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初,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防共,军统“汉训班”向八路军根据地派遣特务600多人,各地顽军也不断挑起军事摩擦,国共关系急剧恶化。
我党各抗日根据地,先后成立了锄奸部,打击国民党、日本特务和汉奸的破坏活动。
1939年春,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锄奸部,破获了一起特务大案,挖出了100多个潜伏敌特、汉奸。而且,这些人都混进了军区重要部门,为首的就是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熊大正。
案情一经公布,立即震惊全国,并引起国共高层的关注。
动静闹得这么大,跟熊大正有关。
图 | 熊大缜
熊大正,原名熊大缜,1913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西南昌冈上乡月池村,月池熊氏,是有名的商贾、官宦世家。熊大缜的父亲熊正琦,曾任民国时期的吉林省财政厅长、国会议员。
1931年,熊大缜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与著名科学家汪德熙、钱伟长等为中学或大学同班同学。
熊大缜学绩优异,聪明、干练,深得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叶企孙的赏识器重,被称为叶企孙的得意弟子之一,师生关系甚为密切,由于同操沪语,更是增加了一层亲密。1933~1936年假期,两人四度相伴出游,开阔眼界。
熊大缜不光学习出类拔萃,还多才多艺,酷爱文体活动,参加过学校话剧团,是校田径运动员、网球队长,足球场上也是个风云人物。
1935年毕业后,熊大缜留校任教,兼叶企孙助手,住进尚是独身的叶企孙家中。叶企孙终身未娶,唯与学生相厚。与熊大缜的师生情,可算是他一生中最深的一段感情,在那几年,他们几乎相依为命。
图 | 叶企孙先生
1937年,熊大缜考取赴德国留学名额,正待办理手续,“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清华大学举校南迁,熊大缜放弃出国机会,协助叶企孙,抢运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当叶企孙途径天津病倒后,熊大缜便作为助手在旁照料。
1938年3月,叶企孙正要赶赴昆明,熊大缜突然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到冀中根据地,参加八路军。
原来,1937年年底,东北军从华北撤离时,辽宁海城人、共产党员、东北军691团团长吕正操,坚决留下来继续抗战,在冀中平原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任冀中军区司令员。
图 | 吕正操将军
根据地创立之初,急需专业技术人才。24岁的熊大缜,在原辅仁大学助教、先期来到冀中、后担任冀中军区卫生部长的张珍的邀请下,毅然决定区冀中抗日前线。叶企孙事后回忆说,由于事关抗日大事,我几乎没有理由阻止他。
到达根据地后,他改名熊大正,先是在军区修械所当技术员,很快得到吕正操将军的器重,3个月后,被任命为供给部部长,负责整个根据地的物资供应工作。
冀中地处平原,无险可倚,正处于敌人严密的四面包围、封锁之中,条件恶劣,处境艰难,缺医少药,通信器材不足,没有自己的兵工厂,武器弹药匮乏。
要克服这些困难,只有自己动手,自力更生,但由于专业人才缺乏,生产中出现不少问题。
1938年端午节,熊大正乔装潜入天津,寻求恩师叶企孙的帮助。在叶企孙的动员之下,一个多月内就有近百名平津大学生,其中不少是清华学子,进入冀中根据地,聚集在熊大正的麾下。而且,叶先生又筹集了一批紧缺物资,让学生穿过日军封锁线,运到根据地。
有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技术人才,熊大正成立了技术研究社,自任社长,进行科研攻关,生产的雷管、火药、地雷,被广泛应用于“地雷战”、“伏击战”之中,让日军吃尽苦头。
1938年9月,熊大正与八路军官兵一起,在平汉铁路保定方顺桥附近,埋设了由技术研究社研制的地雷,将驶来的日军机车车头炸得粉碎。
正当熊大正意气风发、大显身手之际,意外出现了。
熊大正上次到天津,叶企孙曾言:“缜弟去冀中任供给部长时,予即以为彼在区中无可靠的、素来相熟的、而且有见识的朋友,而即应此重任,恐无好果。”叶先生此言,竟不幸而言中。
冀中根据地的人员组成多样,既有红军出身的老底子、地方游击队,也有东北军余部、来自沦陷区的青年学生等,来源不一样,工作风格迥异,不免有一个内部整合的问题。
而冀中斗争环境极为复杂,日军轮番扫荡,国民党军不断摩擦,在此恶劣条件下,这种内部整合,亦即"思想"、"作风"的统一,有时是按照"疾风骤雨"的方式来展开的。
熊大正年仅24岁,就担任正旅级的供给部长,还要求按正教授的待遇,每月给160个袁大头。按照现在的说法,这属于引进人才计划,给予优厚待遇。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人接受不了,供应部政委等人,对此就很有看法。
恰巧熊大正自己也出了大错,他试制的100多个地雷,意外炸死炸伤了一些八路军战士。
熊大正被冀中军区锄奸部立案审查。在审查中,他揭发了40多人是特务。
供给部、技研社、火药厂、印刷所、卫生部、医院等单位中,从平津来的40多名青年大学生,包括卫生部长张珍(建国后任五机部部长)、供给部技研社汪德熙(新中国核化学化工奠基人、院士)等人,都被抓了起来,
吕正操虽是冀中军区司令员,但他原是张学良的副官,刚加入共产党不久,对于锄奸部所为,不便过问。
此时在昆明西南联大执教的叶企孙,得知消息后,忧心如焚,急忙通过与中共素有来往的陶孟和等人,向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反映情况,直至惊动了延安,先后派王耀南、许建国进行核实。
王耀南调查
王耀南,江西萍乡人,秋收起义时的爆破大队长,人称“工兵王”,时任晋察冀工兵主任。
图 | 王耀南将军
在冀中锄奸部,王耀南看了熊大正的材料,有32卷,其中口供有81页。
熊大正的罪名是国民党C.C系特务,罪证是:
第一:熊大正收到了一封密信。
1938年8月,从天津送来一批“肥皂”——实际上是火药,附夹了一封信,内容是:
你派来的人,我们已经见了,你们需要的东西,已送了几批。急需的物资,最好在秋收之前,由河运较方便。
落款是: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
这是国民党特务机关在天津的地址。锄奸部认为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据党史资料显示,该办事处是抗战初期,根据中共的指示,由国共两党共同商定建立的统一战线的秘密组织,天津地下党负责人专门为此作了证明)。
第二:把假地雷发给战士,发生了爆炸,有100多个八路军战士伤亡。
第三:散布冀中八路军打国民党鹿钟麟军队是错误的。
第四:个人未经请假,私自到天津活动。
王耀南查清,熊大正想发明一种新的雷管,用雷酸银替代雷酸汞,以便申请专利。但是,雷酸银很敏感,极度危险,一片羽毛落到上面,都可能引起爆炸。黄崖洞兵工厂试验过雷酸银,太危险,没有用。
王耀南对熊大正说:你只是在实验室经过小试,没有经过中试、大试,就急急忙忙大量生产,发放部队,造成这么多战士伤亡,这不仅仅是不懂生产工艺,也是个人主义、名利思想作怪。
同时,王耀南给延安的调查报告认为:熊大正及关押的几十个人,都不是特务。
王耀南的根据是:
日、伪、顽军多次对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始终没有找到冀中司令部。如果被关押的人中,有一个是特务,冀中军区司令部早就出事了。
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锄奸部,不接受王耀南的结论,联名要求重新派人复查熊大正案。于是,延安又派许建国等人复审。
许建国复审
许建国,原名杜理卿,时任延安社会部保卫部长。
图 | 许建国,解放后曾任公安部副部长
1939年6月,许建国来到冀中,查阅熊大正案的所有档案。看到熊大正按了手印画押的那张招供书上,竟隐约有血迹,不禁皱起眉来。
许建国用了半个多月,亲自对熊大正,以及牵涉的每一个人,耐心、细致地进行复审。
审讯室内,遍体鳞伤、戴着眼镜、一脸书生气的熊大正,见到延安社会部保卫部长亲来重审,
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心中油然生起了希望,连声说“我是被冤枉的啊!”
就在真相即将大白之际,突然从伪满洲国寄来了一封直接给熊大正的信,使得案件风波再起。
信的原文是:
“大正你好,久未得消息,身体康复得如何?请务必经常报告,不可大意,是所至盼!”
看到这封信,冀中军区锄奸部的一些人,本来就对重审颇不服气,此时便愈发坚信,熊大正是特务。
许建国举着这封信,却笑着对大家说:“这封信的含义太明显了,使人一看便知其意,似乎是在有意暴露熊大正,特务机关有这么愚蠢吗?”
许建国复审的结论是:逼供不足为凭,除熊大正继续审查、排除嫌疑之外,其余人员无罪释放。
许建国同时认为,熊大正一案搞成这么大的案子,表明冀中锄奸保卫工作还很薄弱,问题不少,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延安同意了许建国的意见,指示他留在晋察冀一段时间,加强那里的力量,并把熊大正问题彻底搞清。
熊大正意外身亡
就在熊大正等候处理之际,他却意外身亡了!
广泛流传的说法是:锄奸部一名叫史建勋的战士,押解路上与熊大缜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擅自决定要将“特务”处死。熊大正建议省下弹药去打鬼子。史建勋听后,真的找到了一块大石头……
事实果真如此吗?
据王耀南将军之子王太行回忆:
1939年7月22日,日军对冀中根据地扫荡。冀中军区锄奸部部长罗文坊、警卫连连长蔡如臣、看守所长田世昌和100多个机关干部,在向白洋淀转移途中,警卫连班长史建勋借口枪支走火,把熊大正打死了。
史建勋的哥哥,就是被熊大正研制的新雷管炸死的。
后来,史建勋被处分,遣回原籍。
相伴长眠
解放后,叶企孙不断为熊大缜一案奔走呼号,寻找为其平反的机会,一直未果。
1977年1月13日,终身未娶、培养了13位“两弹一星”功臣和79名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物理学界的一代宗师叶企孙先生,在北京辞世,终年79岁。
1986年10月,河北省委根据调查取证的大量事实,做出了《关于熊大缜特务问题的平反决定》。
2013年5月22日,叶企孙的葬礼在上海举行,叶企孙纪念像也在海港陵园揭幕。
2015年12月6日上午,抗日英烈熊大缜纪念碑,在海港陵园揭幕。
这一对情同父子的师生,在海港陵园相伴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