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河北唐山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地震造成了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
2010年,冯小刚将小说《余震》拍成了《唐山大地震》,讲述那些地震后活下来的人心里长达十数年的心理创伤和痛苦。
现在的唐山人,大多数人活得都比较安逸,踏实,因为他们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我们看的是电影,而唐山人看的是自己的过去。
在灾难当时,有多少人,和电影里活下来的元妮一样,经历生死抉择,把自己也“杀死”在那场浩劫里呢?
所谓人人平等,男孩和女孩怎么不一样?为什么就重男轻女呢,我曾经也认为元妮救儿子是重男轻女,但是最近又重温了这部影片才发现,其实不止是重男轻女。
不只是重男轻女,那么就证明其实这是一个原因,当时那个年代的成年人,都是出生于40、50年代的,养儿养老,传宗接代继承香火,是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
即便是现在,还是会有一些家庭重男轻女,只不过没有当年那么严重,所以在我看来,元妮重男轻女,没有错。
其实大家在纠结元妮是否重男轻女的时候,都忘记了,她的眼神和视线很多时候第一时间都是落在方登身上。
从家里有电风扇开始,方达要求先吹,而方登则是拉过元妮让她先吹,懂事的让人心疼。
母子三人吹着风扇,感受了习习凉风之后,元妮起身去忙,本能的亲了一下方登的脸,然后转身走开。
其实很多时候,元妮都是比较疼爱方登的,而之后选择救儿子,也不是不爱女儿。
二选一,对于一个母亲来讲,本就是最残忍的事情,两个孩子都是自己辛苦怀胎十月亲手养大的,丈夫刚用自己的牺牲换回了她,还来不及痛苦,又要在两个孩子之间选择一个,当时,一个盖板压住了姐弟二人,撬起来一头就要压另一头,所以只能二选一。
“两个都得救”,这是元妮反反复复呢喃的话。
现实是,弟弟喊的声音比姐姐洪亮,方登几乎发不出声音,只能用石头砸出微弱的声音。
这种情况,正常人的判断大概都是谁的伤轻救谁,很明显弟弟的伤比姐姐轻,最后,元妮只能哑着声,说出“救弟弟”的话。
人,本就是感性动物,人的情感也很难琢磨透,很多时候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想的。
然而,偏爱,似乎是天下父母的常态,所以才会有现在独生子女拒绝父母生二胎的念头,无论二胎是男是女,那么父母都会分给他们爱,独宠和偏爱,你怎么选?
不知从何时起,家里有几个孩子的长辈,总会语重心长地安慰做哥哥做姐姐的,要让着弟弟妹妹。
“让”这个字可谓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他们只会要求哥哥或姐姐让着弟弟妹妹,却从没想过他们想不想。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姐姐”好像就意味着牺牲自己,就意味着责任,而在《唐山大地震》中,方登刚好饰演的是一位姐姐,家里只有一个苹果,家长会毫不犹豫给弟弟吃,家里只有一个读书的机会,家长也会心安理得的让弟弟去学习,原因就是姐姐就要自我牺牲。
“天生沾惹了长姐如母的气味”,这句话多戳人啊!
其实,如果就因为“重男轻女”来否定元妮对方登的爱,怕是有些不公平,相信倘若当时有第三个选择是要元妮去死换两个孩子活下去,妈妈怕是不会有半分犹豫!
活着的人,要更乐观的活着,才对得起那些死去的人,这是这部电影要传达给大家的意义,也是这部影片的结局!
大家对这个话题有怎样的看法?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