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代文学和戏曲作品中,常以“白袍小将”来描绘那些长相英俊而又武艺高强的年轻将领,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常山赵子龙﹑隋唐演义中的冷面寒枪俏罗成。
清代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中,也有一位巧摆龙门阵,在征讨高丽的战场上崭露头角,因为战功被封为平辽王的白袍将军薛仁贵。后来又演义出描写他的子孙薛丁山﹑樊梨花和薛刚等人的小说。
不过这些大多都只是民间传说基础上加工﹑虚构的故事,并非真实的历史。那么,历史上的薛仁贵是个怎样的人物,有着怎样的传奇呢?
西汉时期,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民族扶余人高朱蒙,在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建立了高句丽政权。朱蒙被立为高句骊侯。汉朝以来,高句丽一直藩属于历代中原政权。
强盛时期高句丽的疆域西抵辽河,北到吉林市,东到延边地区,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不过它与10世纪建立的王氏高丽并没有继承关系。
公元427年,高句丽的都城从吉林集安迁至朝鲜半岛的平壤,与南部的百济、新罗对抗争雄。隋唐时期,高句丽表面臣服,实际不遵守藩礼,与中原王朝多次爆发战争。唐初,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与新罗争战,遭到拒绝,于是决定发兵东征高句丽。
644年十一月,唐太宗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军4万多,从莱州走海路进军平壤。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领6万多兵马从陆路向辽东进发。第二年李世民又率军亲征。唐军势如破竹,连克重镇玄菟、辽东等10城。
三月,在安市城附近,唐军郎将刘君邛陷入高丽军的围困之中,无法脱身。危急时刻只见唐军中冲出一员年轻军士,骑着战马杀入敌阵。他如入无人之境,径直杀向高丽一将领,将其斩落马下,取下首级悬挂在马背上。高丽军看得目瞪口呆,吓得纷纷退走,刘君邛因此获救。
这员挺身而出的小将就是薛仁贵。此番锋芒初露让他崭露头角,一战成名。
02
薛仁贵本名薛礼,字仁贵。山西绛州人。他出身于河东薛氏家族,世代为官。先祖薛安都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骁勇善战,先后在刘宋和北魏任军中要职。曾祖父薛荣官至北魏太守、都督,祖父薛衍为北周御伯中大夫,父亲薛轨则为隋朝官员。
由于薛轨早亡,到了薛仁贵这辈已经是家道没落。家境贫寒的薛仁贵少年时便刻苦习文练武,膂力过人。只是地位低微,长大后以务农为生。
因为穷困不得志,30岁时薛仁贵打算迁移祖坟,以求带来好运。可是他的妻子柳氏却是个颇有见地的女人,她劝说丈夫:“有本事的人,要善于抓住机遇。如今皇帝御驾亲征辽东,招募骁勇将领,你何不从军立功扬名?等你富贵还乡,再迁葬父母也不迟!”
薛仁贵听了妻子这番话深受鼓舞,于是来到绛州城里张士贵军营应募,投到他的麾下。从此开始了他戎马倥偬的传奇生涯。李世民率军亲征高丽时,张士贵以辽东道行军总管的名义跟随左右,这才有了上一战薛仁贵单枪匹马闯入敌阵,取其将领首级的惊人之举。
唐朝大军继续进击高丽守军,六月,唐军兵临安市城(海城东南营城子)。高丽大将高延寿、高惠真奉命率25万大军依山驻扎,抵御唐军。李世民采取诱敌深入之计,令前锋唐军假作不敌,向后退却。高丽军以为唐军不堪一击,追击到安市城东8里的六山。
李世民登上北山,视察地形后命令鸣响鼓角,各路兵马随即分头发起攻击。高延寿见自己被唐军包围,大惊失色,连忙调动兵马抵御,高丽守军乱作一团。
此时偏偏天气骤变,一时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之间只见唐军中一员身穿白色战袍的骁将手持方天画戟,腰挎双弓,在万军之中十分显眼。
他一马当先地杀入敌阵,左冲右突所向披靡,高丽军纷纷退却。李世民在高处看得真切,知道此人正是前日里大发神威的薛仁贵,不禁大喜过望。
趁高丽军混乱之际,李勣所部步骑以长矛结阵从正面发起攻击,侍中长孙无忌率领埋伏在山北峡谷中的万余精兵趁机从敌后发起突然袭击,李世民也亲自率领4000骑兵自北山疾驰而下,冲击高丽军的侧翼,三面夹攻之下,高丽军大败,被斩首两万级。
高延寿收拾残兵败将退到山上,企图凭险固守。唐军随即将残余的高丽军团团包围,并且拆除周边所有桥梁,断绝其归路。高延寿和高惠贞走投无路,只得带着3万多部下投降。此战唐军缴获牛马10万,辎重器械不计其数。
这场驻跸山大战让高丽举国震惊,此后,黄城、银城等地高丽守军皆弃城而逃,数百里内断绝人烟。
李世民特意召见当时只是普通军士的薛仁贵。赐给他马匹、绢帛,还赐给10个俘虏为奴仆,晋升他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都尉。
随后,唐军继续攻打安市城。高丽守军凭借坚固城池拼死固守。唐军久攻不下,加上冬天来临粮草不济,只得撤军。回师途中,李世民直抒自己渴望得到年轻勇猛战将的心情,对薛仁贵说:朕不高兴于得到辽东,而是高兴得到你。
03
公元653年,唐高宗李治提拔薛仁贵为右领军中郎将,接替张士贵镇守宫城玄武门。
第二年发生的万年宫事件,让薛仁贵愈加得到皇帝的信赖。这年唐高宗李治率领一班大臣巡幸宝鸡麟游的万年宫,这是建在天台山半山腰的一座规模很大的离宫。
一天夜里,大雨引发了山洪,大水直冲击万年宫北大门玄武门,宿卫的官兵见水势凶猛,竞相四散逃命。这天正是右领军郎将薛仁贵值班,他愤然喊道:情况紧急,宿卫之人怎能怕死逃跑不救皇上。因为守卫禁军不能进入宫门内,于是他登上大门,踏着门框大声呼叫。
李治被惊醒后与武则天一起跑出宫殿,登上高处,此时洪水已经淹进了宫殿。这次大水,卫士和附近百姓淹死三千之多。高宗感慨薛仁贵的忠心,专门赏给他一匹御马,多年后还念念不忘薛仁贵当年的救驾之功。
04
白袍将军薛仁贵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东征西讨成为安邦定国的社稷栋梁。
公元658年,薛仁贵为副将,随同营州都督程名振征讨高丽,在贵端城击败高丽军,斩首三千余级。
第二年,薛仁贵与梁建方、契苾何力将军一起,在横山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打了一场遭遇战,薛仁贵手持弓箭驰马冲入敌阵,箭无虚发。
在随后的石城大战中,高丽军中有个擅长箭术的将领,一连射杀唐军十余人。薛仁贵见状大怒,拍马猛冲过去,这名高丽神射手吓得弓箭都拿不住了,随即就被生擒。
不久,薛仁贵又在黑山与辛文陵一起大破契丹军,活捉契丹首领阿卜固,送往东都洛阳。由于战功累累,薛仁贵被晋升为左武卫将军,封爵河东县男。
661年,西北的回纥反目与唐朝为敌。唐高宗李治诏令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先锋,领兵西征突厥。
李治特意在大明宫赐宴送行,席间高宗对薛仁贵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层铠甲,你射五层试试。”薛仁贵应命,弯弓搭箭向着悬挂着的铁甲射去,只听弓弦响过,箭矢穿过五层铠甲落地。李治惊叹不已,当即命人取坚甲赏赐给薛仁贵。
唐朝西征大军经河西走廊进入西域,回纥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屯扎在天山迎战。这天,数十名铁勒骑兵来到唐军营前挑战。薛仁贵带着数十名骑兵向敌军飞驰而去,行进中他连发三箭,三员铁勒将领相继被射落马下。铁勒骑兵吓得魂飞魄散,全部下马投降。
薛仁贵率部趁势追击,郑仁泰也指挥全军乘胜疾进,占领了天山。随后薛仁贵率一万四千骑兵,脱掉铠甲轻装前进,继续越过大漠,一直追至如今蒙古境内的仙萼河,擒获铁勒首领兄弟三人。原先盘踞天山一带的回纥九姓突厥从此衰亡,扫除了这个边患。
当时唐军中流行一首赞扬薛仁贵的歌: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05
在后来的消灭高句丽之战中,薛仁贵充分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大放异彩,继续着他的神奇。
666年,高丽发生内讧,掌管国事的泉男生被兄弟泉男建等人围攻,于是向唐朝廷求援。李治派契苾何力和庞同善等几名大将前去讨伐,遭到高丽军的抗拒。接着,李勣又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派去辽东战场总指挥,薛仁贵也在征讨大军中。
次年九月,唐军首先攻占了军事要地新城,作为指挥中心和物资屯集地,接着趁势攻下周边的16座城池。泉男建不甘心失败,派兵乘夜偷袭新城,危急之际猛将薛仁贵领军杀到,击败高丽军,斩首数百级。
随后的金山(本溪东北老秃顶山)之战中,唐军庞同善部被优势兵力的高丽军打败。关键时刻又是薛仁贵赶来援助,他带着3000精兵冲击敌阵,将20万高丽军裁为两截,首尾不能相顾。高丽军顿时慌乱,在唐军的奋力冲杀下很快便溃败了。此战,薛仁贵率部杀敌数万。
十月,唐军乘胜攻占南苏、木底、苍岩三城,终于与泉男生的军队会合。金山之役的胜利十分关键,使得高丽精锐部队大多被消灭。因为薛仁贵在此役中厥功至伟,唐高宗亲自写诏书对他加以勉励。
668年二月,薛仁贵乘着金山之役胜利的锐气,仅带领2000精锐的玄甲骑兵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吉林农安)。有人认为这么少的兵力很难取胜,劝他不如作罢,免得坏了原先的威名。薛仁贵却力排众议说,兵不在多,在于主将善于指挥。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薛仁贵带着2000精兵在辽东平原急驰,一路上战无不胜,最终攻克扶余城,歼敌一万余人。扶余川其它40多城闻风丧胆,都不战而降。
随后,薛仁贵率军南下与李勣大军在平壤城下会师。高丽灭亡后,薛仁贵曾长期驻守平壤,任右威卫大将军兼检校安东都护,封平阳郡公。
所向披靡的薛仁贵在670年与吐蕃的大非川之战中首尝败绩。尽管是由于远道出征,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加上副将郭待封擅违军令,最终导致失利,主将薛仁贵还是被唐高宗革职贬为庶民,10年后才被重新起用。
戎马一生的战将薛仁贵勇冠三军,名可振敌,确实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传奇名将,难怪民间有着那么多关于他的的传说和演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