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视剧能夸服化道,说明这部剧细致入微。
但一部剧只能夸服化道,那就证明这部剧是空中楼阁,徒有其表。
那么改编自马伯庸小说《洛阳》,黄轩、王一博、宋茜主演的《风起洛阳》是一部好剧吗?
《风起洛阳》本质上是《长安十二时辰》的复刻版。
只不过《长安十二时辰》一开始就告诉观众有人谋划了炸掉长安的阴谋,然后快速抽丝剥茧,引出各色人物,最终揭开迷雾。
而《风起洛阳》是通过三个人三条线三个案件汇成互有关联的一条主线,借由主线发现毁灭神都、血染洛水的惊天阴谋。
高秉烛(黄轩饰演)是不良副帅,于不良井长大成人,代表的是底层。
百里弘毅(王一博饰演)是高官之子,有一身好本事,代表的是官员阶级,也就是中层。
武思月(宋茜饰演)是朝廷内卫,出身名门,容貌姣好,有贵族身份,代表的是皇族,也就是上层。
他们三个人,三种阶级,又通过被人有意设计的巧合交织在一起。
高秉烛因杀手被杀遭到通缉,武思月调查此案件,与高秉烛渐生情愫。
百里弘毅大婚之日,父亲死于他人之手,而高秉烛恰巧出现在现场,百里弘毅与高秉烛有了羁绊。
高秉烛是底层,搅乱了洛阳这潭池水。
百里弘毅是中层,水浑了自然有人趁机作梗,中层便卷入其中。
有了中层势力的推波助澜,形成大洪流之后,就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出上层,这应该就是《风起洛阳》的故事的大概脉络。
高秉烛是引子,幕后黑手利用这个引子,让不同阶层主动走进已经布好的陷阱。
百里弘毅、武思月,都是幕后黑手棋盘上的棋子,借助他们的身份布局并接近最顶端的权力,即圣人,惊天阴谋应该与圣人有关。
可高秉烛同时又是诱饵,以自己为器,刺穿幕后黑手的计划,再窥一斑而知全豹,将幕后黑手的惊天阴谋打乱。
至于幕后黑手是谁,以马伯庸的叙事风格来看,《风起洛阳》中策划惊天阴谋的幕后主使已经出现。
只是这个人现在并不起眼,甚至很多观众都不会注意到他,直到剧集快要结尾时,他的狐狸尾巴才会露出来。
跟《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徐宾一样,有收集情报,搅乱朝局的能力,但他就是小人物,即使多次出现也不会引人注目。
这是马伯庸悬疑铺陈的惯用方式,即错误引导。
他将剧中的边缘人物中心化,又将中心人物引导成真凶,最后反转牵出此前的边缘人物。
因此在看《风起洛阳》时,需要格外注意其中的小角色,他们的台词若暗含深意,有可能就是真正的大佬。
不过,《风起洛阳》没有成为《长安十二时辰》2.0。
反而成了《长安十二时辰》0.5版本,更新的安装包在升级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损坏。
《长安十二时辰》很讨巧,设置了时间这个概念,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因为每一个环节都是影响后续发展的重要线索。
但《风起洛阳》没有如法炮制《长安十二时辰》的技巧,而是像传统的悬疑剧一样,见一叶而知深秋,慢慢剥洋葱,一层一层地露出核心事件。
在演员表演方面,《风起洛阳》就是红腹锦鸡,即使飞上了枝头也变不成凤凰。
王一博的台词功底,用一个词可以形容,外强中干,乍听之下,感觉平铺直叙,没有情绪起伏,似乎暗含某种深意。
可是稍微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这就是念台词,还是无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无半点基本功可言。
王一博还是先上几堂表演课,然后再来谈表演,否则很容易在粉丝的繁花簇拥下迷失自我,成为昙花一现的流星,曾经闪耀但只是一瞬之事。
王一博的表演也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呆若木鸡。
表现派、方法派、体验派,他不属于任何一个流派,而是可以被划分到特供于流量明星的面瘫派。
一脸的面无表情,没有丝毫起承转合,没有一点情绪波动,一露面就好像别人欠了他252块没还一样。
第三集中,面对不知何故而死的父亲,王一博饰演的百里弘毅,情绪没有任何起伏。
就算他的角色设定是冷,可也不至于冷到连阿爷惨死都无动于衷的地步,表情一如往常,愤怒、悲伤、不解,在他脸上一点也看不到。
他的喜怒哀乐融合了杨颖、李易峰、陈学冬等“八仙”之长。
震惊时瞪眼,思考时皱眉,说台词时齿不清、咬字不准,声台形表没有一项是及格的,好怕他念台词时,突然来一句“菩萨知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难过。”
本以为自己王一博的演技已经是《风起洛阳》的下限了,可是宋茜竟然还能将这条线往沟底拉。
王一博好歹能采取八仙之长,宋茜的表演方法依旧延续了偶像剧的低标准、低要求,除了挤眉弄眼、嘟嘴卖萌,其他一无是处。
与高升(《大江大河》里程厂长的扮演者)的对手戏。
宋茜简直是被碾压的存在,那种抑扬顿挫的压迫感,让宋茜稚嫩的演技无地自容。
但她可以接上台词,也说明她偶像的身份做得很称职,因为她做到了装样子,多年的偶像没白当。
至于宋茜的台词,连字都念不清,更别提抒情达意了,毕竟没有的东西怎么评价。
就算吹得天花乱坠,但凡看过的理智者,都会发现那些华丽的词藻,那些阳春白雪,都用不到宋茜的身上。
台词是表演的一部分,可不是一字一词地读出来就是好的,得与角色动机、所处环境相结合。
如身陷囹圄时,说话会有些许结巴;居高临下时,说话会带有一点高傲;焦急不安时,吐字多多少少会有些颤抖。
但这些层次感在王一博和宋茜身上根本看不到,他们的台词情绪很平,并无半点波澜,只有语速快慢之别。
另外,烟火气不是吃几碗饭,逛一逛弄堂小巷,耍一耍杂技武术就接地气了。
烟火气是寻常百姓人家,是袅袅炊烟,是市井生活,烟火气是能与普通人产生共鸣的日子,而不是符号化的点缀。
《风起洛阳》过于注重仪式感,让形式成为了主角,“表”很华美也很全面,但“里”却只留下空架子,成了假把式。
《风起洛阳》的打斗部分很精彩,跑酷与硬桥硬马相结合。
既有成龙式动作喜剧设计,又有老式港片的拳拳到肉,但这些“精彩”不是演员的努力,而是后期剪辑和替身的功劳。
从宋茜的动作对决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凡是涉及到展示功夫的部分,宋茜基本都是背身或侧身,看不见演员的正脸。
只有到了定格动作时,才会将特写镜头推到演员的脸上。
然而营销“宋茜打戏是不花钱就能看的吗”的热搜很尴尬,让一件好事活生生地变成了坏事。
剧中的出彩点让错位的营销给毁了,一下子使《风起洛阳》的好感度在路人眼里降了一大截。
所以有时候营销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好剧让更多人看到,需要营销,可毁掉一部剧的口碑,也因过度错误营销。
有了这些弯弯绕绕,《风起洛阳》注定是一部毁誉参半的剧。
马伯庸的本子可以保证剧情的下限,《风起洛阳》的悬疑构造有点《无人生还》加《控方证人》的味道。
开局先把所有人都拉进来,然后再定罪又洗白,最后实现大逆转,引出一个更大的阴谋,扯出一个令人意外的角色。
《风起洛阳》的开场立住了,若后续能跟上,王一博和宋茜的演技问题勉强也能接受,若跟不上,那就期待他的《风起陇西》吧,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