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风
近几年,主旋律影视作品越来越得到观众,尤其是年轻人的认可,这与剧集的优质制作分不开。
今年上半年,《觉醒年代》大火(点击蓝色字体可看),在豆瓣获得9.3的高分,于年轻人之中掀起了由主旋律作品引发的爱国浪潮。
不少网友在追剧后重新回顾了那段满目疮痍,却又引得无数仁人志士慷慨赴义的历史。
电视剧播出后,位于安徽合肥的延乔路被更多民众知晓,而且在这条路的尽头,有一个承载希望的名字——繁华大道。又被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感动到了。
电视剧播出后,一句“看完《觉醒年代》,没人不爱陈延年”在社交网络引起无数人共鸣。
其实像《觉醒年代》这样的主旋律影视,我们从来都不缺。小伙伴们应该也很熟悉“看完《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没人不爱赵世炎”这下半段感言吧。
今天想推荐的,正是这部九年前就已播出的革命史诗题材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豆瓣评分与《觉醒年代》旗鼓相当,就是打分人数不够多,小伙伴都支棱起来啊[加油]
《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以20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青年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等伟人先驱,为救亡图存,远赴法国寻求真理,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的故事。
与《觉醒年代》相似,《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照样很接“地气”,通过镜头展现的,依旧是先辈日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一张屏幕,跨越时空,连接着世纪两端的“你我”。
剧本打磨了三年,从筹备到拍摄共计四年时间。为了完成优质的剧情,主创人员不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同时采访过许多的权威专家与先辈后人,制作成本共超八千万。
我现在已经二刷完了,看剧时也常常被先辈们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因其喜、因其忧,那个时代的青年顶天立地。
▶ “吾将上下而求索”
20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水深火热,国内军阀割据,形势混乱不堪。为寻求救国良方,国内不少进步青年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欧洲,其中就包括法兰西。
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陈延年、陈乔年、聂荣臻、陈毅...
彼时20年华的年轻人,就已拥有不屈的灵魂,远大的理想。
赴法勤工俭学,日子过得很苦,做劳工挣不了几个钱,他们常以面包、土豆和白菜汤果腹。
但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人人不忘初心,在前方道路未明时,仍未放弃希望。
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是其一,求生存、求真理作为当下最紧迫的需求,先辈从没忘记。
究竟什么主义适合中国?能救中国?他们以为在法兰西能找到答案。
有工人在最后一天工期突发疾病去世,工厂却拒发退休金,法国底层劳工的惨状让人悲恸,原来法兰西不是他们想象中那么美好。
见过周遭的不堪,经历过委屈和不公,并通过对当时世界形势的洞察,这群青年最终集合在共产主义的旗帜下,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
陈延年之前信奉无政府主义,每当赵世炎谈及马克思,都会被“轰出去”。
剧中“反派”——驻法公使陈箓对勤工俭学生的困境视而不见,为了借款,甚至协助北洋政府同法方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
官派留学生宗旭之颠倒黑白,煽动学生强行冲进里昂中法大学,借机闹事;
华法教育会负责人褚民谊中饱私囊,侵吞国内为勤工俭学生筹集的费用,四处挥霍。
重重阻碍摆在先辈面前,如何做?当然是竭尽全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通过一场场游行、抗议,最终他们成功了。
褚民谊被罢免,借款阴谋被粉碎。
虽然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这是勤工俭学生的正当权益)行动失败,蔡和森、向警予等人被强行遣送回国,但青年学生已深刻感受到革命组织的重要性,这也催化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建立。
在探索真理的途中,被监视、被关押都是家常便饭,却没有人向后退一步。
“吾将上下而求索”,通往真理的道路布满荆棘,却有一群人满腔热血,无畏向前。他们拼吗?他们很拼,为了伟大的理想拿命在拼。
▶ 这些可爱可敬的人
他们是可敬的,同时也是可爱的,即使生活过得拮据,仍能苦中作乐。
闲暇之余约着踢足球,神采风扬。
众人一起采蘑菇、煮汤喝,乐此不疲。
身处异乡,音乐的精神食粮不可少。
自己买来面包,却开玩笑是来蹭饭的,也是很有趣了哇(剧中世炎兄的幽默之处还不少哩)。
每个人的形象都足够鲜明,让我记忆深刻。
赵世炎——先驱领导者,辩论时在发光
对我来说,赵世炎是《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最出彩的人物。
在学生被怂恿,强行攻占里昂中法大学时,他苦口相劝,尽力避免不可挽回的后果,智商时刻在线。
法庭上,他为在法华工打官司,精准狙击每一条不平等的要求,为华工谋取正当权益。
他有思想,能看透问题的本质。
在与以蔡和森为首的蒙达尼派辩论时,因见解不同,双方的人多少都有点不满。
但他却认为应该全力支持蒙达尼派,毕竟从本质上来说,两者都属于救国的阵营,只是方法除了偏差。
在那时,团结是比辩理更重要的事。
正因如此,他成功说服了同仁。
推荐朋友们可以重点关注赵世炎演讲辩论的情节,超级超级有魅力啊,是天生的领导者。
真的好可惜,世炎走得太早了,如果可以,他必定会有更伟大的成就。
邓希贤(邓小平学名)——软萌的外表下,是极强的思辨能力
原来伟人年轻时这么可爱哇,一张娃娃脸,众人都把他当弟弟来宠。
但在软萌的外表下,是独立思考的灵魂。
北洋政府向法方密谋借款一事被勤工俭学生知晓,他们想要阻止,却被陈箓宗旭之等人以借款资助学生上学的谎言所蒙骗,就连同伴都觉得能重返校园就是好事。
但比大家都小的希贤却能一眼看穿陈宗等人的阴谋,因为款项分账和监督等后续的重要问题完全没人提及。
当时他仅16岁,放到现在也就是个才读高中的孩子,思辨能力却极强。
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他们的不平凡,必定会通过观点或行为有所展现。
而希贤、幺叔、火镰与照泉,这四个远赴重洋的四川娃在法兰西的经历也很有可看性,留学费被骗、做工艰难、居无定所、作为中国人被歧视... 种种艰辛都是那个动荡年代的缩影。
周恩来——成熟自若,心怀人民
我印象最深的是前几集里,旅馆门口有位摄影师想为周恩来拍照,周脱口而出:“我可以看着我祖国的方向吗?” 我真的瞬间破防[流泪]
每当总理出现,莫名的安全感随之而来。
他和赵世炎一起为华工打官司,组织参与集会,营救被捕同志,寻找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同路人;
他亲密接触工人群众、研究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思潮;
他心怀祖国与人民,身负历史的重担,却从不喊累喊苦。
他从年轻操心到老去...
除此之外,剧中多数配角的个性都各有千秋。
蔡和森激情昂扬、嫉恶如仇,和人辩论时容易冲动上头,但他也只是性子急点罢了,就如赵世炎所说,他们救国的大方向是相一致的。
向警予柔中带刚,巾帼不让须眉,积极参与勤工俭学生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丝毫不惧。
陈延年是《觉醒年代》中的刘半农哇,小伙伴们发现了没?[机智]
左:陈延年 右:刘半农
到法国的延年变得更成熟了,从信仰无政府主义到逐渐靠近共产主义,他已经看清现实,一个国家怎么能没有政府呢?而延年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性。
弟弟乔年还是那么“奶”啊,温柔又腼腆。和玉佩谈恋爱,却又觉得自己应该专注革命。两人的爱情悲剧很可惜,但在整部剧热血沸腾的基调外,又多了一份情调。
聂荣臻温文和煦,即使身处激烈的辩论中,也能娓娓道出自己的观点。
蔡咸熙(蔡和森妹妹,后改名蔡畅)与李富春是恩爱到白头的老革命家,跟乔年玉佩形成鲜明的对比——革命时期的爱情想要修成正果,“我们的目光是一起望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虽然剧中对于先辈的有些描写并未完全符合本人的形象,比如蔡和森没有那么偏激,但制造戏剧冲突确实增强了剧集的可看性。
小伙伴们看的时候不要像剧里的蔡和森那样太“上头”哦,他们都是伟大的人~
▶ 思想在碰撞,斗争永不停止
太平天国农民阶级起义,换汤不换药,仅仅是皇帝换成洪秀全,封建糟粕依旧荼毒普罗大众;
地主阶级开展的洋务运动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而告终,事实证明只学西方的坚船利炮不能起到决胜性的作用;
戊戌变法没有实权,就靠文人“动动嘴”,百日维新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注定昙花一现;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虽推翻了满清王朝,却无一个明确的反帝与反封建纲领,发起大规模革命的武装斗争需要依靠军阀的力量才能前行。
以前的方法失败了,而先辈远赴法兰西,正是为了探寻新的革命道路。
延年信奉无政府主义,追求大同、平等与自由的社会,这么美好的理想,任谁都趋之若鹜吧。
还有人信仰工读主义、有人认为在动荡年代实业能救国,有人憧憬乌托邦主义,有人觉得应该提倡劳工神圣主义...
众人畅所欲言,没有谁执意于反驳谁,思想在碰撞、火花在燃烧。
最迷人的,正是先辈对于当下困境的层层剖析,不断寻求答案,并致力于驱赶黑暗。
剧中以赵世炎、周恩来为代表的勤工俭学派,同以蔡和森为首的蒙达尼派之间的“切磋”,正是其具象化表达之一,两派的辩论贯穿始终。
赴法勤工俭学的初衷是为当时的中国青年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但当理想遭遇现实,受法国经济危机影响,勤工成为困难、俭学变为不易,学生只能靠微薄的维持费度日。
赵世炎等人坚持半工半读,工而后学,工为学用。
蔡和森一派主张向北洋政府索取学费与生活费,因为财产属于人民。
虽然后续事实证明,蒙达尼派的“伸手要钱”行不通,公使馆已弃学生于不顾,但此类辩理冲突充分展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的思考力。一场场游行、抗议,也是付诸实践的方法。他们不断地尝试,不断总结革命经验,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这就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特殊之处,作为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留学运动,涌现出了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为解救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离开法兰西,他们将前往苏联继续留学,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轻松,斗争永不停止。
还没有看过《我们的法兰西岁月》的小伙伴们不妨追一下吧。看看在百年前,那群身处异国他乡的学生是如何为理想而战,在百年后,又将如何继续影响现在的中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