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和《鹤唳华亭》估计是年末的极端对比之作吧,一个靠搞笑剧情屡上热搜,一个让唐嫣下场发文心疼老公罗晋每集都被虐哭,实在太难……
对此,罗晋也是第一时间做出回复,“谁让我是第一难神,who怕who!”
这个“who怕who”也是没谁了,敢问罗先生您哪一年的?看来咱们的萧定权皇太子在剧外还是没那么惨嘛,瞧这撒的一把好狗粮。
对此,我也稍稍放下了心,在观剧的时候能够把精力往其他地方转转,这不转不打紧,一转就有意思了。单单在号称“环中环”的皇太子冠礼被陷害事件的前三集中,大概故事背景就被交待得八九不离十了,而在剧情梳理和进展中,我也对镜头里的各种匾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考,我国是匾额的发轫地,匾额文化源远流长。现一般认为匾额之用始于先秦,从春秋战国开始,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古代,匾(古也作“扁”)额是建筑的必然构成要件,其重要性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机敏劝诸宾”中,贾政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这话就道出了匾额对于一栋建筑的重要意义。历史上也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民国亦有“堂不设匾,犹人无面目”的说法。
在汉代文学家所著《说文解字》中,匾额也有着相应的释义。
- “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用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
- “额,悬于门屏之牌匾也。”用来表示建筑名称或性质之类。
由于两者几乎在实际应用中均同时出现,后世多并而用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匾额:悬挂于门屏上做装饰之用,与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形式相结合,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表,表达建筑主人所崇尚的义理、情感,以自身门第层次、道德修养、处世哲学和精神寄托。
清“万世师表”匾,康熙帝御赐,现存于北京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小拓展:在后世应用中,横着的叫匾额或牌匾,竖着的叫对联,或抱柱”瓦联”。
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匾额上书内容的意境及文采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从其性质划分,普遍的主要有以下六类:
- 商家字号的名称。
- 楼堂殿阁的名称。
- 述志兴怀的题词。
- 歌功颂德的题词。如“桃李满园”“爱民如子”“高山仰止”等。
- 绘景抒情的题词。如“清风肃来”“山清水秀”“一碧万倾”“春和景明”等。
- 庆典开张的题词。如“大展宏图”“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
而后世留下古迹比较多、也应用较多的则主要是商家字号、楼堂殿阁和述志兴怀三大类。
商家字号
据传乾隆十七年,年三十的晚上,乾隆帝从通州私访回京,想要用膳。然而此时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前门的王记酒铺仍在掌灯营业,乾隆帝便索性入了店铺。只见小店环境整洁,酒醇菜香,店小二也是行动利索、热情周到,乾隆帝龙心大悦,回宫后御笔气亲题“都一处”并精心制成匾额差送于店主,这便是“都一处”的来历。
“都一处”,万家灯火独此一处,以来往宾客之需,就叫“都一处”吧。经年后,当年的王记酒铺虽然改卖了烧麦,依然成了传统北京老字号。
用来揭示商家字号的应用还有很多,诸如北京城的“六必居”酱菜园,又如口耳相传的“同仁堂”“老凤祥”“荣宝斋”等。
楼堂殿阁
楼堂殿阁的应用也不少,如江西的“滕王阁”、西安的“长生殿”“望月亭”等。
在《鹤唳华亭》中,满朝文武在下朝后觐见皇帝的地方,正是叫做“晏安宫”。晏,天清也,又有“海晏河清”的名句;安,安定也,亦有“国泰民安”之语,皇帝理政之处,自然与国泰民安、盛世太平的美好祈愿相贴切,此处布景必须加分。
述志兴怀
现存匾额最多的故宫中,皇帝御笔亲题的匾额也是非常多,内容相当丰富,集中反映了封建帝制的最高治国理想和策略。
乾隆御笔题词的中和殿的“允执厥中”匾,当为代表之一。
典出《尚书·虞书·大禹谟》篇中舜告诉大禹的一段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译文为:人心是危险难测的,道心是幽微难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诚恳切的秉行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好国家。乾隆题匾,正是用这句话俩勉励自己及宫中众人,行事出言要信守中正。
《鹤唳华亭》中,皇帝当面把儿子虐的眼泪汪汪,转身又从箱子底拿出了皇后的画像,镜头铺开,头顶的匾额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
鹤鸣九皋四个大字上书于上在,再联想下角色海报和李一桐扮演的陆文昔在蜀中那句“唳清响于丹墀,舞飞容于金阁。鹤,实为猛禽,可以博鹰啊”,是不是有种处处点题的感觉?
西晋时的陆机,仕途不畅,又遭谗言,终获罪被诛、三族皆夷。赴刑前,他对天悲叹,“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以此来表达自己入仕之悔。由此便有了「鹤唳华亭」这一典故。
晋江小说作者雪满梁园在2014年便是以此创作了古言小说《鹤唳华亭》,并在2019年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上映。
入仕一直都是古人读书治学的终极理想,但官场风光,政坛却又多勾心斗角,稍有不慎便被倾轧到万劫不复,因此在皇帝所置身的亦公亦私的位置,安置这样一块匾额,在天家威严无情之余,又增添了一抹高处不胜寒、悲戚无人诉的苍凉。
在贵妃和儿子齐王密谋的一幕,通过一个大全景,我们可以发现贵妃所居住的殿上匾额为“德厚流光”,寓意为德性温厚,美好的品行如皎洁的流光一样让人心生愉悦。
当然,愿望虽美好,现实可就不那么尽如人意啦。殿上的匾额寓意和殿内的母子密谋两相映照,就形成了一种极具讽刺意味的效果,让注意到的观众也是忍不住哭笑不得,这算不算剧组埋下的一个小彩蛋呢?
很多人批评《鹤唳华亭》徒有历史感厚重的其表,其实是一部伪高级的宫斗剧,不否认,剧中却是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诸如服装不够严谨、言辞用语故作高深等,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部剧组确实是用了心的古装权谋剧来说,《鹤唳华亭》也确实无愧于古装巨制的称号,至少它用精良的制作和布景,吸引了观众们对于古代一些服装、匾额、礼仪的讨论,也用剧情引发了中国式父子情、爱情的争论。
这在某种程度上,难道不算是一种文化启蒙和吸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