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个普通的夏夜,48岁的鲍国安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彻夜无眠。
彼时,他参演的《三国演义》刚刚在央视试播八集,反响强烈,开始大规模播放。
难道是人怕出名,鲍国安因此睡不着觉?
非也。
94版《三国演义》太过火爆,鲍国安走到哪里都能听到对演员的讨论。大家对他饰演的曹操好评如潮,评论几乎一水儿的褒奖,可这些评论中,有个不一样的声音,让鲍国安产生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我看了《三国演义》中的鲍国安,他以后演不了别的角色了!”
说这话的人,名叫李希凡。
李希凡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那时候还兼任《人民日报》的评论员,因著《红楼梦评论集》而知名。
其他观众,毫不掩饰的赞扬没能让鲍国安飘起来,反倒李希凡这句隐晦说他演得传神的话,激起了鲍国安的隐忧……
演完曹操,自己以后路在何方?
鲍国安是有理由这样担心的,一来是他演的曹操太过经典,二来是他确实有担心自己现在的积累和资历,会影响他未来的前途。
因为他身上的故事,可是太多了。
1、
1946年6月4日,刚巧是端午节,这一天,天津鲍家出生了一个小男孩。父母给他起名鲍国安。
鲍国安家境普通,但在那个年代,这也是个不普通的家庭,因为他的双亲都是舞台演员。
从小的耳濡目染给了鲍国安学习表演的天然养分,1959年,年仅13岁的鲍国安,就在父母的安排下登台演出了。
因为年纪小,表演又活灵活现,舞台感很好,小小鲍国安在上台后博得了热烈掌声,甚至在当时小有了名气。
1960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要成立一个附属儿童剧团,需要招一批儿童演员,到各个学校去挑人。
命运使然,鲍国安被选中了。用鲍国安自己的话说:“我13岁,就算是参加革命工作了。”
之后,他主演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戏《人民英雄刘文学》。
鲍国安因此出道。
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下,这样的样板戏很受欢迎,13岁的鲍国安再次被注意到,随后被新疆建设兵团招入麾下,开始在农四师十六团参与演出。
其实在鲍国安内心深处,他并不想早早就这样成为演员。
在他心里,有一个大学梦。他一直想考上大学,学习专业知识,然后再寻找自己的人生方向。
1969年,鲍国安被调到了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文工团,演戏的同时,他也在河南歌舞团担任导演工作。
恢复高考后,因为工作太忙没时间复习,鲍国安一直没能如愿,直到1978年,他终于抽出时间复习参加高考,并顺利考上了中戏。
毕业后,由于成绩太过优异,鲍国安留校任教,成了中戏的一名助教。
那时的鲍国安已经36岁,在学校任教,接触表演的机会很少,鲍国安因此可以沉下心来,专心钻研表演技艺。
1983年,鲍国安出演电影《山下是故乡》,片中他饰演漂泊多年返乡的青年常茂。
为了演好角色,鲍国安主动要求提前体验山村生活。
于是,剧组就提前一个月把他一个人“下放”到湖南攸县的一个深山,提前住在老乡家里。
那时候没有驱蚊设备,也没有防虫药,一段时间以后,鲍国安全身都被跳蚤咬烂了,身上到处都是疮疤,什么农活都干过,又瘦又干。
《山下是故乡》拍了半年多,鲍国安回家之后,自己儿子都认不出他来了。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鲍国安是“体验派”表演的忠实拥趸,演戏时,他常常发挥这种“笨鸟”精神,先体验再表演。
1984年,鲍国安又接演了《山东水浒传》,片中他饰演了黑瘦的宋江,这也要得益于他在《山下是故乡》所做的功课。
1990年,鲍国安参演《大唐名相》,在片中饰演魏征。
这个角色,帮鲍国安拿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奖项——全国电视剧评比飞天奖。这一年鲍国安44岁。之后,他终于接到了那部改变自己人生的戏。
2、
获得飞天奖后,《三国演义》剧组找到了他,鲍国安深知这个角色的恐怖,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接下了这部戏。
用鲍国安自己的话说,这是他演艺生涯里,压力最大的一次。
因为大家对于《三国演义》太熟悉了,在拍摄前的准备学习阶段,他压力就非常大。剧组聘请的老专家会一直跟他讲:鲍国安,你一定要演出老百姓心中的曹操。
老百姓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样?
鲍国安不清楚,他那会像着了魔一样,见了人就问。当时他问了上千人,每个人说得都不一样。但他们的理解,他们的想象,最后都成了鲍国安演戏的营养,尽管当初他自己都还没意识到。
央视版《三国》剧组当时有一句口号:“上要对得起祖宗,下要对得起观众”。
那时候真的是全剧组拧成一股绳,一门心思就想拍出好的电视剧,几乎每个演员都跟鲍国安一样,在尽全力塑造角色。
不过曹操,依旧是《三国演义》里最难塑造的角色之一。
因为曹操这个角色太复杂了,他奸诈、多疑、残暴、深情、壮志、体贴、滑稽……每一样都有实际情节在支撑,是不能略过的。
他是一个立体的角色,更是一个有魅力的角色,奸诈和英雄两种完全对立的元素在他身上共存,任何一点元素只要多那么一点或少那么一点,曹操这个角色都会失败。
读了无数资料,问了无数人的鲍国安,最终把饰演曹操的核心想法分为“一纲一首要”。
“忠于原著是纲,把握、研究、剖析、和体味人物的性格是首要。”这是鲍国安老师学术论文中对自己饰演曹操心得的总结和论述。
因为鲍国安,是潜心研究过曹操的表演方法的。
这部剧拍了4年,大多数的演员在没自己戏份的时候,回家去改善生活,出去逛逛,鲍国安没有。
鲍国安是剧组少有的常驻演员,这不仅是因为他的戏份多,更重要的是不拍戏的时候他就待在剧组查看相关史实资料、揣摩角色。
他有时候一两个表情,就能把曹操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在放走关羽时的表演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94版《三国演义》一经播出,曹操就被老百姓盖章认定,甚至在许多观众心里,翻看古代典籍就能自动代入鲍国安饰演的曹操。
有一个角色经典如此,恐怕一生无憾了吧。
3、
1990年到1994年,鲍国安全身心饰演曹操,因为塑造太成功,这个角色反倒把鲍国安困住了。
因为饰演《三国演义》中的曹操,鲍国安接连拿下第15届“飞天”,第13届“金鹰”男主角双奖。
可这之后的3年中,鲍国安无戏可接。
他塑造的曹操太过经典,导致辨识度太高,那时候甚至没有导演敢叫他演其他戏。直到1997年,鲍国安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来自谢晋导演,他请鲍国安出演林则徐。
因为三年无戏可接,鲍国安当时一头扎进教学中,对这个电话,他不以为意。
他告诉谢晋,赵丹老师的林则徐就很经典,为什么要找自己?另外自己已经7年没碰过其他角色了,真的不适合演民族英雄。
原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没想到过了几个月,谢晋又来电话了,还是叫他演林则徐。
鲍国安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愧疚的,这时他已经动摇了。半年后,同意出演。
《鸦片战争》中鲍国安演林则徐,用的也是“笨办法”。
他除了提前去林则徐的家乡福州体验生活接触资料外,每天从早上起床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林则徐的模样,每一个眼神都努力透着忧国忧民的内蕴。
他参观了林则徐的墓地、纪念馆,更是详细了解林则徐各个时期的经历,甚至拜访了林则徐的后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鸦片战争》因为鲍国安的优异表现,荣获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奖,并接连拿下1997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这一年,鲍国安51岁,林则徐成了他人生中最经典的第二个角色,也因为这个角色,他终于走出了“曹操”困境……
4、
这之后,鲍国安还演过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角色。
由于多年的锻炼,鲍国安气场强大,长相威严,在民国和现代电视剧中,他的气质符合大多数中老年男性的角色特点。
在《人大主任》中他饰演齐恒寿,在《国家机密》中他饰演肖厅长,在《任长霞》中他饰演书记,在《沧海》中他饰演海军司令,在《无量天》中他饰演厂长刘克前……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一些德高望重、拥有大智慧的人物也会找到他出演,比如《少林寺传奇》中的方丈智远,
《船政风云》中的晚清名臣左宗棠,
《大槐树》中的朱元璋,以及《毛遂自荐》中的楚王。
在很多剧组,鲍国安都是元老级的人物,但他从不耍大牌,不请助理,不搞特殊,最多带着自己老婆照顾自己。
鲍国安说,他从内心深处没觉得自己是个腕儿,作为传授知识的中戏教授,他更要以身作则,演员是一个职业,需恪尽职守。
不过,鲍国安毕竟年事已高,2016年,在参演《少林寺方丈4》之后,70岁的他便宣布息影。
“我不是那种追求名利的人,没什么理想,希望晚年享受下天伦之乐就够了。清静无为,这就是我。”
鲍国安淡泊名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是圈外人,息影之后也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对这个人人喜爱的“曹操”和“林则徐”,我们除了敬意,似乎再无法表达其他感情。
作为演员,他高风亮节,把一生献给了演艺事业,
作为教授,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今许多学术杂志上还能看到他和他学生发表的学术著作。
作为男人,他出道62年从无绯闻,爱护妻子关心儿子,是问心无愧的好丈夫。
当记者钟芳采访他时问:若干年后当人们再提起您,您希望别人怎么评价您?
鲍国安只是淡淡地说:
我希望人们忘记了我,每个人在自己活着的时代起点作用就行了,我从没想过若干年后别人怎么评价我,我是真这么想。
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演员,人生有曹操和林则徐两个可以写进影史的角色,足矣……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蜉蝣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