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康熙王朝》广受观众喜爱,剧里为我们展现了康熙皇帝的传奇一生,其中令人印象较为深刻的情节之一,便是康熙三征噶尔丹。
三征噶尔丹指从1690年到1697年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叛乱的战争,这一战争维护了祖国统一、粉碎了沙俄意图利用准噶尔分裂中国的阴谋,是康熙传奇人生的一大功绩。
那么,噶尔丹究竟是怎样的人?他的过人之处在哪?为何康熙亲征三次才彻底打败噶尔丹,平定其叛乱呢?这就要从噶尔丹的生平说起。
一、出生即被奉为活佛转世
噶尔丹是巴图尔挥台吉的第六子,由于当地一位高僧温萨活佛在他出生前一年向其母亲称死后会转世为她的孩子,因此一出生便被众人当作温萨活佛的转世,受众人信奉。
13岁又听从父母之命前往蒙古一众僧人向往的圣地西藏拜师学经,提高地位。噶尔丹去拉萨拜见达赖喇嘛后,便到札什伦布寺拜班禅博克多为师接受佛学教育。
此后噶尔丹学习了很长一段时间,一边潜心学习佛学,建立了对佛学的虔诚信仰,一边刻苦修炼武功,成就了一身强大的体魄和本领。
当然这也离不开达赖和班禅的悉心培养,也正因为各方的厚爱和这些年在西藏的学习,噶尔丹才能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奇才。
噶尔丹就这样在西藏学习生活了10年后才离开,在1666年随同到拉萨朝圣的僧格夫人策妄札勒姆回准噶尔。适时正值其兄长僧格统治时期,噶尔丹自然辅佐兄长治理准噶尔,又因其宗教地位高,时常被请去主持各项宗教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在1669年10月,俄国的使节鲁兹次基出使准噶尔,本来是去僧格的牙帐由其接见,但恰好僧格在外打仗不在牙帐内,只好找噶尔丹。谁想噶尔丹却直接把他们关进了地下牢房,不给吃喝,使他们饱受饥饿,痛苦不堪。
原来之前僧格曾派使者伊什出使土木斯克,结果被该市总官关进了监狱,几乎饿死,噶尔丹此举其实是以牙还牙,从这可以看出噶尔丹是一种睚眦必报的性格,不会容许任何人对他的亲人及势力不利。
二、为兄报仇力挽狂澜统一准噶尔
1670年9月,噶尔丹的兄长、准噶尔首领僧格在牙帐内被同父异母的兄弟车臣和卓特巴巴图尔暗杀,一时叛乱四起,部落民众纷纷四散而逃。噶尔丹得知后凭借自身的地位火速召集了逃散的部众千余骑,“众审视惊喜,下马罗拜为神”,然后率领众人前去平定叛乱。
据记载,当时车臣率万骑迎战,人数气势皆占优。
最终噶尔丹在此战获胜,成功平定这次叛乱,而车臣身死,卓特巴巴图尔则逃向青海。
从上述记载可知由于噶尔丹被认为温萨活佛转世和入藏的原因,他在当地被当作“神”,宗教地位极高,才能在短时间内召集逃散的部众。
战斗时噶尔丹身先士卒,战术上指挥得当,才能以少胜多,大败敌军,甚至威慑到敌军下马投降。之后又征战四方,报复完兄长被杀之仇才肯罢休,并于1672年正式继位为准噶尔部首领,号珲台吉。
前面说到,噶尔丹有着远大抱负,他的抱负其实就是统一蒙古,并将其作为达赖喇嘛宗教事业的一部分。因此在成为准噶尔的最高统治者后,他便接受了达赖喇嘛的建议,逐步向外扩张,四处征战。
凭借其强大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的战斗能力,到1678年,噶尔丹已经完成卫拉特各部的统一,建立了统一政权,被授予“丹津博硕克图汗”的称号,现在的学者们称这一政权为“准噶尔汗国”。
在噶尔丹的治理下,准噶尔的制度、国力趋于完善,统治也得到巩固。
三、野心终致康熙出兵征伐
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噶尔丹就一直致力于继续扩张领土,为统一蒙古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同时也和远在中原的清廷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但是随着准噶尔的版图越来越大,噶尔丹渐渐引起了康熙的警惕。一方面清廷谨慎维持着与准噶尔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准噶尔和噶尔丹的情报,以加深了解,制定对策。
1678年,噶尔丹为割据整个西北、统一蒙古,在沙俄的怂恿支持下,率兵进攻喀尔喀。
1690年,噶尔丹以追击喀尔喀部众为借口,率兵3万直指紫禁城,双方矛盾一触即发。清廷命人率兵抗击,却在乌尔会河失利,准噶尔军乘机进攻乌珠穆沁地区。
七月初,康熙率10万清兵亲征噶尔丹,采用分进合击的战略对付准噶尔军;八月初一,清军大破准噶尔军的"驼城",噶尔丹见势不妙,一边用缓兵之计派遣使者求和,另一边却率军北逃出了边境。待清军发现为时已晚,康熙只好还师京城,再做打算。
准噶尔军兵败后退据科布多,以噶尔丹的性格自然不甘就此罢休,他再次召集旧部,向沙俄求援,意图休养生息寻机再战。另一边,康熙也采取了大量措施、颁布法令,以防噶尔丹卷土重来。
双方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了几年,1693年,噶尔丹再起战端。
这年清廷诏各部首领前来会盟,噶尔丹抗命不至,反而再次率军进攻喀尔喀,康熙决定诱准噶尔军南下,一战歼之,永绝后患,并为接下来的歼灭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695年九月,噶尔丹再率骑兵3万,进驻到巴颜乌兰以东地区。
时隔六年,康熙再次亲征,率军10万,分三路出击。预期在克鲁伦河一带歼灭准噶尔军。噶尔丹乘夜西撤,康熙便设置埋伏截其后路,准噶尔军伤亡惨重,噶尔丹仍不愿退兵,与清军硬战,最终清军巧计袭击敌军后方引得准噶尔军大乱,乘势大败准噶尔军,但仍让噶尔丹带着几十骑残兵败将脱逃。
经过这两次败战,噶尔丹集团土崩瓦解,再不复当日辉煌,康熙帝要噶尔丹投降,但自傲的噶尔丹仍选择负隅顽抗。
次年,康熙帝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欲渡黄河荡平噶尔丹集团时,听闻了噶尔丹服毒自杀的消息:当时噶尔丹的根据地伊犁已被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占领,亲信们一听清军来到,也纷纷投降,甚至称要给清军带路。
噶尔丹众叛亲离,走投无路,又不甘投降屈服,只好在绝望中服毒自杀。
噶尔丹野心极大,自视甚高,始终不愿屈于清朝之下,他也确实勇猛机智,称得上一代枭雄。但在挑起战乱时人数和战略仍敌不过清军,其目标又是受沙俄怂恿意图统治西北分裂中国,遇上的又是康熙这样的对手,其图谋自然也成功不了。
文/风羽寒
参考资料:《噶尔丹统治时期的准噶尔与清朝关系研究》,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