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剧情
梦想
现实
★★★★★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总是蠢蠢欲动,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有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
每个人都有梦,不论是大是小,在应该吃苦的年纪就应该勇敢追求梦想。《立春》这个影片讲的就是中国八九十年代一群县城青年胸怀远大志向却不断被现实击垮,最后向现实妥协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八九十年代的社会,那是一个西方文化不断向中国社会涌进的时代。影片中每个追梦人都接受着西方文化熏陶,比如唱意大利歌剧、学西方油画、朗诵普希金诗集、跳芭蕾舞等。他们所追寻的梦想跳开了传统中国文化的思维,是西方文化在中国传播下形成的产物。
他们都是平凡生活中平凡的追梦人,不甘平庸,心怀远大志向——成为知名歌唱家、画家、朗诵家、舞蹈家。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们虽不甘于平庸却一直平庸,最后他们都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没能站在闪光的舞台上熠熠发亮,他们从平凡生活中来,最后又回归于平凡。
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影片中的人物都在为他们的梦想奋斗着,按理来说他们应该在最后都能实现人生理想才符合一般的剧情走向,然而最后他们都失败了,是他们付出的努力不够多吗?
并不是,每一份成功不能简单归功于“努力”这一因素,影片中的逐梦人失败的原因总结下来不外于以下三个原因:不切实际的梦想、人性的自私和世俗的偏见。
一 、 不切实际的梦想
“志大才疏”是周瑜骂黄四宝的一句话,这一个词高度概括了他们难以实现梦想的原因——现有的才能支撑不了庞大的野心。
1 . 周瑜
周瑜算是影片中头脑清醒的逐梦人,他对自我有明确的认知,虽然喜欢普希金的诗歌,但也没有将其作为一生追求的理想,只是将它作为生活的调味剂。
在追求王彩玲无果后,他也没有苦苦纠缠,意识到清高的王彩玲不可能看上他,愤怒转身离去,随后娶妻生子,生活美满。
2 . 王彩玲
王彩玲是影片的主人公,她是一名师范学院的音乐老师。她相貌丑陋,但胸怀大志,期望有一天能唱到国家歌剧院,唱到巴黎歌剧院,梦想成为世界瞩目的歌唱家。
“我不想在这个城市产生爱情。”是王彩玲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她清高、自尊心强,瞧不起小县城,也不想跟这个地方的人产生任何关联。所以花钱想尽办法办北京户口,却因为帮助黄四宝和得癌症的学生实现梦想两次放弃办北京户口的机会。
虽然王彩玲足够努力,但在天赋面前努力也可以不堪一击。
她多次去北京想考进歌剧院,院长以人员饱满为由拒绝给她展示的机会。“我们绝对不可能进人,你想都不用想。”
王彩玲苦苦哀求院长听她唱一首,院长起身推脱还有个会拒绝了她,王彩玲却放下箱子唱了起来,没唱几句,只听院长不耐烦地说:“行了,知道你水平了,其实你去年就来过。”
王彩玲几次去到歌剧院都没能成功通过考核,除了时运不济外,天赋也是影响她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小县城王彩玲虽然算是唱歌不错的音乐老师,但是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才济济,自然也会不缺乏有天赋的歌唱人才。
与身处大城市从小家境优渥经过正规训练的艺术家相比,王彩玲生活在小城镇,家境贫寒,学习意大利语也是自己买磁带一遍又一遍听,自然会与别人在起跑线上差了一大截。
另外,虽然王彩玲热衷于献身艺术,但她心比天高,与周围的生活、人格格不入。“我不丑,我只是有点古怪”。她看不上小地方的生活,她说:“我只是暂时待在这儿,很快就会调到北京”。
她是一个大龄女青年,父母担心她,周围的人也总劝她赶紧找个人嫁了。她回道:“单身有单身的好处”。在面对周瑜的追求时,她也坚定地拒绝:“我宁吃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
拼命要与命运挣扎,奋力追逐梦想的王彩玲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欺骗,心灰意冷的她回到老家过年,看到年迈的二老王彩玲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放下对艺术的偏执,与现实握手言和。
她尝试去婚介所找对象,还去福利院领养了个孩子,摆摊卖羊肉挣钱养家,王彩玲似乎开始有了烟火气,不再清高不近人情,但她对艺术的追求和向往将永远扎根于心底。
3 . 黄四宝
黄四宝热爱美术,但他画的不是中国传统的国画,而是西方盛行的油画艺术,其中不乏很多裸体作品,这反映出了当时西方文化思潮对当代青年的思想解放影响巨大。
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好友的挪移,依然坚持对画画艺术的追求和向往。他说:“你可以瞧不起我,但你不能瞧不起我的画。”他认为自己只是运气不好遇不到伯乐而已。
考了五年美院都没有考上,得知王彩玲在北京有点关系,便想找她帮忙带他一起去北京。王彩玲误以为黄四宝喜欢他,万万没想到黄四宝只是把她当作知音。
王彩玲在去北京的火车上得知黄四宝只是把她当作哥们,大声质问:“你是因为我丑,才把我当哥们儿的吧?”
在又一次考美院落榜后,黄四宝喝得酩酊大醉,王彩玲借机与其发生了关系,黄四宝觉得自己受到玷污,同时考美院的梦想破灭,便心灰意冷下海经商去了。
在这一群勇敢的追梦者背后,折现的是时代大背景下人们力争向上,积极进取的革命精神,正如影片中周瑜所说——“革命不分先后,学习不分长幼”。
虽然树立了远大的理想追求,却还是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想要追求远大理想除了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先天性的条件也十分重要。唯有你的能力足以支撑你的梦想,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二 、 人性的自私
人性是令人难以捉摸的东西,看起来完美十足的一个人也有他阴暗的一面,要看他能否压抑住而已。剧中的人物没有光辉伟大的光环,也有着他们各自的缺点,自私的人性在他们身上展露无疑。
1 . 周瑜
周瑜看到黄四宝跟王彩玲走得近,内心虽然别扭却也只是默默走开。在他的内心深处,也会不想看到黄四宝成功考上美院,在送黄四宝去北京考美院的路上也借着做梦的契机说出他的内心真实想法。
要是黄四宝考上了,他们之间的生活和关系会变得不一样。用黄四宝的话说就是“我考上了他会嫉妒死,考不上对他倒是个安慰。”
2 . 黄四宝
王彩玲对于黄四宝来说她只是他考取美院的救命稻草而已,为了能成功去北京,他只能紧紧抓住王彩玲,得知王彩玲喜欢他也只是说把她当哥们。
在王彩玲强行与他发生关系后他认为受到了侮辱,最后放弃梦想下海经商了。然而经商后的他似乎并没有成功,开了个婚姻介绍所也多是些骗人的生意,出门即使开面包车还是要随时带着头盔以防被人暴打。
3 . 胡金泉
胡金泉是一个同性恋者,在社会上举步维艰,被人嫌弃他是个“二咦子”,家人也认为他丢尽了脸。不被社会所认同的胡金泉遇到了王彩玲,认为两人是同一类人,都与世俗水火不容。
饱受社会冷眼的胡金泉找到王彩玲,提出假结婚的想法,认为这样别人就不会再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然而却遭到了王彩玲的坚决反对。
虽然假结婚可以止住一时的传言,但终究纸包不住火,终有一天真相会被人揭发,待那时,挡在前面受炮灰的只会是王彩玲一人,只因为她是女的。最后王彩玲只对胡金泉说了一句:“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
三 、 世俗的偏见
成见是一座大山,无知的偏见足以压垮一个人。
不论是主人公王彩玲,还是胡金泉或是黄四宝,他们虽心怀远大志向,但他们都不被当时的社会所认可。
有人说王彩玲长这么丑,是不可能唱进国家歌剧院的。没有人愿意相信一个相貌丑陋资质平平的人有一天能实现歌唱家的理想,对他们来说这简直天方夜谭。
当王彩玲唱歌表演时,人们都听不懂也不愿意听,操场上的人从人头攒动到零零散散,但她依然坚持在冷天下完成了她的表演。
同样不被人们认可的还有梦想成为芭蕾舞舞蹈家的胡金泉,作为一名同性恋者,胡金泉比王彩玲更不受人待见,甚至是为人唾弃。人们嘲笑他的性取向,嘲弄他是个“二咦子”,不愿意与他接近。
最后他宁愿以强奸未遂的罪名去坐牢也不愿在外面被人指指点点,他对王彩玲说:“我这根鱼刺,终于从那些人的嗓子里拔出去了,我踏实了,大家也踏实了,实际上我挺高兴的。”“我在这里也能跳舞,你看,这布鞋还能立脚尖呢。”
冬天到了,春天也不会远了。回家过年的王彩玲望着年迈的父母,若有所思。此后的她将理想藏进了心里,现实照进了生活。
平凡的一生有过追求有过高傲最终回到最真实的自己,她主动去婚姻介绍所找对象,随后又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患有兔唇的女孩儿,取名王小凡,寓意平凡。
老父亲看到女儿过上正常的幸福生活,不禁热泪盈眶。
影片的最后,王彩玲带着女儿王小凡一起去天安门,与此同时国家歌剧院的歌声袅袅传来,动听悦耳,画面上是王彩玲站在闪闪发光的舞台上歌唱,就像是她实现了她的梦想。
追逐梦想,少不了挥洒汗水,而接受自己的渺小,放弃梦想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每个人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梦,希望我们都能周身带着光,奔跑在追梦的路上。
排版 | 荆 棘
文字 | 之 言
主播 | 秋刀瑜
校稿 | 声声慢
选图 | 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