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告白》电影剧照。 (资料图片)
今年的国庆电影档期,《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和《攀登者》三部影片组成“献礼方阵”迎来高光时刻,在民族情感与全社会爱国情绪节节攀升之际,在10月17日“国家扶贫日”,一部展现新时代“扶贫攻坚”的主旋律电影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中——
繁华喧嚣的城市与贫困艰难的农村;
正直热血的退伍军人为了爱的执着与付出;
美丽娇气的女子和阳光帅气的青年完成一场生命的蜕变。
没错,以上就是正在热映的电影《迟来的告白》的关键词句,或许你会觉得这不像你想象中的关于扶贫题材的艺术表达,但是却是真实的存在于这个电影里。
《迟来的告白》导演是山西人,拍摄于山西,里面的很多演员也是山西人,我们熟悉的长风商务区、汾河夜景作为背景也在电影中频频出现。电影上映后,本报记者专访了该片导演李彬。
主旋律电影也可以将故事讲得风趣幽默
在采访李彬导演的前一天,记者带着自己的女儿去看《迟来的告白》,因为第二天孩子还要上学,所以就让孩子没看完先退场了。后来孩子几次来问,电影后面在讲什么?
通过自己现场观影和孩子的反映,记者发现其实这部电影虽然是“扶贫”电影的主题先行,但是故事讲得好,情节很抓人,以至于让一个十岁的小孩看进去了并念念不忘。
记者将这段讲给李彬导演的时候,李彬说:我拍这部电影时特别注意要避开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人物“高大全”模式,一定要从人出发,所以这部影片在人设上是鲜活而真实,他们的初衷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却在一次次的帮扶过程中经历了蜕变和人生的历练,坚定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退伍军人硬汉余穆(董波饰)为了实现亡妻的遗志,毅然决然来到邓氏村,加入扶贫工作组的队伍。这其中有女儿的不解,也有老母亲的惦念,在重重困阻、种种误解之中,他举步维艰,却矢志不渝。
妙龄女子朱涟(罗米饰)原本养尊处优、名牌傍身,在感情事业双停摆之际,又被单位选到邓氏村参与扶贫。从初来乍到时水土不服、挑三拣四,隔三差五省城开溜到最终华丽蜕变,心心念念缺衣少食的村民,并为之昼夜奔波。
阳光青年毕和(程琢饰)全身心投入邓氏村的扶贫工作,为此遭受女友的不解被分手。余穆和朱涟的出现为他陷入低谷的生活重新带来活力,不仅在工作中带来了新思路,感情上也点燃了新火花。
电影的核心就是要给观众讲好一个故事。《迟来的告白》虽为扶贫题材的主旋律影片,但它从情节编排、人物设定、场景展现、台词表达以及细节选择等诸多方面,都真实质朴,风趣热血,不同于大众对这类影片的古板印象。很多观众看完之后都觉得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在讲故事这一点上,李彬导演无疑是成功的。
关于“爱”的表达方式很高级
《迟来的告白》聚焦扶贫题材,在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晓山看来,这是一种破釜沉舟的精神:“当圈里很多人依旧对小鲜肉、IP、流量明星孜孜以求时,李彬导演却能潜心创作《迟来的告白》这样的作品。这样一部主旋律的影片想走向市场,其难度之大,内外行都心知肚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情怀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彬导演是军人出身,曾在太原电视台工作,在新闻媒体工作期间,李彬曾接触了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了解了很多扶贫工作中的事情。
比如:有一个17岁的姑娘在柳林某地支教,当地只有3个孩子上学,生活条件非常恶劣,每天需要翻山才能取到水,但是就是这样,这个小老师依然坚持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升国旗。
李彬说,筹拍这部电影时,我以前的这些经历全都涌现上来了,很多细节也在电影中有所体现。
《迟来的告白》在影片中体现的是男主角余穆将邓氏村的扶贫工作走向正轨后在亡妻墓前深情告白,在影片外,其实也是导演本人对自己情怀的一种艺术化的表白。
在李彬心中,不让爱留下遗憾,既有大爱的表达,也有夫妻间的情爱的刻画。“中央对百姓的爱、党对人民的爱、政府对地方的爱、丈夫对妻子的爱。”李彬说,“《迟来的告白》讲述的是扶贫攻坚路上的故事,表达的是爱的情怀。”
希望把90后的年轻人带到扶贫事业中来
兼具艺术性和政治性之外,难的是不生硬不刻板,润物细无声地让普通观影者体悟到影片传达的精神。观影后,很多观众表达了自己对《迟来的告白》的喜爱:“这么好的一部影片,没有大腕明星,没有激烈的剧情,却有一份执着的精神”,“看了点映,非常喜欢,用二胡、唢呐演奏国歌升旗的画面看哭了。”
《迟来的告白》拍摄过程颇为艰辛,导演选择了山西实际存在的贫困山区作为拍摄地,邓氏村就是太原迎泽区郝庄的占道村,条件艰苦,路况堪忧,联络不便。全体主创人员历尽困苦,在塑造角色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扶贫事业的诸多不易。
李彬导演讲述了一个细节,由于投拍资金有限,需要调派水车的雨戏必须集中在一个晚上全部拍摄完成,饰演男主余穆的演员董波被彻骨的冷水反复浇淋,到最后已经全身哆嗦,牙齿打颤说不出话来。李彬导演还表示,选择董波来诠释余穆,是他最正确的决定。他人如其角,毫无怨言,一颦一蹙,全情投入,为观众呈现出扶贫路上完美的铁血英雄形象。
朱涟的扮演者罗米以及毕和的扮演者程琢也分别表示,对于他们这一代都市青年而言,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际的扶贫工作和真正的贫困生活,在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他们的内心也如同片中所饰演的角色那般,历经了洗礼与深切的改观。
李彬说,我希望年轻的观众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汲取正能量,也能参与到我们国家的扶贫事业中来。2020年是中国进入全面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不管是作为贫困人员,还是扶贫工作人员,抑或是一名普通的民众,大家都要一起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
保持初心炽热用作品传递信心和希望
提起导演李彬,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提到李彬导演的作品,可能很多人都看过。《海狼行动》、《一世牵挂》、《老妈的桃花运》等这些在卫视频道上演的作品都出自李彬之手。
2002年,李彬离开太原电视台,到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专业后,李彬在影视剧的路上一路前行。
从2017年开始,李彬开始执导电影,《迟来的告白》是他导演的第二部影片。他说,电影能够让观众了解生命的宽度、人性的广度,好的电影能让观众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年国庆电影档,让很多电影从业人员看到了新的方向。主旋律电影也遵守电影产业的规律,加大推广和运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多年不进影院的中老年观众在这个国庆节走进了电影院,买票观影,跟随情节同悲共喜,在泪水和感动中,汲取到满满的正能量。面对这种现象,李彬说“这才是电影应该有的样子”。
关注一个题材,讲好一个故事。在刚刚结束的电影2019第三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中,《迟来的告白》入围“从山西出发”单元,这部平实而璀璨的影片,同样受到了现场观众的喜爱。
放光于所及之处,打动到所至之心。接下来,《迟来的告白》之后,李彬导演将眼光放到环保题材上。“山西的文艺作品对国家有贡献是有传统的,在文学作品方面上,有山药蛋派和晋军崛起;在舞台作品方面,有《黄河三部曲》、《立秋》、《粉墨春秋》等;在影视剧方面,有《于成龙》、《黄河在咆哮》等作品。山西‘两转’之后,现阶段迸发出的新活力、文旅融合的新气象会让更多在外阜工作的艺术家回到山西,用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山西、鼓舞企业。”李彬表示。
本报记者 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