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昨晚公布,最佳男主角于和伟(《觉醒年代》),最佳女主角童瑶(《三十而已》)。
二位得奖都有争议。
白玉兰开始前,已有媒体发布#于和伟白玉兰视帝#标签的专访长文后秒删,因此奖项被质疑“内定”。而当晚白玉兰最佳男主角的确是颁给了于和伟。
童瑶则是竞争对手强大,包括前辈闫妮(《装台》),和在《山海情》里发挥得极好的热依扎,后两者是现实主义题材,看起来又比都市话题的《三十而已》更有深度和价值一些。
奖项评出来,观众觉得不合理,讨论演技、讨论奖项公平与否,都很正常。
没想到的是,消息一出,铺天盖地的又是童瑶所谓“黑料”,更恶毒的形容如“睡后”(一路睡上去的视后)“通奸视后”等词汇也出现了。
2003年张默殴打女性案,在童瑶因为《三十而已》走红之后我们已经捋过一遍事实了,详情见→张默殴打女性始末。
没想到一年过去,同样的话还是要反复说:张默打童瑶,强行拖行女性,从宿舍拖,殴打到眼球出血,导其意识模糊,这是令人发指的暴力行径。张默打人是犯法的,这和童瑶做了什么没有关系。现代法治社会不应允许男性对女性的私刑。
如果你认为童瑶的白玉兰视后不能服众,你应该拿截图拿动图拿视频分析她为什么技不如人,你可以质疑白玉兰的专业性和评选流程,但不能用一个人过去被暴力伤害的痛苦来作为她“没有道德是坏女人”的证据。
“童瑶当年有没有潜规则?”——难道童瑶可以强迫47岁的男老师吗?
应该问,时年47岁的中戏老师黄定宇当年有没有利用权势对女学生图谋不轨。一个中年掌权的老师,和一个大一女学生,强势弱势一目了然,即便存在潜规则,没有师德的是男老师,违反纪律的是男老师。
“性贿赂”三个字本身已经够恶心的了。希望大家都不要再使用了。否则所有高位者对弱者的侵害,都可以视作弱者对高位者的“贿赂”,me too的意义就在于,被侵害者站出来说话,打破“心机女利用身体”这种侵害女性还污名化女性的说法。
还有所谓的“童瑶当庭反水辜负了另外两个女性”的说法。
请注意,黄定宇涉嫌强奸案最终没有开庭。没有开庭何来“当庭反水”?
“当庭反水”这种剧情在我国不可能发生,为什么法盲还到处嚷嚷“公众有记忆”呢?
记忆的凭据是什么?搜索“童瑶+翻供”这个组合关键词,甚至在2020年1月1日以前都没有结果。
所谓“童瑶辜负了另外两个女生”,也是不成立的。
当年性侵案有新证人出现的报道,来自《都市快报》,原文表述为:童瑶一人控告性侵缺乏证据,黄的“对头”找到了另外已经去日本发展两个证人。
而另外一则报道里,黄定宇的辩护律师说,不涉及“日本回来的证人”。——有没有“日本来的证人”这件事,都要打个问号。
强奸控诉不是团购,不是凑够三个人就能罪成。假设存在两个女生可以指控黄强奸,这和另一个受害者是否愿意继续指控没有关系。
即便一个强奸指控中真的有ABC三个受害者,其中两个愿意指控一个不愿意,那个不愿意的人也可以不愿意,不应该成为指责她的理由。受害者的创伤可能包括不想面对过去。坏人只有强奸犯一个人,在三个受害者之间找出一个坏人是不对的。
持“当庭反水”论的人从未关心过妇女权益,只是想在辱骂“荡妇”时有个所谓的“正当理由”——她是我们女人的败类,她害了两个女人,我可以骂她了。
“打人不对我先说了,但是……”这类网络发言,重点都在“但是”之后的几百字。沸沸扬扬的网络舆论中,谁真的在骂张默和黄定宇吗?那些荡妇羞辱童瑶的人怕是连黄定宇的名字都不知道怎么写。
当年的往事,准确的描述是:张默殴打女性、黄定宇涉嫌强奸。而他们在今日之互联网上全部隐形,变成了“童瑶和导师潜规则”“童瑶被打”。
一个常识:请在女性被殴打和被侵害的描述中尽量使用主动语态,突出殴打者和涉嫌性侵者是谁。
————————
“童瑶2003年被暴力殴打案件怎么回事”,“童瑶演技好不好”,“童瑶在《三十而已》里的演技有没有好到击败闫妮热依扎拿白玉兰视后”,这是三个问题。
昨日白玉兰结果,如果觉得童瑶不配,那应该讨论的,唯有奖项评价标准和演技而已。
于和伟颁奖前就出现视帝话题,这才是有关奖项流程和公平性的问题,鲜见有多大的讨论。媒体已澄清这是误操作,善意理解是想押个话题万一中了趁着热度发吧。
若说配不配,同样在《觉醒年代》有出色的表现的张桐没有提名,相关讨论全是围绕戏份和演技展开,怎么就没人研究他俩谁更有男德更应该提名?
若说私德,于和伟没有私德绯闻吗?
为什么就到了童瑶这里,得奖是否公平的问题,能立刻转换荡妇羞辱话题?
童瑶是2003年遭到张默暴力殴打,其老师涉嫌强奸。而于和伟上次被拍是2015年,一个已婚男子被传婚外情。
十八年前的女性受害者今日依然被挖黑料力证其是坏女人,六年前的已婚男子绯闻就当不存在,一问就是只看演技无需论人品。
更讽刺的是,现在如若搜索于和伟婚外恋相关话题,映入眼帘的大部分责骂和质疑又是在喷女方,而非对婚姻有忠诚义务的于和伟本人。
我支持演技和人品无关,但要无关一起无关,不能区别对待,如此双标。
一谈及男性,就是私德不重要,演技好就行。一谈及女性,就是无休无止的牌坊比赛:“可是她是睡上来的。”“可是她就是这么发家的。”“可是她这样的人不配出现。”
哪怕一样的“水”,男艺人都更容易逃离指责。
李易峰Angelababy一起拿了百花奖最佳男女配角,众人都记得Angelababy演技差,却忘了李易峰在《老炮儿》演技差到谁都带不动。
李易峰迪丽热巴一起拿了金鹰奖,号称“水漫金鹰”,现在一提起金鹰奖的公信力,只记得水后是迪丽热巴,李易峰仿若隐形。
李易峰拿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击败的是段奕宏(烈日灼心)张译(《亲爱的》)夏雨(《寻龙诀》)。
李易峰拿金鹰奖金杯,击败的是于和伟《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何冰《情满四合院》、张嘉译《白鹿原》、柳云龙《风筝》等。他用《麻雀》里呆滞的演技,跟张译一同获得金鹰奖金杯。
一提到“水奖”,被骂的都是女艺人。可李易峰先拿百花再拿金鸡,这纪录才是震撼。
金鹰奖因为引入人气投票,这几年各家粉丝打得头破血流,不是说对家票数注水,就是争吵金杯水晶杯谁是正牌奖项。
即便是“人气奖”,也应该是有基本门槛的,最起码要是合格的演员吧。金鹰奖接二连三给够不上演员标准的演出颁奖,权威性愈发受质疑。
而白玉兰奖是海派作风,看似更贴近市场,也能看到评委们齐齐亮相讲述颁奖理由,好歹有和媒体与公众对话的意思。
但,关于白玉兰奖的争议始终存在。
首先是白玉兰经常被质疑“过于关注上海本地”,东方卫视及上海影视行业的作品总会受到优待。
2013年白玉兰得此评价:主办方偏心不改,公信力再度下降。
(△网易娱乐)
王志文演技不差,但是2014年曾在白玉兰靠《大丈夫》这种老少恋狗血电视剧赢了《父母爱情》的郭涛和《推拿》的濮存昕还是相当离谱。《大丈夫》背后是上海的新丽传媒和尚世影业。
除了在地域上似乎是海派优先之外,白玉兰的评选标准也是飘忽不定。
胡歌《琅琊榜》2016年大热播曾经击败了《少帅》的李雪健。《琅琊榜》是胡歌这几年最佳演技,但面对李雪健似乎逊色几分。奖项究竟是奖励进步空间大的,还是奖励极高的精湛?
最佳女主角更是令人摸不清规律。
2012年《甄嬛传》大热,孙俪是上海人,在家门口输给了《悬崖》的宋佳。
如果仅从专业上看这个结果,也说得通。《甄嬛传》的孙俪是用配音的,《悬崖》的宋佳是原声。《甄嬛传》是人气剧,《悬崖》是精品剧。只看表演,宋佳是有优势的。
而仅仅是一年之后的2013年,《父母爱情》的梅婷却输给了《辣妈正传》的孙俪。这似乎都不是人气和专业性的问题了,《父母爱情》既有高水准又有观众基础,《辣妈正传》只是普通都市剧。
有人说这是用《辣妈正传》给孙俪的《甄嬛传》补个奖,这更匪夷所思了,奖项从来应该是角色与角色作品和作品之间的比较,奖都能补干嘛不按人头直接发?
2018年电视剧版《我是前半生》改得鸡飞狗跳,马伊琍的演绎也因为人设而让人难以评价。
在竞争对手为秦海璐(《白鹿原》)、郝蕾(《情满四合院》)的情况下,马伊琍竟然胜出了。很多观众认为即便是在同剧内的比较,也是一同提名的袁泉更抢眼。可能是因为马伊琍是上海人?
今年入围女演员里,闫妮的《装台》绝对不弱,有猜测是因为去年最佳女演员就是闫妮(《少年派》),不能“连庄”,可袁咏仪曾经连续三年勇夺香港电影金像奖,只要表现优秀,就应该选。
热依扎在《山海情》里的表演和她自身形象及过往表演有很大反差,需要说方言、表现乡土气息,自然给观众印象更深,加上角色惹人怜爱,观众也很容易把对角色的感情投射到她身上。几年前童瑶本人在《大江大河》里的宋运萍几乎是零差评白月光,也是类似的情况,观众太喜欢角色了。
单论《山海情》的热依扎和《三十而已》的童瑶,褒奖热依扎的理由更多,除了演员表现之外,也有角色的稀缺性——都市大女主和现实主义题材里真正扎根于土地的勇敢女性,后者更罕见。
热依扎“戏份少”不应该是不得奖的理由,既然能报到女主,就证明她符合白玉兰的女主标准。
而童瑶能凭顾佳胜出,跟过往的争议也有类似之处。《三十而已》是上海公司出品,是上海市重点的影视项目。这就又要说到白玉兰是否优先海派电视剧褒奖的问题。
如此种种,白玉兰始终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评奖价值体系,在人气和专业性上徘徊。再加上地域上还对上海有偏爱,更令很多结果难以服众。
讨论奖项的标准和专业性,讨论演员的演技,怎么说都可以。
而一个白玉兰颁发完毕,网络上却掀起对女演员的荡妇羞辱,远远盖过了演技和评价标准本身,话题又一次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