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第二季,上周又撕起来了。
这回战事是由小四引起,但过程却与小四无关。
一向强调“小小年纪要学会尊重人”的李诚儒老师,这回把矛头对准了与自己同样德高望重的“第五代”导演陈凯歌。
原因,还要从节目中,郭敬明执导的那部《无极》说起。
单看开头晏紫东、彩旗的戏,根本没有谢霆锋、张柏芝的精彩。
首先这是场调情戏,北公爵关押倾城于金鸟笼中,看似扣押犯人,实则倾心于倾城。
倾城是一个奇女子,她需要的是一份自由的爱,所以她与北公爵处处对抗。
一个爱却压制,一个不爱却又展示暧昧。
这番缠绵而病态的情意,在当时还算金童玉女的谢张二人共同的演绎下,极富戏剧张力。
再看《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执导的版本……
混乱的剪辑,人物的中景景别,整场戏拍下来,剧主到最后一秒都没进入状态。
原本情爱的折磨,硬生生变成高中生的壁咚。
男的抱怨对方为什么不爱自己,霸道总裁秒变受气高富帅,精致却失了邪魅。
女的则用一个表情,完美演(ti)绎(dai)了引诱、疑惑、恐惧、气愤等多种情绪。
姑娘,你这是想让观众去死啊~
这不叫爱的囚禁,而是学生辩论会,辩题还是:
「女生到底为何会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
本以为一帮前辈要针对小四糟心的执导,以及演员矫情的演绎引发一场论战。
结果“钟情小四”的诚儒老师话锋一转,莫名其妙给陈凯歌道起歉来:
“《无极》原片。不好意思,没看过。”
主持人大鹏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意思,追问没看《无极》的原因。
诚儒老师只能蜻蜓点水地婉转两句:
李诚儒到底有没有看过《无极》,剧主此处不再展开讨论。
但从申明没看过原片,到两个原因,用大白话翻译过来就是:
一是口碑太烂,懒得花时间去看。
二是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太经典,你之后走的是下坡路,水往低处流的片子我看它干嘛!
一句话:
曾经斩获戛纳金棕榈,被称作中国电影“福星”的陈凯歌,太让我失望了!
说回当年那部《无极》,虽说豆瓣评分仅有5.4,但票房却有1.8亿,力压成龙大哥的《神话》,成为当年的票房冠军。
可《无极》的“叫座”鲜有人知,但“不叫好”却传出去千里远。
这得归功于一段鬼畜,为《无极》与“烂片”,画上等号。
05年12月,电影《无极》上映不到半个月,一段名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视频火遍网络。
从其下载量远超《无极》来看,其热门程度不容小觑。
视频把《无极》的情节进行了戏说:
将一个在陈凯歌心中讨论爱与自由的故事,二度演绎成穷小子拯救马戏团舞女的狗血荒诞剧。
制作该视频的胡戈,对影片口碑造成不小影响,而且鬼畜里的镜头多为影院录制,说白了都是枪版,致使陈凯歌控告胡戈侵权。
可是,视频还是作为一个突破口,宣泄了观众对于《无极》的负面评价。
《无极》烂不烂?
相比于陈凯歌其他作品,《无极》太过理念先行。
但你还是能看到陈凯歌对于电影文本的思考:
鸟笼对人的囚禁,光明大将和昆仑奴之间的身份互换,以及倾城“爱因斯坦相对论”式的破咒方法……
另外,《无极》在当时也填补了中国魔幻片的空白,起码思想深度上,当下魔幻类作品大多望尘莫及。
或许真像陈凯歌所说:《无极》是拍给5年后的观众看的。
如今,也有人说当年错怪了陈凯歌,但对于本片的整体印象,仍旧是不好不坏的折中态度。
总之,观众对《无极》所要表达的内容,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所言。
《无极》遇到的问题,也是同一时期张艺谋、冯小刚所面临的困境。
千年之初,中国电影为打开国际市场,开始投国际之所好。
于是,张艺谋对标在奥斯卡崭露头角的《卧虎藏龙》,拍了一部《英雄》。
就像当时记者何东的质问一样:
除了打架、风光和大型团体操之外,《英雄》还有什么。
之后老谋子干脆全拍古装片,但《十面埋伏》的口碑都不如预期。
哪怕声势浩大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关注点也全在宫女的束胸上。
至于是不是改编了曹禺的《雷雨》,根本没人care。
就连冯小刚也赶过古装的热闹,杂糅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拍了《夜宴》,结果……
要剧主来说,《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的失败不在于内容,而是处于内容变革期的中国影人,共同面临的问题——
从内容到市场转变过程中的不适应。
李诚儒在节目中说:
“希望凯歌导演今后再拍一部梨园的戏。”
其实《无极》之后,陈凯歌还真拍了一部反映戏曲表演艺术家的电影《梅兰芳》。
而且当时宣传,很多观众也以《霸王别姬》的眼光去欣赏,想看看陈导能不能再现昔日辉煌。
虽说陈凯歌借此拿了个柏林金熊的提名,但国内反响平平,口碑也不如预期。
重点不是题材有没有反映梨园行,而是电影本身的厚重感没有了。
《霸王别姬》讲的是时代,以及时代洪流下程蝶衣对于传统文化的偏执。
而《梅兰芳》讲的是个人的飘零,至于时代,除了十三燕那句“把唱戏的地位抬高一点”之外,没有任何关于悲苦的反映。
从宏大叙事下的个体命运,到被架空的个体传奇,《梅兰芳》说的是梨园行,但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不可复刻《霸王别姬》。
是陈凯歌拍不出来了吗?这里剧主不妄加猜测。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因为某些问题,《梅兰芳》不可能保留那份磅礴的时代大气。
之后,陈凯歌也拍了不少口碑欠佳的作品。比如《道士下山》,剧主一想到范伟跟林志玲的选角……真的是太刺激了。
记得北大教授戴锦华,也曾对陈凯歌大加批评:
“现在的(电影市场)景观则是不烂不卖!《道士下山》对我而言就是新一轮如何更烂的大比拼,你必须要烂到一定程度上,你才能拥有观众。”
“戴爷”甚至表示,自己不愿对《道士下山》的文本做太多分析:
“如果我批评的话,我觉得自己跌到了下限的下限。在我看起来,这次陈凯歌不是求爱一样地来讨好大家,而是趴在地下,舔大家的鞋底,说拿钱来吧,我在娱乐你们。”
戴锦华的话语显然是过激的,但也反映出一个现象:
导演对于市场、资本,进行了妥协。
回到《演员请就位》,李成儒跟陈凯歌针对《无极》的矛盾点就在于——
一个是商业创作者的一往无前,一个是艺术坚守者的洁身自好。
听听陈凯歌口中的李诚儒是什么样子:
李诚儒与陈凯歌的艺术造诣,剧主不再赘述,但他们俩选的路并不一样。
李诚儒选的是沉浸在过去,以曾经的辉煌维持着现状。
而陈凯歌呢?一直在导演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
《霸王别姬》讲的是老历史,而《无极》则放眼新时代,想打造中国第一部魔幻片,同时《无极》的故事还是当年陈凯歌请郭敬明写的。
不得不说陈凯歌对当下文化的融入,的确够大胆。
近几年的《妖猫传》,陈凯歌还是在历史与魔幻间做着尝试,尽管口碑也呈两极化。
再看李诚儒,近些年虽说也拍剧,但多是客串、配角。
而且作品的商业性也不是很高,退出名利场,活在艺术的夕阳之中,怡然自得。
对于艺术的大变革,这不过是两种态度——
有的人坚守过去的光辉,寸土不让。
有的人在泥潭中打滚,试图开辟出一条新路。
我并不是给《无极》洗白,而是要提醒大家别忘记:
在节目中,当听到陈凯歌聊《无极》的人物关系时,我们依旧能看到一个老导演对电影、对自己作品的热爱与信心。
还有那句“怼”李诚儒的话:
“感谢诚儒老师如此笔挺地坐在一个并不舒服的沙发上。”
看似是回怼,实际说的不也是陈凯歌自己吗?
新千年后,中国电影市场这块大饼越做越大,大制片厂、大资本的流入,已经冲击了电影行业艺术性的部分。
一些青年导演通过影节崭露头角,有些明星艺人通过资本跻身市场,还有些老导演、老演员,仍在以自己最后的倔强,笔挺地站好最后一班岗。
正如戴锦华所说的“烂到极致才有受众”,当下舆论环境就是越烂越有热度,越差越有流量。
《淡黄的长裙》不就是烂到极致后的流量吗?
那是不是说因为环境不好,咱们就不搞艺术了?
当然不!
剧主不觉得节目中的陈凯歌是变着法儿怼李诚儒,而是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无奈之举。
他在告诉那些唯艺术论的表演者、批评家们:
在非编剧中心制、非导演中心制的当下,由资本裹挟的中国影人,还能这么“别扭”地站在这个舞台上,本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作为观众,对陈凯歌导演最为担心的,还是他今后能否在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上,更加自然。
至于那份电影工作者的毅力,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态度,剧主以及其他人,都不配报以非议。
既然改变不了这个行业,那就挣扎着在行业中继续摸索着,尽量不被改变。
毕竟,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永远是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