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福州4月15日电 改变自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先进事迹的电视剧31集电视剧《一诺无悔》,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收视率连续多日居全国同期播出电视剧第一。
剧中廖俊波的扮演者郭广平发言。 钟欣 摄
14日,电视剧《一诺无悔》导演欧阳奋强、主演郭广平及主创班子亮相福州,与福建省电视评论家、编剧、导演和观众代表等40余人研讨创作经验。
福建京剧院编剧陈欣欣发言。 钟欣 摄
此次研讨会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主办。与会专家、观众代表对《一诺无悔》这部有着情感温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表示该剧播出对学习弘扬廖俊波精神,启迪当下、昭示未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视剧《一诺无悔》改编自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先进事迹,系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该剧于4月3日起央视播出后,同时在爱奇艺、腾讯、优酷等网络平台和福建广电网络云平台同步推出。
讴歌时代楷模 礼赞时代精神
导演欧阳奋强在谈到这部剧的创作时表示,“时代呼唤这样的作品,观众需要这样的精神食粮,电视工作者有责任去讴歌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在《一诺无悔》创作中采用艺术加工的手法,对当代优秀共产党员精神品质予以集中描绘,剧中“廖俊波”是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缩影。
剧中廖俊波的扮演者郭广平说自己也被廖俊波“圈粉”。他表示,廖俊波对工作孜孜以求,一直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自己作为一名演员、一名共产党员,要在表演中践行廖俊波精神,让戏里戏外的故事高度统一。
福建艺术研究院编剧于卓明指出,《一诺无悔》注重人性描写。 钟欣 摄
追求纪实美学表达 消解艺术与现实距离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总编室方军认为,这部剧能以小切口平视廖俊波及其周围的人和事,用近乎纪录片逼近现实的记录手法,将一个个平实的小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小人物,从纵向线性叙事和横向布局中自然延展。这种“身临其境”的亲近感和代入感,生动还原了一幕幕真实的奋斗场景和生活现实。剧中平实的画面、真实的场景、通俗的语言、真诚的表演,用不施粉黛的质朴,顺应了纪实美学的规律,消解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展现了平凡生活的态度和张力,弥合了真实性和戏剧性、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缝隙,还原了一个个质朴真实自然的人物群像。
福建文学院副院长曾念长表示,廖俊波的典型意义就在于他的埋头苦干,通过日常的点点滴滴来践行一个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原型,要以写实手法来表现其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是颇有难度的。该剧有效的艺术聚焦、鲜活的群像塑造、真实的背景还原,塑造了一批党员干部形象,不只是一个单数的廖俊波,而是一个复数的廖俊波,很好地突出了思想主题。
福建京剧院编剧陈欣欣认为,这部电视剧可成为当代主旋律题材艺术创作的标杆。以往针对当代题材创作上的弊病,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问题出在塑造的人物过于完美,因此不真实,所以创作者常常有意给人物设计各种小缺点。《一诺无悔》中廖俊波的形象完美却又如此真实,带着亲和的微笑、质朴的气质,无限深情地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的心里。由此可见,只要真实,完美的人物同样可以演绎得感人至深。摒弃一切概念化的写作,让人物和生活回归真实,是这部电视剧成功的关键。
讲究亲情温暖 呈现英模形象更接地气
福建艺术研究院编剧于卓明指出,这部剧注重人性的描写,特别是廖俊波与家人之间的亲情,让人感人至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廖俊波这一英模形象更接地气,令人信服。
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焱说,在具体琐细的工作中表现出领导干部的气质和风格,对于文艺作品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一诺无悔》探索并成功地把领导干部的政策性、指导性的工作,表现得有充分的艺术色彩,并给观众提供充分的观赏娱悦。剧中生动地表现了廖俊波的亲情关系,对于其他人物家庭、单位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作了恰如其分的表达。
福州闽剧院编剧陈榕生称,这部剧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廖俊波真实经历为创作背景,用一个个事迹、一段段故事,通过艺术加工,巧妙地勾连人物关系,建构矛盾冲突,成功塑造了廖俊波的形象。
福建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林焱指出,《一诺无悔》具有充分艺术色彩。 钟欣 摄
生动可感的艺术张力 凸显人物平凡中的伟大
福建人民出版社副编审林顶说,这部剧秉持真实、注重细节。郭广平对廖俊波的诠释是此剧的一大亮点,生动而契合人物的表演,呈现出一个光芒四射而又真实的廖俊波形象。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吴晓钟表达了观剧的感受,《一诺无悔》在整体坚持主旋律表达的基础上,故事的叙述不落俗套,情节的描摹真实而接地气,与广大年轻观众达成了很好的共鸣,为今后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也是福建故事走向全国的一次有益的开拓。这部剧坚持朴素而自然的风格,塑造立体而亲近的人物形象,让故事更加饱满而富有张力。(记者 林春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