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抗美援朝,是读书时读到魏巍脍炙人口的经典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一个中国人可谓是人人皆知无人不晓,正是他用生动语言和艺术表达,让我们这些后来人知道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后来读王树增的《朝鲜战争》,对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这段在异国领土上发生的战争有了一个总体轮廓,也对世界近代史上东方最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前期热映的《集结号》《金刚川》等影视作品,重新唤起了这段血与火的记忆,再度唤醒了世人对这些“最可爱的人”的致敬与怀念。
读完上中下三册、共70余万字的《东方》,掩卷后久久不忍释手。在中国的文坛上,这样惊世骇俗大气磅礴的杰作并不是很多,即使是在世界战争文学海洋中,这样的优秀作品也是屈指可数。虽然时代与现在已历70余年,虽然作者成书已过去40余年,至今读来,仍然可以从中真切感受到当时隆隆的炮火硝烟,感受到当时国家民族沉重的脚步,感受到当时的决策层作出这样的决定是何其英明何其艰难何其伟大,感受到人民群众那一份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感受到中朝人民跨越山水阻隔的友谊弥足珍贵。本书作为一本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于想了解当时朝鲜战争的历史片断,值得一读。
魏巍的文字功底相当了得,他深厚的文学素养、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民族感情、接地气有灵气的语言风格,在《东方》这部文学史诗中得到完美体现。小说从战争初起到入朝作战到战争中期至后期进展,用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两条线索来同步推进同步演绎互相响应,条分缕析一个个重要事件,丝丝入扣每一个重要人物,把整个战争进程全景式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点也不显拖泥带水冗余拖沓,足见其超强的总体谋划布局和强大的驾驭文字能力。作者记载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的丰功伟绩,描绘了中国大地上土地改革前期的复杂艰巨的阶级斗争,影射了当时特殊历史阶段各色人等在困难和斗争面前的各色灵魂表现,把一个大时代大背景大场面刻画得波澜壮阔,把一个伟大斗争伟大人民伟大国际主义场景全景展现得一览无遗。
作者虽然用两个阶段完成这部伟大的作品,但完整地展现了抗美援朝整个过程,把各个阶段的重要战役、各个时期的重要战役、各个环节的重要人物都作了有条不紊的铺陈和演义。特别是作者充沛的感情、奔放的热情、革命的激情、岁月的无情,都在各个情节和人物中得到较好的演绎,都在各个牵动人心的事件中完美地展现。正是因为这些个性鲜明、性格张扬、特立独行的人物,让这部《东方》巍巍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成就了矛盾文学奖的一个丰碑。
小说的人物刻画非常成功,通过一个个人物描写栩栩如生、一个个鲜活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用20多个各具特色、个性鲜明的人物串联起了一个大时代,用认真细致的观察、深入生活的思考、力透纸背的文字、灵活跳跃的笔触,刻画了一个时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比如信仰坚定、意志坚强、斗志昂扬、永葆革命热情为代表的志愿军郭祥,一心为公、豪迈热情、飒爽英姿、敢爱敢恨的杨大妈,还有就是反动势力的蓄意破坏与敌对行动也有描写有揭露有批判有斗争,特别是杨雪与郭祥之间的真挚爱情让人一波三折让人潸然泪下,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物,在一个个大事件大场景中真情上场,让人读来感觉到无比快意畅快淋漓。
在作者生花妙笔下,无数志愿军英勇的形象跃然纸上:独臂战斗英雄老红军邓军团长一路走来,以其坚毅果断的指挥和爱兵如子的真诚感动了全团官兵,让他们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勇猛列强取得一个个伟大的胜利;厚道慈祥细心体贴的周仆政委、胆大心细勇冠三军的花正芳、膀大腰圆视死如归身大力不亏的乔大个、智勇双全心灵手巧的调皮骡子王大发、都是作者匠心独具、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在作品中展现的志愿军形象。还有农村里的那些群众形象,如金丝、小契等代表人物,寥寥几笔,就让他们栩栩如生如在眼前,一个个音容笑貌皆有样,一个个印象深刻不易忘。没有深入生活深入军队深入一线,没有切身体会深切感受感同身受,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字驾驭能力,是难以写出如此具有生活特点的人物,就不可能塑造出具有如此强大冲击力的优秀作品。
作者的语言运用非常有生活气息,看资料他是河南人,应当是在北方特别是河北等地居住时间较长,在他的作品中,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味道跃然纸上,鲜活的语言风格较之于现在的网络语言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更有活力也更有张力。比如,作者开篇描写郭祥故乡平原的景色,一个个带着泥土味道的乡音土语,一句句来自生活里的话语,一个个带着浓郁风味的民间笑话,都生动地一展黄河流域的乡土味道和民生情绪。比如,部队战斗生活的成功描画,无不让一个个战斗场面置于眼前,无不将一个个英雄形象与你直面交流,无不把一个个生死瞬间让人身临其境。整部作品一气呵成,从头到尾一个节奏一个调调,无不显示出作者深厚扎实的基础,无不展现出其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观察思考提炼。这是作品成功的一个因素之一。
难以有十全十美的作品,《东方》也不例外,由于时代、观念、认识等方面所限,这部小说也有其并不完美之处。比如,作品的意识形态感太强,用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去对其他的观念进行批判,会让当代的一些年轻人难以完全认同。比如,作品中的英雄塑造过于高大全,基本上都是工作、战斗、冲锋,个人感情等方面很少描写,不免会让人有失重之感,感觉不是真实的存在。比如,教育意味过浓,用书中人物的语言行动进行教育教训,说教太强,容易导致读者的阅读和审美疲劳。当然,瑕不掩瑜,这些不能掩盖一部伟大作品的优秀。
书中表达出的英雄人物和精神价值,是当下尤其应当积极倡导和大力弘扬的。特别是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明确的价值观认同、没有强烈的爱国爱民情怀、没有崇高理想和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复兴奉献青春和生命的精神,难以称得上是有信仰有追求有力量的一代。我们这个时代更加需要这样的抗美援朝精神的滋养,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更需要伟大爱国主义的熏陶。当然,文学作品如果能够换一个更易于让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