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农历一月悄然过去,生活不咸不淡的进行着。在普罗大众眼中,这一个月可以称得上平淡。此间能让全民热烈讨论的,似乎也只有两件事:情人节和《流浪地球》。
情人节年年都有,无非是商家们集体为情侣量身定做的狂欢节,早已没什么稀奇。但《流浪地球》这匹黑马的异军突起,让时下的电影市场霍然清醒:原来观众早已厌倦了粗制滥造的作品,用心和诚意永远不会缺少观众。
‘拍摄用的道具几乎全都是剧组自己手工制作的;光演员身上的机甲就重达80斤;8000张草稿,10000件道具制作,3000张设计草图,导演和编剧光是剧本就写了100万字;没有任何流量演员,没有当红的小鲜肉和花旦,等等’
可谁能想到,这部贺岁档的黑马曾经历过险些一度夭折的困境:由于演员表中没有流量演员,投资方中途撤资,拍摄一度陷入停摆,甚至于太空部分有近30分钟遭到裁剪。
就在制作陷入停摆的时候,前来客串的吴京毅然自掏腰包,“为了科幻事业,为了梦想”,不计回报地投了6000万资金,拯救了这部还在襁褓中的电影,这才有了我们后来看到的流浪地球。
说起吴京,他这样不计风险,忽视收益的投资早已不是第一次,早在多年前他拍摄《战狼》时,就曾经卖了自己的房子投资到电影中,初衷是想给观众看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而观众和市场最终没有亏待他。
不论是《战狼》还是《流浪地球》的成功,都是制作者们在粗制滥造横行的电影市场中的一次逆风而行。
这种成功乍看之下,是努力与奋斗的成果,但究其本质是它们的制作者们,拥有给予的能力,所带来的自然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能在艰难的环境,在逆风中砥砺前行,这本质上是拥有了一种给予之心。
大家总会习惯性地觉得,创业者、企业家是一种猎手,在商业丛林中搜索并捕获他的猎物,但不是这样的,创业者其实更像是农夫,他是拥有并给予的。他给予土地关怀和劳作,而土地则在适当的时候,回馈他以作物。
之前的二十年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乱象,不论是人心还是制度都一定程度上地浮了起来,我们被横流的欲望所裹挟,被一时的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世界的实相。
在这个世界,能量、情感、金钱,最高级的交互方式是给予与适时的回馈,其次是对等的交易,再次是欺骗,最坏的则是掠夺。
在过去的那些日子里,我们过分的歌颂了幸运和投机,我们把欺骗当成的聪明的标志,把明火执仗作为强者的专利来致敬。
但真正的规律从不曾被变更,它只是暂时性的被掩盖了。
世界真正认可的,从来都是给予和耕耘。
当观众受够了低劣的愚弄,代表着“农夫”的作品是如此迅速而又让人始料未及地被捧上了神坛。
能有这份成绩,根本上是因为“吴京”们、制作者们,不问风险,不问回报地凭着初心砥砺前行。
那为什么,在艰难中砥砺前行,需要一种给予之心呢?
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真正具备迎难而上的能力,一者是赌徒,一者是真正想要创造价值的人。
赌徒因为活在兴奋中,所以在他流干最后一滴血前,他可以一直无视路中荆棘所带来的疼痛。
创造者因为有能力有心量去给予,所以他能不在乎一时的得失与疲惫,一路上的荆棘只能让他的身体痛苦,但心却是始终坚定的,所以些微的荆棘远远无法让他退却。
但既然都是荆棘,远方都充满着未知,那做一个赌徒,又有什么不好呢?
《道德经》:”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了,不知常,妄作凶。”
自然界也好,人类社会与历史也好,都有它冥冥存在的规律。我们的世界从来都只宠爱那些发现规律并且遵照规律来行事的人。
而违背规律的人,命运会一次又一次的用厄运敲打他,直到他醒悟或流干最后一滴血。赌徒本质上只是索取者乃至掠夺者,他的获得是建立在他人的失去上的,纵使能有一时的风光却难保一世的福泽。
正所谓:福祸无门,唯人自召。
给予和正向,虽然还达不到最终极的高度,但无数先圣都曾指出,给予与正向,是一个很好的路径,它能指引我们接近道,接近规律,并且在这段旅途上不断获得命运的青睐与回报。
《道德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不就是给予吗?
创造了一个东西,我却不去想着控制它,有了巨大的成功,我也不惦记着倚仗它,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的得到我所应得的回报。
2000年前,战国时代,一代名臣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吞并了吴国,但因为发现勾践此人只可共苦不能同甘,随后毅然功成身退,携妻子泛游江海,虽然离开了庙堂,但却成了一代巨商。
试想若是他栈恋权势,舍不得自己的功绩,只怕早就和文种一样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了,又哪有后来名震天下的一代巨商陶朱公范蠡?
我们的人生是绵延伸展的,可以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但是没必要在哪里失去就在哪里讨回来。常常我们失去的东西,命运会在下一个路口加倍的给回来,前提是我们能正心诚意,能在挫折中反求诸己。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漫长的修行路,那么给予就相当于打坐,如果修行的目的是在于看到这个世界的实相,那么给予就相当于提高我们的视力。
为什么实相如此重要?
因为我们大家所有的苦恼迷惘皆由无明而来,家人之间相处由于一时看不清读不透对方乃至自己的真正想法和需求,而陷入琐碎。商业洽谈中,因为没有看清自己和对方,而付出了多余甚至巨大的成本。
名垂青史的名臣,为何在决策时能够明察秋毫,为何在部署的时候,能够一叶知秋,通过细节拼凑出全局,正是崇高的志向,正向的理念,生活中的修行,所共同涤荡出的智慧。
聪明跟智慧的表现很相近,而聪明最原本的意思就是耳聪目明,能看清能听清事情的始末原委。
把遮住眼睛,蒙蔽心智的东西一点点擦掉、放下,这便是修行,便是回归智慧。
我们目前面临的社会环境,正向跟给予,是最简单最好上路的方式。
佛家的出家人为什么常常教导在家居士要时常给予、布施?
光从现实意义上来说,给予可以让我们开始放下对得失的执着,当执着开始减少,我们才能真正面对生活、面对关系。
《庄子》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曾经有一个牌技很好的人,当他纯粹跟人切磋牌技的时候,很少能遇到对手,但是当有了赌注以后,就常常被路边的行人击败,当赌注变得很大的时候,即使是昏聩的老叟也可以时不时赢他。
生活中本该将注意力放在牌桌上的我们,不也常被得失遮蔽了心智,以致水准经常大打折扣。
给予,就是放下得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慢慢放下得失心,然后是争执心、嫉妒心、傲慢心。包容、大度、理解,则会次第升起,乃至最后智慧将在你身上的出现。
这种智慧升起过程在生命修行中,也是一步步靠近实相的过程。
而抓住实相的最初体现,就是世俗中人在事业上取得的相对成功:试想如果吴京和郭帆在《流浪地球》的制作中,如果更多得被如何盈利,如何缩短周期的问题束缚了手脚,那么会有后来那些充满厚重感的画面吗?会有被誉为里程碑的《流浪地球》吗?
修行对我们世俗中人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既不把生命托付给来生,也不把轮回作为信仰,为什么还要修行?
修行的意义在于,我们是想生存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还是被迫挤在一个满是冲突的工作、生活关系里。在于我们是否已经意识到,我们身边吸引来的人和事,实际上与我们的想法、念头、价值观,息息相关。在于我们是否发现了生活中的不适,并愿意为挣脱与改变而努力。
修行的开端就是慢慢的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人不成功的原因,就是太尊重自己了。如果我们永远把自己关在一个小我上,那么迎接我们的,将是整个世界的背影。
从“小我”的藩篱中逃离的开端,就是开始试着去给予。
它也必将是未来的社会,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