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曾经作为台湾最成功商业片导演的朱延平。
带着吴宗宪、吴孟达、曾志伟、林心如、雪村等人在内地随手拍了部《一石二鸟》。
结果票房收入1600万元,相当于同期同类型华语片在台湾票房的数百倍。
因为早在2001年时,台湾就没有一部票房能超20万人民币的本土电影。
朱延平喜笑颜开。
进入21世纪,因为内地电影市场的快速成长(年复合增长常年超过30%)以及内地资本崛起。
港台演艺圈北上“淘金”的趋势愈发明显,最夸张的时候TVB一度“空巢”,视帝视后纷纷“逃离”——
2011年林保怡宣布和TVB解约,2014年是林峯,2015年是胡杏儿,2018年是陈豪。
香港导演更甚,徐克、陈可辛、刘伟强、尔冬升等人近十年几乎没再拍过纯港片。
而台湾导演中,朱延平堪称宝岛北上“第一人”。
朱延平
早在2000年的时候,朱延平就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内地。
执导了由彼时因《还珠格格》红遍全国的赵薇,和能在内地继续吃小虎队老本的吴奇隆主演的——《侠女闯天关》。
此后10年,演员出身的导演钮承泽、《流星花园》导演林合隆、《痞子英雄》导演蔡岳勋等人纷纷北上。
钮承泽
甚至连侯孝贤都不能“免俗”,于2015年在内地资本运作下拍了《刺客聂隐娘》。
曾与杨德昌、侯孝贤齐名的导演陈国富,则在转战内地后做起了监制,比如内地观众非常熟悉的影片——
《天下无贼》、《唐山大地震》、《集结号》、《狄仁杰系列》、《风声》、《寻龙诀》都出自他手。
用冯小刚原话讲:内地电影真正的监制制度,就是从陈国富开始,他会对剧本提很具体的意见。
陈国富
但是,
在21世纪头个十年还在内地电影市场“颇受待见”的台湾导演,很快就在接下来的十年,陷入了集体“焦虑”。
陈国富监制的《狄仁杰》系列因为赔钱被摁下暂停键。
朱延平2010年后执导的电影几乎都没怎么赚钱,其中萧敬腾、江疏影、谢娜、大鹏主演的《大宅男》更是只收了134万票房。
程伟豪的电影《缉魂》1.11亿票房估计也很难回本。
陈奕先执导的投资4个亿的赛车电影《叱咤风云》,由周杰伦亲自出资参与,整合两岸资本,并担任监制、客串出演。
是周董力挺老婆昆凌的华语大制作。
结果豆瓣4.5分,以502.9万的票房赔了近4亿。
《叱咤风云》还是昆凌主演周董客串力挺的电影
2021年五一档,又有部叫做《秘密访客》的电影,公映前它被称为“狠人集中营”。
因为主演段奕宏,郭富城,近几年作品不是演一根筋作到底的猛人,就是深藏不露的终极BOSS。
片中两位孩子的“出身”也狠:
《唐探》系列"微微一笑很瘆人”的思诺——张子枫。
《隐秘的角落》“我只是数学很好”的朱朝阳——荣梓杉。
因此市场普遍看好本片。
来自宝岛台湾的导演陈正道更是如此形容自己这部新作:“新型的柔性悬疑电影”。
但结果呢?
《秘密访客》豆瓣评分5.7分,在全年最重要的电影档期五一档,以1.9亿不到的票房收官。
口碑票房双扑。
不少观众看后表示一头雾水,最后还得从影评人的解读文章中去修复观影体验。
对一部院线商业电影而言,失败写在脸上。
陈正道算是目前台湾导演在内地的代表人物,此前凭借悬疑片打响名号,前作《催眠大师》、《记忆大师》都算同类型华语片中的上乘作品。
但同样没逃掉台湾导演在内地市场的“式微”和“票房毒药”。
两点原因:
一、终究还是“水土不服”。
相比内地导演,台湾导演早年的视野更国际化,对好莱坞冲击下的本土电影市场表现也有更深刻的认识。
所以21世纪初,他们导入娱乐性更强的西式商业类型片,是内地导演做不好,内地观众又亟需的产品。
因此受欢迎。
但市场不是一成不变,内地电影市场从好莱坞独霸,到近五六年已经变成国片天下。
看看如今内地票房前五,一水国产,其中有四部还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作品。
市场更买账的是什么作品?
有创新精神、能和内地观众产生极大共情,并形成话题效应的作品。
但这恰恰是港台导演,尤其是台湾导演的软肋。
因为他们并不成长于斯,过去累积的生活经历,对与内地观众搭建共情并不适用,因此很容易就“脱离现实”。
改编自软科幻小说的《缉魂》同样有在现实和架空中拿捏不好的问题
比如陈正道这部《秘密访客》。
有网友就直言不讳:
“这么一个架空的故事.....”
没错,单看《秘密访客》,故事最大的问题还不是讲得通不通,而是过于脱离现实,一个凭空的贵族学校,一个凭空的社会。
离开现实就容易缺乏力量。
陈正道说的“柔性悬疑”,点解?
就是不把刺激元素直接扔观众脸上,而是通过电影的“视听语言”和故事本身,带给观众更绵长的回味和思考。
然而没有现实空间的情感羁绊,这种回味就十分勉强,或者仅存于导演的“妄想”。
也许有人会说,《寄生虫》不也挺“架空”的吗?
但《寄生虫》击中了韩国社会的痛点,夸张不代表不现实,相反它的内核是极具韩国社会现实性且表达地清晰浓烈。
其实反观这几年的台湾电影,《孤味》,《同学麦娜丝》、《无声》、《亲爱的房客》都有很鲜明的社会现实性。
比如——《亲爱的房客》,聚焦了社会收养制度的转变。
《无声》则根据 2004 年到 2012 年台南某学校真实发生的164 起校园性侵事件改编。
而内地现实题材,选题尺度他们难以把握,先天又比内地导演有认知上的劣势。
为了避免麻烦,于是很多时候剧本都会架空起来。
这就使得台湾导演在内地更倾向去拍一些商业题材影片。
二、资本裹挟下的工具人
有人说一张电影票,半个资本局。
近10年资本对内地电影的影响不言而喻。
相比内地导演,多数港台导演在这种体系之下,扮演了工具人的角色。
因为他们能够保证资本需求下的出品完成度。
比如资本觉得某男演员搭配某女演员在时下最热门的题材中会大概率赚钱,这时就需要一个能把这些“盈利元素”攒成局的人。
2008年前后,因为周杰伦转型影坛的巨大话题性。
资本亟需周杰伦为主演的华语大片。
于是又懂台湾艺人,又有丰富商业类型片操盘经验的朱延平被相中。
他接连导演了两部周董主演的电影——《大灌篮》和《刺陵》。
再看陈正道,打开履历会发现拍悬疑片闻名内地的陈正道,其实也常拍爱情片,甚至“跨界”电视剧。
比如翻拍自韩国大热电影的《重返20岁》,鹿晗、杨子姗、归亚蕾、陈柏霖、赵立新等主要演员都是资本精心搭配而来的。
加上原本没毛病的故事,只需要一个听话有能力的导演去落地即可。
陈正道的多元,让他成功拿下导演一职。
2012年以后,作为热门行业,腾讯、万达、阿里纷纷入局电影。
而工具之下,自然多了套路和噱头,少了灵气与神韵。
因为电影终究是门艺术,越是功利,却越难打磨出一流作品。
《战狼2》、《你好,李焕英》、《哪吒》、《流浪地球》尽管都有套路,但它们也有自己反套路的地方。
给观众以惊喜,成就了其票房神话。
在内地的台湾导演,很多时候作为“工具人”,似乎显得他们没有这份反套路的话语权。
但真的没有吗?
陈正道某次接受采访时说:
“最近回台湾有人问我如果在内地发展怎么接地气?我觉得不用接地气,首先你得学会尊重这边的观众,我跟北京这边的朋友越来越好,后来发现,大家对爱情、对亲情、对于恐惧,对于很多事情关注是一样的。”
尊重并找出我舒适区里你们喜欢的,和我想做你们真正喜欢的,这是有区别的。
陈可辛为拍《亲爱的》,花了好几年时间深入了解那些失孤的家长,收集资料,匹配合适的演员。
最后票房口碑双赢,成为在内地市场适应性最好的香港导演。
《少年的你》,曾国祥更是成功融合了内地的现实题材和香港导演类型片娴熟的表达手法。
成为2019年华语电影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最后想到一句话:越是功利主义、越是工具理性,就越难做出好的电影。
留给在内地打拼的台湾导演们的时间不多了。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大夫不拉丝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