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舞台上可谓是人才辈出,说起央视主持人,董卿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当家花旦,但有一个人可与她相媲美,那就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朱迅。
朱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全能型人才,她除了做主持人以外还会剪辑视频,写剧本。
她站在舞台上优雅端庄,谈吐幽默,从做节目以来,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很多人看到的是她在舞台上的风光无限,可不曾想,在风光的背后,她也曾经经历过种种磨难,在日本留学时曾两次患癌(血管瘤),经历了多年的抗癌时光。
结婚后,她不辞辛劳主动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婆婆曾在节目中多次提到:“她这辈子最幸福的就是有这么一个懂事孝顺的媳妇”。
但母亲多次离开她,成了她一生打不开的心结。她曾多次在心里问:“妈妈,你爱我吗?”
朱迅,1973年9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朱迅出生于五口之家,她有两个姐姐。
她的父亲叫朱荣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华社的国际主编,驻外记者。
母亲叫赵瑞云,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
在她们很小的时候,母亲就陪着父亲出国,姐妹三人从小和姥姥住一起。从小学到大学,母亲陪伴她的次数屈指可数。
由于父母强大的良好基因,再加上从小独立自主的朱迅,从小就伶牙俐齿,能言善辩。
14岁的朱迅就展露了少有的主持天分,应邀去担任中央电视台《我们这一代》的小主持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她竟毫不怯场,表现得落落大方。
15岁时,她在《摇滚青年》里饰演“小小”这个角色。
影片上映后反响很好,朱迅一下子就红了,片约不断,她又接着出演了《生命中的好日子》、《梦回青岛》等电视剧。
同时,电影学院也抛来了橄榄枝,她本能在娱乐圈大展身手,可谓是前途无量,可17岁的朱迅却放弃了成为明星的成名之路。
朱迅是一个好强的人,她的大姐,二姐都出国留学,她绝不能让自己落后,于是她选择去日本留学。
1990年,高中毕业的朱迅带着一学期的学费独自去日本东京求学,爸爸妈妈在她去日本之前,就和她约法三章,她们绝不会给他任何帮助,所有开销都要她自己承担。
由于家里条件不富裕,母亲告诉她:“如果你要去留学,家里不会给你一分钱,家里没有多余的钱供你出国”,母亲这一番心凉的话,朱迅还是毅然踏上了外国求学之路。
在日本待了不长的时间,她从北京带过的钱交完学费就所剩无几了。
因此,她必须要想办法赚钱,在空余时间,她做了端盘子,打扫厕所等各种兼职,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后来,她在自己的自传《阿迅》里写到:“第一次发现钱是那么的重要。”
一次,在朱迅打扫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桶打翻了。
这时一位穿着特别漂亮,看起来是有钱有身份的老太太走过来,由于她没看到地上的水,结果脚下一滑,向前栽去.....反应灵敏的朱迅马上抱住了老太太。
为了避免投诉,当时与朱迅一起打扫的清洁工害怕极了,按着她的头连忙给贵妇道歉赔罪。
但朱迅却倔强地不低头,日本贵妇于是招呼她过去,从手提包里掏出两个饭团递给她,小声说:“可怜的”
在日本摸爬滚打一年后,朱迅的日语水平突飞猛进,达到了与当地人正常交流的水准,并考上了亚细亚大学经营学系
但为了支付一年120万日元,约12万RMB的高昂学费,她又开启了“拼命三娘”的战斗模式。
为了支付学费,她一天打好几份工,学习也非常繁忙。
由于压力过大过度劳累,长期营养不良,她很快就病倒。
为了省钱,她去了一家小医院检查,检查出得了血管瘤。
大夫严厉地说必须动手术,她动了两次手术,都是在同一个位置上,特别特别疼。
第一次做手术,朱迅没有见到母亲,在异国他乡的朱迅独自一个进医院接受手术,躺在病床上的她渴望能见到母亲,但是母亲没有来看望她。
出院后,朱迅依旧打工赚钱,忙于学习,在高压之下,血管瘤再次复发,朱迅第二次到医院做手术。
这一次,母亲买了一个西瓜来看望她,但母亲只待了半个小时,就匆匆地离开了。
在采访时,朱迅伤心落泪地说:“母亲只陪我半个小时,就说要走,我痛得吐不了籽,于是就把籽咽下去,在半夜里疼醒,饿了再吃一口”。
刚刚做完手术的朱迅最需要母亲的陪伴,但母亲说走就走,那一刻,母亲走出房门的背影成了朱迅一辈子倍感冷酷的记忆。
很长的时间,朱迅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妈妈冷酷无情,不留下来照顾自己。
出院后,朱迅咬牙过着艰难困难的生活,但是却迎来了转机,朱迅读大二时,NHK电视台招人,朱迅就报名参加,并凭借过硬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得到了一个去电视台实习的机会。
从小语言天赋就很好的她,很顺利地成为《中国语讲座》节目的主持人,每天同一时间,电视机前有50万人跟她学中文。
7年间,朱迅红透了日本的半边天,并被日本新世纪中文电视台评为“在日杰出华人”。
就在朱迅拿到硕士学位的第二年,在日本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和姐姐通电话,得知父亲病重,母亲身体也出了问题。
27岁的朱迅经过一番挣扎后,放下了在日本所拥有的一切名声和资源,选择回国,照顾父母,从头开始。
这时经纪人力劝朱迅:“你冷静点儿,冷静点儿!”
朱迅说:“如果没有了他们,我的事业,我拼来的荣誉,挣来的钱,一切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2000年,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招聘主持人。朱迅报名参加考试,在激烈的竞争中,她一举夺魁,获得了第一名。
她特别高兴以第一名考进中央电视台,但是她又特别失落,因为她背不下太多的词。
由于10年的外国生活,朱迅对汉语变得陌生,丢词、忘句等一系列失误后,朱迅的工作从台前转到幕后。
那时,65岁的母亲退休回国,成为朱迅中文学习的老师,在母亲生病住院时,也不忘记辅导朱迅。监督朱迅读人民日报,古文观止通鉴,背古文。
由于母亲的帮助,朱迅汉语突飞猛进,很快就成为《正大综艺》、《周末喜相逢》、《神州大舞台》等热播节目和大型晚会的主持人。热情洋溢的她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突然提出要离开北京,一个人去加拿大找大女儿,朱迅特别不理解母亲宁可一个人住在加拿大老年公寓,也不愿和她住在一起。这成了朱迅心里的痛,打不开的心结。
此时,朱迅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留下来和自己生活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母亲却执意要离开她。
在机场,母亲义无反顾,头也不回地往前走,站在送机口的朱迅望着母亲的背影,多么希望母亲能够留下来。
从那时起,母亲长期在加拿大,只有有事的时候,母亲才会回北京和朱迅住几天。
2015年春节前,母亲从加拿大回到北京,朱迅以为母亲会和大家一起度过快乐的春节,但让人难以想象,过年的饺子刚刚吃完,母亲宣布第二天将离开北京。
朱迅说妈妈笑得特别灿烂,嘴特别甜,但干出的事特别绝情。
母亲的一次次离开,让朱迅失望难过,但幸运的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她遇到了爱她的好丈夫,这个人就是王志。
王志出生于湖南,曾是湖南台和央视《东方之子》的主持人和记者,面对面的制作人。
王志第一次见到朱迅就知道朱迅是适合过日子的女人,由于工作原因,两人越来越熟悉,他对朱迅也是越看越喜欢。
一天,他鼓起勇气对朱迅说:“我可以请你吃一顿饭吗。”朱迅欣然同意了。
2003年,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主持人王志凭着高度的责任感与全民抗击“非典”,就在这时,朱迅觉得这个男人很有责任感,使他产生了好感。
不过真正让女神下定决心的,还是这个男人在她父亲生命垂危时候的表现。
当时,就在父亲要做结肠癌手术的前夕,朱迅接到台里通知要去阿根廷出差,本来朱迅想请假不去了,这时王志却让她安心工作,主动提出照顾父亲的意愿。
朱迅离开后,王志推掉了自己的工作,请了很长时间的家,负责照顾朱迅父亲。
王志无微不至,尽心尽力地照顾朱迅父亲,擦屎端尿,擦身体,把朱迅父亲照顾得很好,毫无怨言,王志就获得了一家人的信任。
后来,她跟着王志回到湖南老家的小镇,那时还是土坯房,非常贫困,看见这一幕,这对于一个城市女孩来说太震撼了。
当时她就想,一个男人能从一个小地方走到央视,取得今天的成绩太不容易,这辈子跟定他了。
2004年,王志向朱迅求婚,朱迅傻傻地问:“你有病吗?”
王志幽默回答:“除了牙齿有病,其他地方都没有病”。
朱迅说:“我婚后不进厨房不洗碗行吗”,王志表示你开心就好。
两人恋爱到结婚不足100天,就领证结婚了,没有钻戒,没有婚礼,十分低调。
婚后,朱迅搬进王志40平米的小出租屋,虽然清贫,但王志对朱迅十分疼爱和尊重。
有了丈夫的陪伴和支持,朱迅和父母度过安定最幸福的几年,但是不久后,父亲病情恶化,永远离开他们。
在节目中,朱迅曾经谈到过自己一生的遗憾:“父亲住院时,他想要回家,多次拔管,但是朱迅没能让父亲立刻回家“
正当朱迅还悲痛于父亲的离去,让朱迅意想不到的是母亲的绝然离开,独自一个去加拿大找大女儿。
朱迅很不解,直到有一天母亲才解释到:当年自己是新华社记者,社里规定不能随意离开,朱迅生病时能去看已经是抽了空。(她母亲说的这句话让我很是疑惑,即使再忙也不能请假去陪伴女儿几天吗?)
后来自己去加拿大也是因为朱迅收获了幸福,王志对朱迅很好,小两口很恩爱,她很放心,而大女儿则孤身一人在加拿大。
朱迅和王志结婚不久后,他们儿子王法出生了。
婚后,朱迅在事业中是女强人,在家中确是背老公宠爱的小公主。
他常常这样说:“我们家里有两个小孩,对儿子放心,但是对女儿(朱迅)却不放心。”
朱迅前半生经历艰苦,才换来后半生的幸福,这就是所谓的先苦后甜。
母亲一次次地离开,让她悲痛欲绝,但是她很善良,她没有因为母亲的离开而憎恨母亲。
朱迅一人独在异国乡,处于绝境时,她没有退缩,坚强的意志让她一次次成长,她的努力不懈,锻炼出强能力,所以才有幸遇到这么优秀的丈夫。
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你不优秀,怎么会遇到优秀的人。世界的不公平才能让你变得强大,停止抱怨,努力吧!所有女同胞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