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新无
晚清官场腐败成风,是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的。而晚清有两个重臣,也是知名度很高的人,那就是张之洞和李鸿章。张之洞、李鸿章与左宗棠、曾国藩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在现在数不清的清朝宫廷戏里,只要有慈禧太后或者清朝皇帝出场,那么,这两个人或左或右,总有一个人会出现在她(他)们旁边。
这两个人有许多共同之处:都是少负盛名,聪颖过人,而且都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中流砥柱。但是,张之洞有一点是远远高于李鸿章的,那就是他的个人操守。
1901年的某日,李鸿章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自知不起,就给慈嬉太后和光绪皇帝上了最后一道奏折,这实际上也是他的遗嘱。在奏折里,李鸿章除了希望最高统治者要“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外,也表白自己的心迹,说自己“为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
而时隔8年,即1909年,晚清的另一个重臣张之洞,生命也油尽灯枯。在临终前,他给子孙们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勿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至今读来,还是铮铮有声。
张之洞。据CFP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号香涛、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廿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张之洞早年是清流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十分重视教育,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张在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11月,张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病卒,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存世。
张之洞一生为官清廉。现在说来可能有人还不会相信,当了这么大的官,有时家里竟拮据到年关都过不去,只好派人去当铺典当东西。当年,武昌城里“维新”等大当铺有一条规矩:凡是总督衙门派人拿皮箱来当,每口皮箱都给200两银子,并不开箱验看,只是照箱数付给银两。开春后张之洞手头宽裕一点,必会派人拿银两赎回箱子。张之洞的弟子傅岳回忆张之洞身后的情形:“张去世后,谥文襄,无遗产,家境不裕。他的门人僚属都知道这种情况,所以致送赙仪都比较厚重,总计也不过银万余两而不足二万之数。张家所办丧事也就全赖这笔钱。”当官四十余年,官至国家大臣,生前却要经常派人去当铺典当东西度年关,死后办丧事还靠僚属的赙仪,真算得是一个少见的清官。所以,张之洞在遗嘱里能坦荡荡地说:“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李鸿章等前去与八国联军代表谈判。
而李鸿章就不敢如此坦荡了。这个与张之洞同享盛名的晚清重臣,同时又是一个典型的贪官。据沙皇冬宫档案记载,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后,即从道胜银行获得沙俄300万卢布的回扣,时值50万两白银。他官当得越大,贪腐的胃口也越大。从办洋务、办海军中,更是捞了数不清的好处。李鸿章初入仕时,他家只是中产,可李府最盛时,拥有良田达100余万亩。当时老百姓讽刺他:“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用自己的实践,诠释了升官发财的内涵。也许是心里有鬼吧,所以李鸿章在遗嘱里只敢说自己“服官四十年,未尝因病请假”,而不敢像张之洞一样声明自己“不谋私利”。
当官要有操守,要“心术则大中至正”,要“勤奋做事,不谋私利”,这是张之洞留给我们现代人的精神财富,也是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根本区别。虽然同是国家重臣,在遗嘱中都说到了自己的勤政,可论个人操守,李鸿章是远远不及张之洞的。张之洞说自己“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而李鸿章却不敢这样说自己,只能以“未尝因病请假”标榜。因为,他的心中有鬼,他的人品下流,他当官就是为了自己发财,所以一有机会就捞个人好处。代表国家签订密约他要拿回扣,办洋务、办海军,他更是索拿卡要。在他的心中,个人利益是高于一切的。所以,后世诟病李鸿章的种种不是时,说他贪财是很重要的一点。
这真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
作者简介:杨新元,中国作协会员,浙江日报高级记者。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