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冯志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一经发表,很快在全国掀起了争相阅读这部小说的热潮,手里能有一本《敌后武工队》小说看,在当时是非常值得羡慕的一件事,后来甚至还被搬上了银幕,拍成了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和电影。
作者冯志,原名冯禄祥,曾经是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的小队长(小队长魏强的原型),1923年出生于河北静海的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参加了吕正超将军领导的抗日队伍,历任警卫员、班长、排长,1942年日寇对冀中平原举行“五一大扫荡”时,任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第一小队长。
任武工队第一小队长的冯志
1942年10月,武工队接受了护送五十多名干部过封锁线到平汉路路东开展工作的任务,冯志带领五位武工队员与这些干部抵达了封锁沟,冯志指示队员们这里已进入敌占区,随时都可能与敌人遭遇,已是后半夜,如果发生战斗,要各自为战,摆脱敌人后到武侯村南大操场汇合。走到石庄村北头,看到有三个人拦路盘问,走在最前面的贾正喜(贾正的原型)回答说是背盐的,这三个穿便衣的人便挥手让贾正喜过去,贾正喜眼睛一扫,看到不远处沟里都是伪军,从这些伪军中站起来一个军官,拦住了贾正喜,与其他三个便衣一起再次盘问,贾正喜于是回答自己是满城特务队的,对方问队长是谁,贾正喜当然不知道,对方一看不对劲过来就抓他的枪,贾正喜手疾眼快,一枪就撂倒了对方一个人,就地十八滚,滚进旁边的沟里,后边的魏树槐(书中赵庆田的原型)大喊:营长,快调几挺机关枪来,随后又向敌人投出了一颗手榴弹,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立马就乱了,不知底细,不敢尾追,贾正喜和魏树槐趁着夜色很快摆脱了敌人。
敌后武工队贾正的原型贾正喜老人
他俩到武侯村南大操场,与队长冯志等其他队员汇合,才得知后边的冯志带剩余两个队员趁着贾正喜和魏树槐与敌人交火的机会,带50名干部直奔东南,到了预定接头地点,圆满地完成了护送任务,贾正喜俩人一听,顿时心花怒放。
1943年,冯志带领贾正喜、李振昌(书中郭小秃的原型)等七名队员,化装成日军宪兵队特务,走进了保定城南的乌马庄伪军据点,将据点里的伪军全部缴械,并击毙了作恶多端的伪军小队长侯敬宜(侯扒皮)。
不久武工队在清苑东闾大集上,又公开处决了“哈巴狗”丁化成。
1943年10月,保定外围的形势越来越好,为了配合大部队作战,武工队决定袭击保定南关火车站。南关火车站共有十名敌人,其中有两个日本特务,特务头子叫大平,武工队派出冯志、贾正喜、魏树槐等8名队员,化装成夜袭队,戴大墨镜,每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大摇大摆地在下午3点骑进了南关火车站,有一个警察在据点前站岗,领头的武工队员骑着自行车上去就把那个警察撞了一下,差点撞那个警察一个大跟头,那个警察不干了,嘴里边骂骂咧咧,边往前凑,要动手。这时日本特务大平从里边走出来,叽里咕噜说了一通,意思是你们什么地干活?魏树槐掏出枪来就给了大平一枪,一枪就把他打死了,武工队员端着枪一拥而上,其他敌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全都当了俘虏。
李振昌(郭小秃的原型)1929年出生于保定清苑县清凉城,因是伏天出生,小名叫小伏子,1943年14岁时加入武工队,因头上生了疮有一片秃发,队员们就习惯叫小秃,由于熟悉地形,人又长得瘦小,搞侦查不易引起敌人注意,有时候跑到鬼子炮楼跟前,鬼子以为是小孩乱跑着玩,就骂几句了事,因此,小秃凭着这些优势,获得了不少情报,出色地完成了许多侦查任务。抗战胜利后,他改成大名李振昌,敌后武工队也被编入八路军晋察冀边区73团,后来还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9年李振昌转业到地质部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了河北邢台。
94岁高龄的贾正喜老人
贾正喜于1921年出生于河北徐水县大因镇王村,13岁丧父,16岁当长工,1938年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八路军冀中军分区18团的一名战士。
1942年,贾正喜被编入武工队,冯志是小队长,贾正喜为副小队长。
1946年,在解放战争天津的战斗中,贾正喜身负重伤,全国解放后,他作为伤残军人回到故乡河北徐水县,先后任民兵连长、大队长、村长、支书到王村管委会主任。
2015年,以为武工队员中只有他健在的贾正喜,从新闻报道中得知书中“郭小秃”的原型李振昌还在河北邢台市,于是不顾94岁的高龄,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赶到了河北邢台,见到了阔别几十年的李振昌。
贾正喜老人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把掀掉了李振昌的帽子:“小秃,让我看看你还秃不秃?”86岁的李振昌赶忙低下头:“我这头发这辈子也没长起来!”两位老人激动地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他们谈起了武工队时期的逸闻趣事,武工队员出生入死,机智勇敢地打击日伪军,除了几位受伤外,到抗战胜利也无人牺牲,也谈到了分队长冯志,冯志解放后历任《河北日报》记者、文艺部副主任,又创作了《地下游击队》、《保定外围神八路》等中长篇小说,1968年在十年动乱中被迫害致死,1980年平反昭雪。
说起往事,两位老人不胜唏嘘:“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到纪念80周年时我们再相聚。”
离别时,两位老人又作了再次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