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汉语中的“中国”一词,最早指西周 京畿 地区,后演变为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 中原地区 ,中国以外则称为 四夷 ,所谓“天子有道,守在四夷”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
中国地图
北京:源自明朝,当时明成祖朱棣将京城由南京迁往北京,实行的是两京制,一南一北,明朝未改名之前叫做北平。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 称大都。
天津: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上海: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滩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重庆: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
内蒙古:本事部落名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以后,凡是和蒙古部族同一语系的民族统称为蒙古。蒙古的内外之分,是在明清时候逐渐形成的。呼和浩特:蒙古语的汉音译,本意为“青色的城市“。
河北:即为河之北,黄河之北。石家庄:民国时候将所在地区石庄、休门,合并成为石门市,1947年改名石家庄。
河南:即为河之北,黄河之南。郑州:“郑“最初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候的郑国,后来被韩国灭国,迁都于新郑,以后有郑县、郑州的叫法。州,乃古代行政地区,本意就是建在河边的城市。
辽宁:辽字的最初来源为位于东北的辽河,1929年改奉天省为辽宁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沈阳:由于沈阳地处沈水(浑河)之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统方位论,即“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故改沈洲为沈阳。
黑龙江:由于境内所在的黑龙江而得名。哈尔滨:满语的音译,本意为扁状的岛屿。
吉林: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长春:嘉庆五年(公元1800)为了管理流入此地的汉人,在此设立了“长春厅”,后于光绪十五年升为“长春府”。从此长春”这个地名便在东北大地上正式诞生了。而长春之本意,来自古老的肃慎语“茶啊冲”,汉语音译。
江苏:出自江宁和苏州两个地方,分别取了前两个字。江宁意为长江地区安宁之意,苏州来自姑苏山,在隋朝改吴州为苏州。南京:本名金陵城,后在朱棣迁都之后,和北京的取名相同,一南一北。
浙江: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杭州: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而杭在古代写作“邟“,或”航“,意为水城,航行之意。
安徽:取自安庆和徽州,安庆即为吉祥之语,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平镇方腊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合肥:源自西汉,出自淝水河,河水分两支,最后合交余此地,故合淝,又称合肥。另一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施合于肥,故曰合肥”的本初取意。
福建:因境内有福州、建州两府,各取其首字而得名。福州: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有吉祥之意。建州:东汉建安初年,设置建安县,也是建州中建的来源,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建安郡为建州。
江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南西道。本意为长江以南地区的西部。南昌:元朝1363年,本名洪都,改为南昌,寓意“南方昌盛“。
山东:山的东边,山为崤山、华山或太行山。济南,济水河的南面,最初名字来源于汉代。
山西:山的西边,山为崤山、华山或太行山。太原:太有大、极之意,原是平地的意思,太原,即为很大的平原。最早出自秦国的太原郡。
湖北:湖的北边,湖为洞庭湖,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武汉:取自汉口、武昌的两个地区名称。汉口,即为汉水的口岸,武昌,元代时候改鄂州为武昌,有武功昌盛意。
湖南:湖的南边,湖为洞庭湖,最早出现于康熙年间。长沙:最早源自秦国设置的长沙郡,得名于古代天文学中的长沙星,由于该地与长沙星对应,故名长沙。
广东:即广的东面,而这里的广即为广信,“广信”之名,取自汉武帝时“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广州:三国东吴时代,新设的州府,来自其中广字来自广信的广。
广西:即广的西面,而这里的广即为广信,“广信”之名,取自汉武帝时“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南宁:元朝泰定元年(1324年)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
海南: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海口:海口市位于海南岛最大的河流—南渡江口西侧,地处南渡江的出海之口,故取名为海口。“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海口浦),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四川: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区分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广元)、夔州(今重庆奉节)四路,合称“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由此得名。成都:据《太平寰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取周王迁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蜀都。
贵州:宋代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所以,贵字可能出自普贵,且有吉祥之意。贵阳:源于贵山,因为山南为阳故名贵阳。(由于宋代所说贵州即在贵阳一代,所以贵山中的贵亦出自贵州的本初含义)
云南:汉武年间,彩云见于南中,谴吏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另一说,云岭以南的地区,云岭因为海拔高,山上云多而得名。(个人偏向第二种,第一种有些玄乎)昆明:““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
西藏:宋元时候,称之为乌斯藏,这个藏字就源自此处,由于西藏地处中国西边,故而叫西藏。拉萨:为藏语的音译,本意为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
陕西:据《国语》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原”(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原以东曰“陕东”,由召公管辖;陕原以西曰“陕西”,由周公管辖。西安: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义,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后有大兴、奉元的叫法,唐朝时改回长安叫法。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安”字亦有取自长安的含义。
甘肃:甘州、肃州名字中各区一字而来。甘州,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恭帝元年,据记载,此地有甘峻山,甘泉的记载,并且酒泉名字因“泉甘似酒得名”,所以“甘”字来源此处,即有甘甜之意。肃州,仁寿二年(602年),从甘州分出,始置肃州,肃州名始于此。至于“肃”本身含义,没有记载,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这一块地处边境,难以治理,有“肃清安宁”之意。个人以为,参考甘州、凉州,可能与地形有关,有“肃杀”之意。兰州: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金城郡为兰州,置总管府。因城南有皋兰山,故名兰州。
青海:因其境内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即青海)。所以,严格意义上把青海湖叫青海湖是错的,本意中就有海的意思,后来发现是个湖,故名青海湖,应该叫青湖才对。试想,既然青海省因为青海湖而得名,为何不叫青海湖省而叫青海省呢?当然,计较这个没有多大意义的。西宁: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前凉张轨进军青海省会西宁置西平郡,将其纳入凉州版图,属凉州,领四县西都、临羌、安夷、长宁,归凉州统治,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州,有“西陲安宁”之意。
宁夏:元朝,在西夏国故地设西夏中兴等路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设宁夏府路,宁夏由此得名。所以,宁夏中的“夏”,取自当初在此地建立的西夏王国,而宁有安宁意。银川:川本意有河水的意思,或指的是高山间平坦的长形地形,银者,既有银白色之意,象征着富饶美好的意思。一种说法是“宁夏土质碱性最重,地面常呈白色,故宁夏古名‘银川’,支持的人较多。还有说,城中流过黄河水,银光闪闪,康熙年间宁夏人解震泰在《游贺兰山》诗中,就有“连山似奔浪,黄河一带宽。城廓渺如舫,银川亦寥廓”。我个人比较倾向,后面这种说法。
新疆:有新的疆土之意,叫法最初来自清朝乾隆。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古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台北:即为台湾的北面。
香港:一说,和香料有关,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二说: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我个人偏向第一种说法,觉得第二种稍稍有些站不住脚。海上水手,多是运输,见过海洋,当然也见过大江大河。香港的最大的江河就是深圳河,深圳河出自内地,肯定早有名字,而溪水香甜,以水手的见识,叫香溪足矣,为何叫香江呢?是有点说不过去的。
澳门:澳,本意为停船的地方。澳门古称濠镜澳,“澳”即源于此。在《澳门纪略》中称“豪镜澳之名,著于《明史》。其曰澳门,则以澳南有四山离立,海水纵横贯其中,成十字,曰十字门,故合称澳门。或曰澳有南台、北台、两山相对如门云”。
番外:其实,我们说现在说广州市、兰州市等,严格意义上这种叫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州是行政单位,和我们现在的省、市、县的含义一样,而广、兰才是他们的名字,所以按理应该叫广市、兰市。打个比方,浙江宁海县,如果撤县建市,肯定叫宁海市而不是宁海县市,这个是一个道理。当然,州这个行政和现在的行政划分名字不同,所以叫广州市也不显得别扭。这个也只是题外话,说说而已,不必计较和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