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战场,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杀机。
《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主人公杜拉拉,作为70后第一批进行外企工作的普通人,长相中上,受过良好教育,凭借自身努力,以及良好机遇在短短几年中当上了人事行政经理。
这本书的成功在于主人公的普适性,没有光环没有天赋没有背景,长相也一般。放眼望去,中国社会最多的就是这群人,他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却不甘于平庸。
而女性职场竞争的定位也符合了商业的运作方式:女性和小孩的钱最好赚。
书中一开始就提到,杜拉拉经历了一年国营企业,后转战民营,台企之后,最终在工作四年后进入外企,完成初步职业规划目标。
那么,杜拉拉在外企职场那一套是否适用于现在劳动力最为密集的同为500强的国营企业呢?
一、争取资源能力
杜拉拉刚入DB(书中外企名称)时,机会非常不好。老板李斯特能力不足,只想混到退休,顶头上司玫瑰任性,关键时刻装病,只能自己以“借调”身份,在广州上海两边飞,顶住压力完成上海办装修。
这时候杜拉拉只是个刚入职场的老黄牛,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并且还对老板5%的加薪感激不尽,并不懂得衡量这时候手上的筹码,更不知道去提要求。
那么是否有了筹码,就一定能提要求呢?
在国企,这可能很难。
首先,国企对于重点项目的预算管控相对宽裕,只要是符合流程,进行大型改造的项目,只要前期申报资料准备充分,一般都没有太大问题。
所以不会存在需要书中杜拉拉进行大量的预算削减,很强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资金到位,事情做起来也方便很多。
其次,国企的领导只要不犯过大的政治错误,一般都不会被开除。所以,不会存在杜拉拉老板担心她跑路导致项目黄了,影响自己安全退休这一问题。
而国企员工众多,岗位分工细致明确,每个人只需要做好螺丝钉即可。一颗螺丝钉损坏并不影响整个建筑的牢固。而任务只要完成就可以了。
最后国企的选拔制度很微妙,既看人情又看能力,还要排资论辈。并不会由于你不可或缺,担心你辞职就给你升职加薪。
因为整个企业的员工数量庞大,又不会经常流动,互相十分熟悉,气氛也都尽量平和。如若你过激几次三番向领导提要求,则更会招致不满,让管理层怀疑你的忠诚度,棱角太过分明,以后不好管理。
特别是在领导无职业危险时,你的要求很可能被看作没有政治意识的无理做法。
二、站队能力
虽说筹码交换这一做法在国企不可取,但杜拉拉的站队能力是一流的,这也是她升为经理的关键。
杜拉拉接触新的大型项目,每天加班到深夜,被总裁注意到以后,每当总裁来到她身边,她都会主动汇报工作,并且准备好一套说辞来让总裁了解进度。
而当总裁给她“上课”时,她都会用笔记本记好,仔细揣摩总裁的话。不仅做好了本职工作,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
她也会主动“示弱”,在自己老板推诿不做决定时,请示总裁。虽说有越级嫌疑,但是总裁却很受用。
这在国企工作中是升迁的关键。毕竟,你有能力是一回事,而让别人认可你有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我一个远方亲戚最近破格升为管理层,就是因为在部门建设中和大领导搞好了关系,被夸赞情商高有能力,是公司唯一的90后干部。
同时他也表示,升任管理层,工作很难开展,如若能让他带走几个以前部门的左膀右臂,则会轻松得多。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信任熟悉的人,当选人用人时,肯定会优先考虑。虽说不能保证能帮助自己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是至少不会给自己添乱,能保证和自己的步调一致,重点一致。
三、行事风格
杜拉拉个性强悍,凡事争取,很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必要时候也会挑战。
但是在国企,领导因为基本不直接涉足一线工作,一旦发生问题,绝对不会主动扛大旗承担主要责任,否则无法对上一级交代,自己的乌纱帽也很有可能不保。
这时,就必须有人要牺牲,背上铁锅,给领导一个台阶下。替领导担了责,日后才可能有领导回馈你的机会,当然,这也只是可能。
若按照杜拉拉的行事风格,连两地办公都难以接受,肯定不会随便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这在国企,可能很难混得下去。
不同的工作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只能说杜拉拉找到了属于她的一片天地,走到了人生巅峰,而我们普通人,在工作时还是要审时度势,切不可随便模仿书中情节,否则很容易“死”得很难看?
不知道各位读者有没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哟!
作者:于甘棠,爱读干货书,也爱写干货。愿于甘棠之树,站巨人之肩。微信:wanglivb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