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三个信号,值得细品。
《翡翠恋人》出品方起诉郑爽。
一部郑爽和李钟硕主演,2016年后至今不知下文的电视剧。
《我爱喵星人》正式定档3月14日。
一部吴世勋与吴倩主演,2016年搁置后终于等来下文的电影。
以及2月22日《新闻联播》报道:
2021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为实现共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韩国放送公社(KBS)22日以视频方式签署合作协议。
不难推测——中韩影视即将破冰。
为什么说推测?
因为这道冰,你没见过它的明文,但是又实实在在地横在我们面前,改变了潮流的方向。
限,限住了什么?
这翻过去的5年,也是该装订成册的时候了。
01
“韩流”受阻于2016年。
2016年8月1日,原定出演郭敬明新剧《夏至未至》的韩星李贤宰未能出现在该布会上,后来他的名字也从演员表中消失,被认为是限令中枪第一人。
△ 当时的北京发布会已没有他的身影
很快,多米诺的骨牌接连倒下。
宋仲基遭《蜀山剑侠传》换角,传闻中的一亿片酬泡汤;《我就是歌手》中走红的黄致列,退出综艺《爸爸去哪儿》;EXO原定于8月举办的上海站演唱会宣布取消。
9月之后,便再查询不到韩星来华演出的消息。
韩剧从此也在各大平台上销声匿迹。
比如腾讯购买的韩国电视剧《W-两个世界》遭遇停播,而原定于8月和10月中韩同步上线的《步步惊心:丽》和《师任堂》也没了下文。
受波及的还有一众追赶韩流热潮的中韩合拍电视剧。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韩合拍的电视剧有53部,其中大部分已经拍摄完毕,这些剧的制作成本最低都在5000万以上,53部总成本将近30亿。
那么韩国娱乐行业呢?
痛感明显。
2014年,韩国大型电视台对中国的版权销售份额就超越了日本,并且差距不断拉大。
2016年以前,中国占到韩国海外版权市场的80%-90%,平均每集电视剧在中国可以卖到30-35万美元的价格,是日本市场价格的三倍。
还有报道称,韩国SBS电视台单是依靠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就还清了欠下的300亿韩元(约1亿8千万人民币)债务。
这样的兴奋很快被打断。
中国市场停止引进后,短短几天内韩国娱乐界四大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市值总计蒸发361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2亿元左右)。
仅2016年三季度,韩国韩流企业的股价平均下降了14%。
蛋糕被切去一大块。
“钱多速来”的日子也不再。
可这样的痛是对于谁?
“资本”。
也就是现在我们的观众遇到流量,遇到烂片,张口闭口就要骂它败坏娱乐圈的那个“资本”。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痛恨“资本”,那么韩国“资本”的受挫,对韩国影视行业来说是好还是坏呢?
作为一个普通的影迷。
与其操心韩国娱乐公司的股价,我们不如看看,这5年来,被抵挡在外的韩剧(片)都怎样了。
02
“韩流”始于千禧年。
中央8台引入了一部韩剧,哭倒一大片人的《蓝色生死恋》。
车祸、癌症;情侣,兄妹;青梅竹马、久别重逢;陪跑男二、恶毒女配......
这部剧的试水成功,引发了《冬季恋歌》《天国的阶梯》《人鱼小姐》等剧纷纷赶往内地市场。
而这些剧的共同特色就是:悲情。
一个个悲剧身世、遭遇的设定,虐死人不偿命。
但又正对观众口味,一虐一个准,塑造出无数观众对于韩国影视的最初记忆。
市场的迭代下,韩剧也在蓄力转变。
2005 年,以《浪漫满屋》《宫》为代表的玛丽苏爱情喜剧取代悲情虐恋,再次俘获一票东亚观众。
尽管风格由虐转甜,但韩剧的内核却依然没改变过。
归根结底,都是打造一部爱情童话,满足观众的幻想。
△ 2009年《花样男子》
直到2016年,韩流的飓风仍在加速席卷。
那些年,“老公”们是风水轮流转的韩国欧巴。
△ 李敏镐、金秀贤、宋仲基
就连中国“哥哥”们,也需要出口转内销。
韩庚在韩国受训出道成为顶流后回国发展,成为第一代的“小鲜肉”。
再后来。
内娱顶流吴亦凡、鹿晗、黄子韬、张艺兴,合称的“归国四子”也回国。
韩国不仅是流行文化的批发市场,也是内娱壮大前培养出第一批人才的摇篮。
从那时起,国内公司已经发现。
韩流不一定需要“韩”。
将同样的内核和套路,换上一副更亲切的中国面孔,我们也能包装出自己的顶流。
也就是说,我们或许能阻断“韩流”吹来的方向。
但韩流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更换外壳,在内娱市场完成了自产自销的内循环。
甚至更进一步问。
我们阻断的“韩流”,是什么?
03
Sir不止一次在后台看到有朋友吐槽。
韩剧太腻歪,看了就烦。
必须要说,这种看法是事实,但也只是部分的事实。
因为“韩流”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
它本身也会更新迭代。
拖沓、狗血、玛丽苏,确切地说,是上一代热播韩剧的特点。
韩剧以“长篇巨作”著称的年代。
属于《人鱼小姐》(164集)、《大长今》(54集)、《妻子的诱惑》(129集)。
这几年来,韩剧的体量早已完成“美剧化”。
十多二十集是常态,很少还能看到上40集的韩剧。
反而。
是我们的国产剧,越拍越长,不够长的也内容注水,一集当两集剪。
创造的呢,是一个个“数据神话”。
至于言情偶像剧。
不管韩剧还来不来。
这五年间,霸总、狗血、玛丽苏……我们的屏幕上又何曾少了它们的身影?
在韩剧退场后。
国产剧迅速掌握了韩剧的财富密码,填补了空缺的生态位。
其实,韩剧的冗长、狗血。
不光中国观众厌烦,韩国本土观众也越来越不吃这一套,韩剧为了要抓住观众,到了不得不改弦更张的地步。
无法将版权卖到中国后,意味着韩剧不太能像从前一样,靠炮制偶像赚得盆满钵满了。
这也迫使韩剧,加快了转移阵线的脚步。
爱情片“见底”了,那就去挖掘其他类型的故事。
比如现实主义题材的《秘密森林》。
由一桩杀人案展开,展现韩国政治体系中的腐败现象,并通过角色追查拷问腐败的根源,对韩国司法体系大胆提疑。
全剧信息量巨大,节奏快,没有多余冗赘情节。
一不留神就得按下后退键。
还有职场题材的《未生》。
一部职场剧的正确打开方式,豆瓣9.2,被称作“工薪阶层职场教科书”。
以及继电影《釜山行》后,将欧美丧尸题材成功本土化的《王国》。
去年的《梨泰院Class》,再次刷新了我们对韩剧的认知。
爱情、犯罪、悬疑杂糅。
在套路的基础上颠覆套路,兼得爽与颓废。
过去的5年,恰恰是韩剧加速更新换代的5年。
被限制住的。
反而是很多人对于韩剧的视野,好像始终停留在了2016年以前。
这5年来,变化的何止韩剧。
在好莱坞,电视明星和电影明星曾经有着明显的分野。
但随着凯文·史派西2013年的《纸牌屋》爆火后,大牌影星出演美剧成了家常便饭。
电视剧迎来最好的时代,背后是观看方式的转变(从电视屏幕到手机、平板屏幕),以及流媒体的入场。
2018年艾美奖,Netflix以112个提名数超过HBO的108个提名,18年来,第一次把HBO拉下艾美奖提名数第一宝座。
在华语范围内,台剧,也早就不局限于我们过去印象中的土味台偶。
2019年占据华语剧评分前三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想见你》《俗女养成记》,不同题材和风格,争奇斗艳。
这是否也与韩剧转变的步伐异曲同工?
04
说摆脱韩流的这5年。
是内地影视闭门造车的5年,当然有失公允。
我们的国产剧没有想过求变吗?
虽然今天上网看剧已经成日常,但在5年前,网剧仍然是粗制滥造和小打小闹的同义词。
但也正因为这份不起眼。
网剧成为一片野蛮生长的乐土。
2015年,《心理罪》《无心法师》上线,让人眼前一亮的犯罪和灵异元素,不敷衍的品质,很快为网剧正名。
2017年,《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双雄对垒,让罪案剧迷大呼过瘾。
但这阵网剧的偷欢没有维持多久。
2016年,线上线下开始“统一标准”,网剧不搞特殊化,尺度上比起电视剧也就没有了突破的空间。
而在这方面,韩剧没有受到限制,反而乘上了网播剧的东风。
由Netflix出品,韩国制作的《王国》、《甜蜜家园》、《人间课堂》。
题材上百无禁忌。
求新,求变,为的是用独一无二的内容,将观众吸引到自家平台上来。
而韩剧,也不再依赖向电视台卖版权这一种模式。
通过Netflix,实现文化输出的全球化。
当然。
Sir不是说不背靠Netflix就没有出路。
也不是说国产剧在题材上没有新的探索。
古装悬疑《长安十二时辰》,扶贫乡土《山海情》,暗黑犯罪《隐秘的角落》。
只要质量优秀,观众一定不吝于给出掌声。
而是要说。
不论国剧、韩剧还是美剧。
都处在变革的关键期,是真正的“当打之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谁与谁都不是对立或孤立的存在。
而是在不断的交流、较量和相互借鉴中,像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彼此共同创造新的记录。
在这个时候。
谈限制与隔绝,真的会有效吗?
毕竟,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因为你的刻舟求剑,而停下变化的脚步。
无论乐不乐于承认。
一个事实是,韩国文化或许暂离了我们,却越来越在世界上受到瞩目。
三大国际电影节上。
华语电影有多久没出现过90年代的这些盛况。
△ 《霸王别姬》得金棕榈,葛优、梁朝伟得戛纳影帝
反倒是韩国电影人从影后,最佳导演,一路拿到最高荣誉金棕榈。
更不要说。
全世界现象级,创造了历史的《寄生虫》。
失去中国市场的韩流。
是否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风头吹得越来越劲了?
我们可以拒绝韩流。
但拒绝掉的,只能是树新风后的韩流。
挡不过“过时韩流”的穿堂风。
2018,被称为国产偶像选秀元年。
但这“元年”,怎么看起来似曾相识?
△ 上图《101》下图《练习生》
节目形式是看齐了,但选手呢?
近期,《青春有你3》和《创造营2021》同时开播。
网友最直观的感受。
看到了吧。
限,是观众视野的一道屏风。
也是业务态度滑坡的一道护城河。
于是他们能够敷衍,能够理直气壮。
因为他们知道——你们不看我,也没有别的选择。
这“好日子”。
是不是也该到头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