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国产纪录片,屡次封神。
第一季9.7,第二季9.6,特别篇9.3。
曾经Sir写它,成了一篇300万+的爆款。
为什么?
因为它讲了每一位国人都关注的医疗现实。
《流动的中国》
油画质感下。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被镌刻、上色,成了历史的样子。
纪录片导演范士广曾说:
《人间世》拍到的不仅仅是死亡,还有很多生命努力的样子。他们努力去寻找美好的事物,努力地去理解别人,努力地去理解生命和死亡。
因为能刺痛我们的,往往也能治愈我们。
《人间世》对疾病零距离的观察,让我们看到一种大道至简的生命观:
真正的勇敢,是带着对死亡的惧怕,活好有限的每一天。
Sir觉得,《流动的中国》就像《人间世》的某种续集。
它让我们看见,生命就像一朵朵奔涌不息的浪花,或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
每一次流动,都是我们为了寻到坐标,所留下的独特印记。
01
放到人群中,徐小超是那个最不起眼的小伙子。
他不起眼地离开江西老家,不起眼地漂流到上海。
跟其他五十万外卖骑手一样,每天不起眼地骑着小摩托,穿梭于车水马龙之间。
但一个细节,让徐小超变得有点起眼了。
别人送餐,念叨门牌号。
他念叨的,却是结巴生涩的英文:
没上过大学的他,发音很微妙,就像薛定谔的猫,他永远不知道,自己要把重音放到哪儿。
身边很多人纳闷:不就送个外卖,学英文有啥用?
但在徐小超看来,英文对工作没用,不等于对自己没用。
跟无数沪漂族一样,徐小超的生活是“数字化”的。
白天,他要风驰电掣,准确拿捏送达时间(平台规定,100个订单只能超时1次,多了就要扣钱)。
但徐小超更狠,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一次都不行。
晚上,他要精打细算,只舍得在宿舍楼下小卖部买点东西。
在庞大系统里,在柴米油盐里,人类如此雷同,雷同到产生一种错觉
我不是在生活,只是在执行任务。
在这种心态下,为自己向上生长一毫米,都显得有点奢求……可能吗?
徐小超心里的一毫米,是想学好英文。
回到蜗居的小窝,压抑的上下铺,当室友打着瞌睡刷抖音。
徐小超却拿出英文书,笨拙,也执着地念着:
C for cat,D for dog……
2019年11月,一家电视台报道了徐小超自学英文的事迹。
那天他上了微博热搜,还被央视点名表扬。
他说,也许我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社会符号。
这个符号在无数平凡人的手机屏幕上闪耀,闪耀着,让人们再次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也让小徐意识到自己的一点点不平凡。
小徐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幸运,“一位普通人一辈子闪耀了一次”。
Sir不知他有没有看过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因为有些闪耀在别人眼里是一次,但在自己却是永久
自驱力,也许是发现生活出口的最后一根稻草。
哪怕他一无所有,他也有这个。
02
跟徐小超一样,吕宗扬也是离开了老家,来到了一线城市的深圳。
但往后不一样了,他进了一个“帮别人搞钱”的行业。
“融资咨询顾问”。
2021年,国内小微企业主的规模,超9000万。
占据国内90%的市场主体,贡献了80%的就业,60%的GDP。
这是一个当年的新闻主流媒体常常疏于报道的小世界,影响力、关注力和信任度的缺乏,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现实难题:
他们好缺钱,也最难借到钱。
一位雨具店女老板的原话是,钱出去容易,回来难。开店的怕被欠钱,也怕欠别人钱。
一位包装盒加工厂领班说:困难来的时候,砸锅卖铁也发不出工资。
所以金钱是什么。
对境况好的人和企业来说,它是实力,是体面,是享受。
但对小微企业主来说,金钱,是承诺,是责任,是活下去的口粮。
一次,一位客户跟吕宗扬说,自己要投资一个总标的2亿元的项目,想把房子抵押了,借个20万。
按惯例,吕宗扬开始审核客户的征信、资质、抵押物……
这个工作是这样的,越想快,就必须越火眼金睛。
最终,他反复甄别客户的过往融资,发现客户已经把房子抵押过两次。
吕宗扬摇摇头,白忙活一场,这单没得做,太险。
融资这个行当,见多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见多了光怪陆离的命运。
有人一夜暴富,拿钱刷主播,团购名牌包,有人忙不迭还上陈年的欠债,又欠下了新债。
看多了,吕宗扬练出了一张黑脸。
不是他更冷酷了,而是他的手更严,眼更紧。
做融资,不是帮人圆个暴富梦。
而是要让有限的资金,流动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
这天,一个生产安检机的企业老板,希望能马上借60万。
对大银行来说,这位小老板属于高风险客户:公司规模小、资金分散、抵押物不够。
吕宗扬也很谨慎,他跟客户反复确认每个细节。
为啥前两天不缺钱,今天这么急?
钱拿来做啥,为什么不够?
每年营业额大概多少,税缴了多少?
比查户口还严。
搞清楚状况后,确定可以放款,他又会变成追求速度的闪电侠。
他的目标,是在两小时内,帮这位老板借到37万。
对吕宗扬而言。
工作服务的,是小微企业主;
而值得他一直奋斗的,还有那个远在北方的三口小家。
吕宗扬是从北方飘向南方的。
可每一次听到《飘向北方》,他都忍不住放声跟唱。
有时,还会猛男落泪。
因为歌里那句——“家人是否无恙”。
是吕宗扬身上最硬的铠甲,也是他心里最软的角落。
03
今天说的第三位青年,是学霸本霸。
周春。
她从小就笃定:我必须离开家乡,去一个更大的世界。
但“更大”是什么?
在双减之前的中国,更大,意味着“更高”、“更精英”、“更多优质选择”。
于是她的成长之路也充满精英气质,高中保送、本科复旦、哈佛读研……
但接下来,周春变了。
她发现心中的“更大”,是它本来的含义,是地理的更大,眼界的更大,体验的更大,心灵收获的更大……
于是她枪头一转,成了一个“反精英”。
别人为人父为人母后,向生活投降的理由就多了一些。
但为人母的周春,不仅想给自己更大的世界,还想给儿子一个。
因为童年时她住郊区,垃圾焚烧炉一运作,就会传出难受的异味……一想到这些,她终于肯面对心里那只发出灵魂拷问的小鬼
百万年薪、相夫教子、在波士顿关心海平面上升,那都不是她。
只有回到中国,创造一个让儿子回得去、住得好的故乡,才是真正的她。
想通了这些,她辞掉高薪铁饭碗,离开波士顿回了国。
当她的校友踩着高跟在CBD大厂上班,拿上了百万年薪,她呢?
她素面朝天,顶着利落的短发。
她走进上海的里弄,跟居委大妈一起嘎嘎江湖,了解现状,用上海话给街坊们科普:厕所里面的,都是其他垃圾……
她说着精英们眼里的“废话”。
这看似不高级的工作,却让周春逐渐夺回这一代人对生活的解释权。
2018年,她成立了“圾不可失”环保组织,组织一天天变大。
她没有改变高大的CBD或被改变,却一点点改变了上海各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方案。
组织还在变大,从上海发展去了更大的世界,也是更复杂的战场。
2019年,她来到浙江海宁,运河苑小区。
那时,距离正式开启垃圾分类,仅剩不到48小时。大部分住户都很配合,周春也精神抖擞地分发着智能垃圾箱的钥匙。
但很快,周春发现了更大的问题。
别的地方做垃圾分类,都是多方配合——业委会、物业、居民。
但这里没业委会,物业,也神龙见首不见尾。
这就导致,一个没有强制力的环保组织,想推进啥都异常艰难。
垃圾桶每天都要洗哦,谁负责?供电呢,谁负责?以及,谁监控?谁管理?
此时她已经离曾经反对的“更大”很远了,她不能回头,只能继续自己的“更大”。
工作既然如此琐碎,那就24小时都赔进去吧!
早上和物业battle,下午招募居民志愿者,晚上检查垃圾箱的运作……
小区在一丁一点地变干净,人们眼里的世界,也在一丁一点地变干净。
眼光产生了引力,引力产生了向心力,向心力制造着影响力。
到了2021年,周春的3年抗战结束。
战果是,运河苑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率达94.5%,分类准确率达80%。
人狠话不多,周春立了更远的flag:
我觉得我未来的家乡,能比波士顿更好。
说完三个故事,你发现了吗?
这部纪录片,说的都是“流动的人”。
包括你我的每一个人,每一次选择,都是“流动中国”的缩影。
耗时两年的拍摄中,导演组不断思考一个问题:
流动的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
最后,导演范士广想到了自己。
34岁的他,来自河南农村。
十五岁那年,他顺着泥泞杂芜的小路从村口走到镇上,想从镇子坐一块钱的公交车去新乡市。
他记不得当年发生了什么,也记不得那条路是不是漫长难行。
因为有个念头始终在说:
无论如何,要离开这。
能赚到钱,就把全村最破的瓦房——也就是他家——给修好。
后来,他考上了河南大学,再后来,去上海读研,进上海电视台,拍摄有社会价值的纪录片。
现在,老家的房子已经修起,自己的作品也在陆续完成。
所以谈到“流动”,范士广脑海里蹦出来的两个字就是:
机会。
研究生时,范士广读到萨特的书,那是他真正的启蒙时刻。
拍完《流动的中国》,他又想起了萨特那句话:
“人除掉采取行动外,没有任何希望。而唯一容许人有生活的,就是靠行动。”
是啊。
流动,是时代河流给予的,而行动,是自己给予的。
人生在世,不就像一次未知的漂流?
城市间的流动,就像坐标中的横轴,那是实现理想的入场券;
而不断向上生长,才是纵轴,才能让我们触摸到更大的世界,更好的生活。
其实,流动着的不仅是我们,也有环境。
它也许是一个政策,一个机遇,一个风口,一个时代搭就的阶梯。
如果从广西到深圳打工的流水线女工,没碰上土地新政策,她就没法回乡种火龙果,跟留守的孩子团聚;
如果活在云南贫困地区的农民,没赶上国家对脱贫的扶持,他们就无法大规模迁徙,住上有电梯的小区、有热水器的房屋。
如果互联网发展没那么光速,那么资源贫瘠的一些农村,就没法靠网红带货,将当地农作物销往全国。
每个在流动中改变自己的人,其实也在不自觉改变这个时代。
就像学英文的徐小超。
就像坚持垃圾分类的周春。
就像穿街走巷,帮小微企业主解决问题的吕宗扬。
以及他所在的,一家有温度的企业:
平安普惠。
平安普惠的眼光一直是下沉的,接地气的。
它专注为小微企业主提供可信赖的融资服务,始终聚焦于解决小微企业主的融资难问题,支持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
这几年,平安普惠通过“AI+O2O”的模式,在全国280多个城市,建立了近5.7万人的销售和服务团队。
同时也借助自身研发的一系列科技工具,为个人及小微企业主提供专业、便捷、灵活的融资服务。
平安普惠一直相信
金钱的意义,绝不是金钱本身。
他们给小微企业主提供的,不仅是融资服务。
更是一束有温度的光。
想为流动中的有需要的人,点燃希望。
就像纪录片中,那位从大城市回到广西种火龙果的女工。
在种植的土地上,当她为火龙果拧上补光的灯泡,她读出了自己的诗。
诗里不仅有这么多年流动的自己。
也有流动的中国,流动的你我:
灯海点亮了土地
光芒万丈
就像十几年前
进城打工的小女孩的心情
心里憋满了发光的东西
谁也抢不走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