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案嫌疑犯坐在FBI的审讯室已经4个小时了,FBI确定他在某个教堂埋下了炸药,但他们始终没能撬开嫌疑犯的铁嘴,无法得到确切的埋藏地点。所有人束手无策,直到莱特曼博士坐在疑犯面前。只是问了嫌犯几个问题,只是盯着他细碎的表情,甚至都不需要回答,两分钟后他已经找出了炸药的安置点。这是热播美剧《Lie to me》的开头。整部《Lie to me》的剧情都围绕着对人类“微表情”的剖析而产生:表情不可能掩盖谎言,而人类情绪在表情上的反应其实是不受文化影响和地域限制的,是全人类共通的。1/25秒的表情变化,就能暴露你的真心——这是该剧的核心内容。
有媒体报道,这部电视剧在美国收视狂飙,超过3000万人。这是类型剧中的类型剧,而它的灵感之源就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专家保罗·埃克曼。这部电视剧几乎可以看做是他的半自传,剧中人物莱特曼博士的原型就是埃克曼博士。一部商业电视剧仅仅基于一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和研究成果,此前还未出现过。
1934年,保罗·埃克曼出生于华盛顿。14岁那年,母亲死于躁郁症。这几乎和《Lietome》中的情节重合,剧中的莱特曼博士一遍又一遍地回放母亲自杀前的录像带,从她的细微表情中捕捉轻生的前兆。
也许正是因为母亲的死,才让埃克曼投身于心理学。15岁,埃克曼进入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在那里几乎读遍了弗洛伊德的所有著作。
24岁,埃克曼进入军队,成为新泽西州迪克斯堡的首席心理学家。
1966年,国防部给了埃克曼一批未经申请的自由经费,这笔费用非常丰沛,足够他做5年的研究。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表情和姿势都是受文化影响的,一部分心理专家则认为:表情和姿势是全人类共有的。埃克曼认为,可以用这笔经费来平息这场争论。他第一时间联络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的神经学专家卡尔顿,后者当时正在研究石器时代文化并且在新几内亚一个完全与现代文明隔离的部落拍了纪录片。
埃克曼请卡尔顿代为拍摄新几内亚原始部落人类的表情照片和纪录片,他们未曾为现代文明所侵扰,仍然保持着人类最原始天真的表情。卡尔顿和他的专职摄影师拍摄下的胶片长达10万英尺,而埃克曼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整理和研究这些照片。他发现,10万英尺的胶卷里所记录下的原始部落人类的表情没有一个他不曾在文明世界里看到过,可见,无论基于怎样的语言和文化,基由情绪引发的面部表情的抽动是一致的。
既然人类的面部表情是共通的,那就应该可以有一个科学的方法将这些表情整理分类。这便是埃克曼后来的研究成果——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人脸部的肌肉有43块,可以组合出1万多种表情,其中3000种具有情感意义。埃克曼根据人脸解剖学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运动单元(AU),比如第12号AU包括两块颧肌,第6号AU则是眼外侧的轮匝肌。分析这些运动单元的运动特征及其所控制的主要区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表情,就能得出面部表情的标准运动。面部编码对表情的捕捉准确率高达90%。
如今这些面部表情的肌肉运动成了动画片绘画者们的参考标准,埃克曼是皮克斯和工业光魔等动画工作室的情绪表情顾问。
除了面部编码之外,埃克曼的另一个重要成果是“微表情”——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做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很容易暴露情绪。
将面部编码与微表情相结合,正好可以用来测谎。这正是美国国防部、联邦调查局、中情局等机构找埃克曼寻求合作的原因,也是美剧《Lietome》的创作源泉。各式各样有待测谎的人员:恐怖分子、群体事件制造者、走失孩子的父母、超市员工、杀人嫌犯、扑克选手……都成为埃克曼乃至莱特曼评估的对象。为了帮助特工和警察识别危险人物和恐怖分子,他还专门受聘为他们进行了面部编码的培训。
现在,保罗·埃克曼已经76岁,他的书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他还制作了网络课程,在一张价值20美元的光盘或12美元的网络课程协助下,你能很快揭穿谎言。
教你看表情
○叙事时眼球向左下方看,这代表大脑在回忆,所说的是真话,而谎言不需要回忆的过程;
○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逃跑反应——血液从四肢回流到腿部(做好逃跑准备),因此手的体表温度会下降;
○真正的吃惊表情转瞬即逝,超过一秒钟便是假装的;
○撒谎者不像惯常理解的那样会回避对方的眼神,反而更需要眼神交流来判断你是否相信他说的话;
○说谎者在说谎前会眼神飘移,在想好说什么谎后会眼神肯定,如果你冷静地反驳,说谎者会再次出现眼神飘移;
○虚情假意不会有眨眼;
○描述一连串发生的事情,编造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的,能否流利准确地进行倒叙是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标准之一;
○男性鼻子下方有海绵体,摸鼻子代表想要掩饰某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