北宋时期的防火工作实在令人无法恭维,这也直接导致了北宋火灾频发。
翻开厚重的《宋史》,仅是记录在案的大型火灾就延绵百年不休。比如雍熙元年,汴京的乾元 、文明二殿起火,大火烧到第二天才停。第二年,楚王赵元佐家里又起火了,一连烧了数百间屋子。
等到大中祥府八年,荣王赵元俨家里又是一场火灾。这一次火借风势,将左承天祥符门、内藏库、朝元殿、乾元门、崇文院、秘阁、天书法物库、内香藏库统统烧了个遍。
明道元年,大内也加入了火灾的行列,一口气连烧崇德、长春、滋福、会庆、延庆、崇徽、天和、承明八殿。
火灾的传说仍在继续,熙宁十年,开封府大火。元祐元年,宗室宫院大火。重和元年,掖庭大火。靖康元年,尚书省大火。
仅仅东京一地的火灾,便在一百多年里频繁登场,而北宋大大小小的火灾加起来,更是比辽兵入侵还要常见。这火灾百年不消停,北宋到底是怎么了?
二、火灾原因
为了防止火灾,北宋政府也做了许多努力。朝廷在东京组建了专门负责消防工作的潜火队,又在闹市区修筑望火楼。这种望火楼非常高,站在楼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城中何处发生了火灾,从而及时进行救火工作。
除此之外,宋代还制定了许多关于防火的法令,鼓励百姓在火灾时互救自救,全民充当兼职消防员,如果救火有功朝廷还会给予赏赐。
为了彻底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宋朝政府有时还会调动驻军与潜火队一起去救火,看来朝廷为了解决火灾问题也算是操碎了心。
然而,北宋政府虽然全力防火,却依然挡不住火灾百年不休的惨烈现实。造成这一奇特现象的原因,可以分成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客观因素方面,首先是由于宋代的城市风貌,主要是迂曲相连的坊市合一结构。东京城中商铺酒肆林立,可主街道的宽度只有15-20公尺,更别提那些狭窄的小巷与占道摆摊的小店了。
这样的城市结构在张择端的笔下是一幅熙熙攘攘的《清明上河图》,但在火灾面前却是一个易燃危险品。开放的商业街市与居民住宅区连成一片,使得东京城中的火灾极易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而消防队也很难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及时开展救火工作。
其次,稠密的人口及拥挤的街道,也在无形中增加了火灾的隐患。东京人口远超唐代的长安,可东京城市的面积却只有长安的一半,过大的人口密度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隐患,同时拥挤的居住环境也加剧了火灾的危害性。
第三,居民的生活习惯也是火灾产生的原因之一。北宋时代许多百姓家中都有佛堂,一年四季香火不断,东京城中更是有50多座寺院,家家香火鼎盛。这些烧香拜佛的活动,都是引发火灾的高危行为。
除此之外,东京还是一座不夜城。通宵达旦的夜生活令居民点燃灯烛的行为直线上升,间接导致了火灾频发。
第四,雷电引发火灾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受避雷技术的限制,天圣七年,玉清昭应宫便因雷电起火,这座大中祥符年间由数万工匠花费七八年时间方才建成的雄伟宫阙,除长生崇寿殿外,其余三千六百多楹尽数化为灰烬。
三、官员懒政
客观原因导致的失火是北宋政府说不尽的伤痛,而主观原因造成的火灾频发,则是北宋官员们人浮于事的最好诠释。
原本宋代政府规定,城中救火的责任主要由管驻军的都监承担,另外通判有监督的责任。发生火灾后,按照受损情况进行责任量化,以烧毁200间房屋为下限,如果烧毁了300间以上,那么还要追究知州的责任。
如果是皇宫发生火灾,往往会被看作是上天发出的警告。这种情况下,皇帝要下罪己诏,有时还要减少娱乐活动或者更换宰相。
失火问责的制度虽然完善,但实际操作时却变了味。有些官员为了躲避惩罚,在火灾发生后瞒报谎报,故意少报被焚毁户数,以求逃避责任。
除了瞒报灾情,不少官员还在火灾发生后懒政惰政,放任救火官兵趁火打劫受灾群众,直接导致善后赈灾工作无法开展。
正是由于官员们懒政惰政,宋代种种防患火灾于未然的措施全都大打折扣,而部分官员人浮于事不顾民生的做法,更是让整个宋代虽然问责不休,严肃处理不停,却依然火灾不断,百姓饱受火噬之苦。
曾几何时,熊熊的烈火染红了东京的夜空,那滚滚浓烟里分明印着几个大字:懒政猛于火!
参考资料:陈欣《北宋东京城防火问题研究》、汪圣铎《宋代官员火灾问责研究》
“富宋”的三桩奇怪现象,看过就知道大宋要凉
北宋皇帝们的冷知识,看懂宋朝的辉煌与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