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不看电视剧,尤其是狗血的电视剧,特别讨厌。但听说《娘道》最近非常火,我妈也在追,之前有些集数追不上,甚至要拿我的电脑去追。我对《娘道》并无好感,但是最近网络上听见了许多声音抨击这部电视剧为封建社会的毒瘤,《娘道》顿时间也饱受争议。关于网上热议的问题,我抽了一些回答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1.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瑛娘“为了生儿子,我这条贱命算什么!”,而后,在她拼死生了个孩子时,她却要向丈夫道歉,“对不起,又给你生了女儿。”这样的行为都让人很不爽,在旧社会,生儿子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又意味着什么?
在旧社会,女人在一个家庭中想活得有底气,并不是得到男人的爱,而是看她是否生有儿子,又或者说,旧式女子根本不在乎能不能得到男人的爱。所以说,生儿子非常重要。儿子的多少,就是代表着女性的地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旧社会,一个女人生不出儿子,要么被休,要么被动接受纳妾。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原配夫人王明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自己生不了,为了保住地位,她主动提出让梅兰芳娶妻。这样她既可以保住家庭的正妻地位,又能彰显大度,赢得同情。而更为重要的是,她能活下去。毕竟离开男人,她是活不成的,她根本没有谋生能力。
2.《娘道》的瑛娘见人就下跪,没生儿子下跪,被人骂了也下跪。因为生了女儿,婆婆骂她侮辱她,她却笑着说,“我是您儿媳,你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种卑贱入骨的思想,在那时真的有吗?是少数还是大多数?
肯定有,而且还是数不胜数。旧社会的中国女性从来都是家族间联姻的利益牺牲品,或者男子给父母尽孝的牺牲品,那么看来,她们还是有价值的。但是在人伦关系中,她们又是毫无价值的。张幼仪就曾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中国女性的悲哀,她说:在中国,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
3.当瑛娘听说娘家被土匪威胁,准备去土匪窝拼命,要为娘家牺牲时,别人替她难过,她却说,“别为我掉眼泪,为这条贱命不值得。”后来鬼子打过来了,别人让她跑,她非要守祠堂。真有这么作贱自己的女人吗?
大师郭沫若的原配夫人就是一个代表,在家里当了一辈子客人,而且她活得很有“骨气”,侍奉公婆去世,期间没问郭沫若拿过一分钱。晚年更凄凉,她没钱吃饭,但她宁愿自己去摆摊卖小吃也不愿意开口问郭沫若拿钱,后来快饿死了,才托亲戚去问,而且还只是问刚好够生活的费用,这就是作贱。相比鲁迅的妻子朱安就不同,她活不成了,她连鲁迅的书都敢卖。
4.丈夫死了,瑛娘被婆家赶出门,如果在以前,婆家能随随便便把一个女人赶出门吗?
不能,这不符合旧社会的礼教。只要女人不失贞,不善妒,好好对待公婆,就不用担心被赶走。失贞就是失去贞节,善妒就是不让丈夫纳妾,所以上边提到的王明华不能生后,主动提出纳妾是聪明之举。
朱安没生儿子,鲁迅的母亲也没赶她走。同样,郭沫若和张恨水的原配,也能在公婆身边守一辈子。道理很简单,人是买回来的,赶走岂不赔本?而且被赶走的女人,要么自杀,要么出家或者卖娼,总而言之会被社会唾弃,所以做儿媳的都会好好侍奉公婆,敢叫板的几乎没有。
5.像瑛娘这样的女人,“天下男人都爱她” ,小叔子追她,反派土匪也迷她,富二代为了她愿意抛弃家族,老公的朋友为了她还杀死她老公,这怎么看?
这样的剧情只存在于电视剧,纵观大多数才子文人,从徐志摩到鲁迅,即使这个女人再贤良淑德,他们也不会去喜欢一个思想守旧的旧式女子。
后语:
《娘道》的女主人公一直逆来顺受,甚至贱的让人无法直视,没有一点儿反抗封建礼教的行为,很显然这部电视剧传播的思想三观不正,是没有教育意义的。但是之所以能火,也反应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部分受众女性认同这部电视剧,说明她们的骨子里仍然传统。
“我从未搞清楚过女权主义到底是什么:只知道每次像正常人一样表达情绪时,都有人叫我女权主义者。”
女性追求权利,会被视为女权主义者。但女性其实从未过分宣扬女权,她们只是追求女性平权。民国以来,出现了一批批女权斗争者,从悍妇何震到《婚姻法》立法者史良,她们的努力与付出让女性有了一席之地,然而潮水的方向仍未改变,女性仍然处于弱势。
我们常常被发达城市的优秀女性所迷惑,以为女性的处境已经非常公平,其实她们只是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而在社会环境落后的地方,仍然有很多沉默的,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她们才是旧时代的缩影,也是《娘道》火爆的原因。
文 | 怪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