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路52号的上海电影制片厂是众多优秀上海电影的诞生地,如今这里正打造成海派电影的交流场所。1月7日,一场有关电影《爱情神话》的研讨会在这里举行。现场布置温馨,桌子上铺着红桌布,插着一束雏菊。影片监制、主演徐峥坐下时很感动,那和电影里他饰演的老白的家一样。《爱情神话》为何能破圈?也许就藏在边边角角的精致感里。正如专家所言,《爱情神话》拍出了当下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上海城市精神的自然流露。
海派“小精品”唤起情感共鸣
有人统计,在上海,每20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看过《爱情神话》,这部2021年岁末上映的电影掀起有关海派文化的考据热潮。观众们讨论片中的爱情观,也讨论上海苔条、蝴蝶酥和鲫鱼汤。目前,影片在全国院线收获近2亿元票房,在各大影评网站的评分都超过8分,成为一部高口碑海派精品之作。
上影集团不仅担任了《爱情神话》主要出品方,旗下影院更在2022年元旦档给了这部电影高达40%的排片率。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儿认为,中国电影市场正呈现出对大制作和小精品的双重需求,而《爱情神话》正是一部能唤起上海观众情感共鸣的海派“小精品”代表作。
电影在上海的大受欢迎超乎主创意料。前几天,看到富春小笼要闭店的消息,徐峥特地带着母亲去品尝,听到后面一桌人从头到尾都在讨论《爱情神话》。本想低调进餐的他也禁不住站起来向观众表示感谢。“海派电影,尊重人的生活,也尊重电影本身。这部电影能被大家津津乐道,也在于这些尊重。”徐峥说。
演员马伊琍在电影节上一眼看中了这一剧本,后来也是她将《爱情神话》推荐给上影。作为上海女人,马伊琍演起李小姐来毫不费力。影片上映后被很多人称赞,马伊琍开始并不自信,去影院看完后才明白,幸好自己演戏时没有使劲。“在这个故事创作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一部分,没有多使劲,也没有多争取自己的镜头。其实上海人也是这样。海派文化是不紧不慢、贯穿在生活当中的,是有分寸感、有张有弛的。”
研讨会开始前半小时,结束了在上海戏剧学院交流活动的主创从华山路步行到永福路,大约10分钟的路途,经过安福路、五原路,《爱情神话》主要场景拍摄点就在附近。“这个城市给了我创作灵感。我理解的海派文化是包容、多元的,真正尊重人本身,以人为本。”导演、编剧邵艺辉在上海生活了六年,影片里的上海生活日常来自她对自己所在街区和周边朋友的体察。
《爱情神话》的演员中,徐峥、周野芒、马伊琍、吴越、宁理、吴冕都毕业于上戏。在上戏实验剧场放映时,观众笑声连连。周野芒特意问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学生们能否看得明白,直到听到台下的热烈反应才放心,使用沪语并不会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接受度。
用平视的目光去拍上海文化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注意到,邵艺辉经常在采访中使用“平视”这个词,用平视的目光去拍上海文化,是这部电影能够破圈,被更多人喜欢的原因。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认可影片对喜剧的开拓,“上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了很多优秀喜剧电影,现在应该重新站在这个文化位置上,做一点拳头产品出来。《爱情神话》是非常好的文本示范。”
复旦大学副教授沈奕斐认为,任何一部电影的流行,在当下一定是切中了一种社会情绪。“我们在《爱情神话》里看到了上海市民安稳的、自己做自己的幸福生活。”
“感谢导演给了我一个机会,终于演了一个体面、有分寸的上海妈妈。”演员张芝华在影片中饰演老白的母亲,尽管戏份不多,但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琢磨很久,导演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和温暖。“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电影,也是让中老年人回到电影院看电影的机会。”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发现,有些海外的上海朋友都在关注这部影片,即便看不到,也要托朋友在上海买两张票支持。“我平时使用方言作为工作语言,看到这部沪语电影兴奋了很久。”
饰演老乌的周野芒觉得,《爱情神话》的剧本如同一首诗。“电影把这种感觉还原出来,是非常了不起的。”
“大家喜欢这部电影,其实也是因为喜欢上海这座城市。”和沪上影人、学者的交流,让邵艺辉有些哽咽。她视毛尖为偶像,拍电影前就一直读毛尖的影评。“创作的时候没有想那么多,听到各个角度的分析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爱情神话》是一部现象级的好电影。它赋予了上海电影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通过这样一部沪语电影的大众化传播,对厚植城市精神、塑造城市品格大有裨益。作为出品方之一,我们感到这是个正确的创作方向,要努力多出这样的精品。”王健儿介绍,去年以来,上影推出了“新人新作计划”,“像邵艺辉这样能深入生活、再现生活的青年导演,就是上影新人计划追求的目标。同时,也很需要像徐峥、马伊琍、周野芒那样优秀的电影人‘导师带徒’,帮助青年电影人成长、成熟起来。”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上影集团,片方来源:作者:钟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