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亲切的叫贾樟柯为贾科长,“贾科长”这称呼的源起,来源于他的电影笔记《贾想》,在《贾想》中有一段是描写的是贾樟柯去小贩那买光碟,却意外买到了自己的《站台》盗版,小贩说这是“贾科长”的《站台》,贾樟柯知道自己电影被盗版,又生气又欣慰。
从此,贾科长这名头就被大伙一直沿用,贾科长在电影学院的时候,学的是文学,所以文笔特别好,放《贾想》一段大家感受下,要是贾科长不拍电影,做文学估计也是十分了得的:
——“陌生之地总会带给我精神的穿越:回到过去,去到未来。沉入地心,或者飞向太空。
短暂的出走会让我和自己固有的生活告别。离开熟悉的朋友,离开说来说去好多年的话题,离开自己的专业,离开自己深信不疑的精神系统……
出走是自我叛逆的契机,让自己流动起来,悬浮起来,倒置起来,让自己颠覆自己。”——
贾科长的文字,和他的电影是一脉相承的,贾科长是国内为数不多坚持独立表达自己风格的导演,正好这一种表达,讲述了中国时代下的边缘人物,沉默中大多数为了尊严的呐喊。
所以贾樟柯的电影在国际上屡屡获奖,虽然贾樟柯的电影在国内公映不多,票房对于商业片来说简直九牛一毛,但口碑和知名度都非常好。
这一次《江湖儿女》亮相戛纳,评委评分排在了比较高的位置,当时大家看完集体起立鼓掌5分钟,虽然最后没能拿奖,但也再一次证明,贾科长的电影里面发散的气质,承载了多少国内绝大部分人阴影面积下的尊严和精神。
很多人说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虽然大聪认为这话不能放在所有导演身上,但放在贾科长身上是完全不违和的。
贾科长的电影总是在刻画人物内心状态的同时,附带着对国内时代发展的思考,这一种思考是残忍和悲悯的,但只有这样,观众才能对中国大时代的印记思考得深刻和准确。
要真的看到《江湖儿女》的细节,起码要看过贾科长以前的电影,特别是《任逍遥》,《三峡好人》,《天注定》。
看了《任逍遥》,你会发现《江湖儿女》的巧巧,和《任逍遥》的巧巧不管从发型和服装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人设反了过来。
《任逍遥》的巧巧打心底想做大哥的女人,而《江湖儿女》的巧巧做了大哥的女人,但却想要平静如水的生活,命运给这两生花的人物,截然不同的人设背景。
但贾科长功力深的地方就在于此,虽然《任逍遥》和《江湖儿女》都是巧巧,人物的设定也截然相反,但却有着近乎相似命运,那就是深切之爱没有回应。
不管是哪个巧巧,最终都没能在自己认定的人中好好的爱一辈子,贾科长把这样一往情深的人物放在时代洪流下,更彰显出人物的宿命感。
《任逍遥》和《江湖儿女》的巧巧,不管开始人设多么的不一样,最终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同样的儿女情长,所以贾科长用了看似很巧合的手法, 把两位巧巧服装和发型锁定在了一起。
服装和发型作为人物的外在装饰,也是最能体现人所处的时代,这也侧面说明,那个时代那个城市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同样的印记和宿命,不管一开始大家多不一样,但最终可能都汇聚到一个深黑的点,怎么也站不起来。
所以,《江湖儿女》后半段巧巧去三峡找郭斌,又串到了贾科长的《三峡好人》里的女主沈红。
《三峡好人》剧情中,其中一条线说的是沈红到三峡的奉节,找寻她不告而别两年的丈夫郭斌。
大聪非常喜欢《三峡好人》,迄今还是认为这是贾科长酿得最醇厚的三峡时代众生相,而且经过时间的沉淀,《三峡好人》会越来越值得国人们回味和思考。
《三峡好人》沈红找寻丈夫的经历,就如同《江湖儿女》巧巧来三峡找郭斌经历相似,而且服装发型也是一模一样。
贾科长这样的操作,更是想通过几部电影去加深人物的宿命感,同时这也加深了江湖二字的注解。
很多人沿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出自程小东的《东方不败之笑傲江湖》,虽然贾科长的《天注定》和《江湖儿女》也有武侠气质。
但大聪认为,贾科长的江湖,说的是时代背景下的人生海海,也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中国人潮中边缘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包含了人的寻根,尊严,迷茫,压抑,找自己。
《江湖儿女》廖凡饰演的郭斌,甚至可以比作《三峡好人》中郭斌的前半生,虽然两个人物人设很不一样,但最终的宿命都有一种“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的落寞。
郭斌在转型中的中国浪潮中,属于失败的代表,做生意做什么亏什么,眼看着小弟一个个风生水起,自己却一无是处,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在少数,甚至在今天还在愈演愈烈。
在今天互联网时代下,前APP时代多少创业者还没登陆海滩就死在深海里,现在的自媒体内容创业,有多少人阅读还没到四位数,就不得不选择了放弃。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大家都看到好时代下光鲜的人物,但坏时代中的一些人和事,也应该出现在电影中,因为这样的社会才是真实的,这样才是被人们记住。
贾科长电影对时间锁定的关键词是音乐,在《贾想》中贾科长就聊起,他喜欢去感受那个时代该有的声音,不管是街道的叫卖声,还是电视的广告声,标志性的新闻,当时大家听得音乐等等,这些都有着显著的时代符号。
所以贾科长中的电影配乐,则更提现了一代人的记忆。在《江湖儿女》中,《浅醉一生》,《男儿当自强》,《Y.M.C.A》,《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上海滩》等等,有柔情似水的,有豪迈的,有洋气的。
这些歌曲杂糅在一部电影中,如同千禧年的中国,港澳台海外的各种新鲜事物,迅速涌进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在《江湖儿女》中也用音乐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影片中赵涛,廖凡,徐峥等人的演技,那是没的说的,他们都是以最好的状态去呈现贾科长的导筒下的众生相,特别是赵涛,作为贾科长的内人,已经完全融入贾科长的电影中去了。
在今天众多商业电影的包围下,都是大叙事大事件带来的快感,当然这样的电影能带动更多的情绪和欢乐,我们需要这样的商业片。
但我们也不能放弃电影泥土上那一方寸的沉淀,那片沉淀需要开出属于我们国人阴影下的鲜花,我们需要贾科长这样的导演,为我们记录下时间印记的大多数。
最后,大聪还是用贾科长在《贾想》中的一段话做结束吧: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
关注《大聪看电影》,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