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时间
从稚气未脱的新兵
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靠的是什么?
他的回答是:
对梦想的追求、对荣誉的渴望!
他就是备战打仗典型——孙鹏
▼
孙鹏,1995年出生,2015年入伍,现任空降兵某旅班长。去年10月,他和队友代表空军参加“锋刃-2018”国际狙击手竞赛,荣获小组团体第一名,个人荣立二等功。
个子小但志向不能小,新时代的兵就要当“勇于追梦”的兵
我出生在陕西榆林这片“红色土地”,从小就结下了浓浓的军旅情结。特别是随着电视剧《我是特种兵》的热播,主人公何晨光的热血青春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从那时起,我就梦想成为一名像他那样的狙击尖兵。
高中毕业后,我毅然报名参军,来到了我们空降兵部队。然而,军营生活并不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炫酷多彩,身高1米69、体重110斤的我,在迷彩方阵中可以说是毫不起眼。刚当新兵那会,单杠一个都拉不上去,手榴弹只能投20多米,离机、平台、吊环总是“稳定”的3分,梦想的火苗在一次次失望中差点被浇灭。
一次训练休息,我对班长说:“我想当狙击手,是不是没希望了?”班长说:“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个兵,那个兵,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兵。”这让我明白,光有梦想还远远不够,必须脚踏实地去奋斗。我从基础体能练起,经过不懈努力,训练成绩开始崭露头角,频繁登上连队“龙虎榜”。
新训结束时,我各项成绩全优,分到了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雄连队。刚走进营门,看到的是攀登楼上的飞檐走壁,散打房里的龙争虎斗,沙池里的前扑后倒,我被这激情火热的训练场面深深震撼。站在“最舒服的日子永远在昨天”的标语前面,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次教育,指导员给我们讲了朝鲜战场上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22岁的张桃芳凭借着一支老式苏制步骑枪,用442发子弹毙敌214人。英雄的事迹,更加坚定了我成为狙击手的梦想。
课后讨论时,许多战友都表达了想当狙击手的愿望,班长说:“狙击手可不仅是会打枪,想当狙击手,必须掌握全面的战术技能。”为了扛上那把心爱的狙击步枪,我决心先练好侦察兵的基本功。
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下连没几天,我们就奔赴野外参加实战化训练。在缺氧不缺精神的高原,除了回味无穷的“沙子拌饭”,难忘的就是雷打不动的“训练套餐”:沙漠格斗、武装奔袭、鸭子步、蛙跳、冲刺,一天下来,身体倍棒,吃嘛嘛香。那时我就想,连队门前的标语,换成“最舒服的日子永远在上一秒”,或许更贴切。
现在对高原地区的印象,不是蓝天白云,不是胡杨枸杞,而是那巍巍的昆仑山和通往训练场的路,因为那昆仑山见证了我的成长,而那条路,则留下了我追梦前行的深深脚印。
兵龄低但本领不能低,新时代的兵就要当“勤于筑梦”的兵
2017年7月,我参加旅“兵王”争霸赛。近百名选手站在一起,“两道拐”的第二年度兵还真不多,老班长们调侃道:“就你这两把刷子,够呛!”我笑着说:“拳怕少壮,不服就干!”经过武装10公里、极限体能、综合射击等科目的层层PK,我突出重围杀进决赛。
决赛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我和另外一名选手打成平手!然而兵王只有一个,考核组临时决定,加设自动步枪100米跪姿打气球科目。根据抽签,对手先上,5发全中。这时候压力全集中到我身上,前4发命中,但到第5发时,我上身竟不由自主地抖了起来。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我可以清楚地听到自己心脏砰砰地跳动。那一枪,我瞄了很久,结果还是脱了靶。就这样,我与“兵王”擦肩而过,虽然很遗憾,但这次的经历也让我明白:战场无亚军,哪怕一点点的差距都决定着最终的胜负。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哪里跌倒,就得从哪里爬起。两个月后,恰逢空军组织狙击手集训,我积极报名参加,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狙击技能。
一开始不让打实弹,每天的据枪训练8小时以上,单次卧姿据枪甚至长达2小时,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隐忍难言,我们不知喂饱了多少只蚊子,每次洗澡大家都在比谁身上的疙瘩多。
战场不是靶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除了具备一剑封喉的狙杀技能,还必须是伪装、生存和战术高手。为此,集训设置了很多实战应用类科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蠕动接敌训练。完成伪装后,从山的一侧向另一侧隐蔽接敌,教员在山顶使用望远镜观察,一旦被发现,就要退回起点,喝水、吃东西甚至方便一下都得小心翼翼。
为了一次性完成训练,我偷偷穿上了纸尿裤,这是一位老班长教我的,实战中执行隐蔽狙杀任务的狙击手也都是这样做的。
11月的驻训地格外地冷,这种冷与老家陕北的冷不一样,冷得刺骨,浑身直打哆嗦。为了不被发现,只能依靠肘部、脚尖与地面的摩擦,蛇形蠕动。一路上我紧贴地面,小心地避开荆棘、灌木、石块等障碍物,300多米的距离,用了整整4个小时,到达终点时已全身湿透、几近虚脱。一阵凉风吹过,我用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突然感到火辣辣的疼,这时才发现袖口已被鲜血染红,手背上一道血口子,一小块玻璃还嵌在肉里面。
靠着艰苦的努力,我完成了所有科目训练,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狙击手。结业考核时,我用88式狙击步枪在200米距离,5发全中,散布仅2.5厘米,也就是一元硬币大小,创下了集训队射击历史记录。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去年6月,“锋刃”国际狙击手比武,旅里指派我参加选拔。自信满满的我,哪知道一入集训队,就吃了个闭门羹。平时练的大多是88式、10式狙击步枪,此次用的却是高精狙,我对这种枪知之甚少,甚至连弹夹都不会卸,入队摸底考核成绩也很不理想。
我知道,接下来的4个月,唯有对自己残忍,付出加倍的努力,才不会被淘汰。高精狙口径大、有效射程远,特别是无依托射击,对于据枪稳定性和瞄准专注度要求也更高。为此,每次的据枪练习我都非常认真,立姿据枪从开始只能坚持2分钟达到稳定据枪20分钟。
虽然下来后胳膊都伸不直,但我感到这种坚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战场上我们不可能提着沙袋上去。工作中懒惰,生活会给以响亮的耳光,训练中偷懒,战场上则会付出生命代价。
教员也经常给我们讲,战场上狙击手一旦失手,就可能是人生中的最后一枪,必须具备过人的精准性、坚韧的意志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为了磨性子,晚上我们叠弹壳、穿米粒,达到标准才能休息。叠弹壳,一开始标准就是10个,一次次眼见就要成功,又一次次重头再来,内心都是崩溃的,但越急躁越叠不好,必须让自己冷静下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创造了一次叠弹壳18枚的空军记录。
穿米粒,手指不知被扎了多少洞,最终成功在一粒米上穿出了4个眼。每次实弹射击后,我都认真研究弹着分布,写下射击体会,不断总结提高,力求弹无虚发。
越努力越幸运,经过3个波次的淘汰,当队长宣布我成为正式队员那一刻,我喜极而泣,感到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痛都是值得的,正所谓“吹尽黄沙始得金”。
经验少但斗志不能少,新时代的兵就要当“敢于圆梦”的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去年10月16日,我和队友踏上了比赛征程。开幕式上,来自21个国家的100余名狙击手整齐列队,几十把型号各异的狙击步枪一字排开。
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升起,我感到很神圣、很自豪,泪水不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转。这次比赛,各国都派出了精兵强将,选手中数我年龄最小,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大赛,与各路狙击精英比,我还是个经验不足的“嫩小白”。
媒体进驻后,陆军“天狼”、海军“蛟龙”、武警“猎鹰”“雪豹”和上届冠军巴基斯坦队成了采访的“香饽饽”,而我和队友却被冷落在一旁,真是“羡慕嫉妒恨”。这反倒激起了我们的斗志!一定要干掉他们,拿下第一!为空军争光!为空降兵争光!为黄继光争光!
此次竞赛,我和搭档的目标,是拿下小组狙击类金牌,包含4个科目,总分450分。首先比的是利用声响掩护狙击,要求射手利用时断时续的模拟枪炮声作为掩护,对5个直径3至7厘米的目标进行射击,目标只显示5秒。
由于每次枪炮声没有规律,可能在目标出现之前,也可能之后,所以定位、瞄准、击发的时间只有2到3秒,稍有犹豫,不是枪炮声停了就是目标没了,如果子弹没打出去,每发还要扣30分,是对视力、听力、判断力和心理的极大考验。
勇士面前无险路,一切按照训练的来。比赛开始后,我和搭档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战术,沉着冷静、密切配合、果断击发,随着5声清脆的枪响,靶区通报:“五发全部命中,本轮满分!”旗开得胜,我和搭档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第二个科目侦察判定狙击,我们遗憾地丢掉了10分。进入到第三个科目价值目标选择狙击,从300米到750米距离上,共设置指挥官、狙击手、迫击炮手等12个不同价值目标,要求射手6分钟内随机选择6个目标射击,价值越大、距离越远、判定越难、分值越高。这个科目既检验能力,更考验心理,因为越想得高分,越可能失误。
上场前,搭档盯着测风仪,眉头紧皱:“风向很不稳定,最大风力4米,难度很大。是按计划打6个价值最高目标,还是稳妥点?”“按计划打,打得他们心服口服!”我坚定地说。一声哨响,计时开始,“第一个目标,一点半方向,狙击手靶”“好!找到”“距离653米,左修0.5”“明白!”击发,目标命中!“第二个目标,12点方向,指挥员靶,距离728米,左修0.8。”就这样,凭着娴熟的配合和稳定的发挥,6个目标,枪响靶落,干脆利索,感觉很爽。
套用一句网络游戏流行语: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第四个科目是远距离山地搜索狙击,我们更加自信,再接再厉,最终以总分410分、领先第二名75分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这时,媒体记者不请自来、蜂拥而至,新华社记者开玩笑说:“总以为你们空军就开开飞机,没想到空军空降兵的狙击手竟然这么牛。”
通过参加比武,我收获了一枚沉甸甸的军功章,但我觉得还缺少一枚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战功章,对军人而言,战场是最终的考场,胜战是唯一的目标。如果有一天,战争真的来临,只要一声令下,我就是一颗上膛的子弹,引而待发、一击制敌,用胜利把空降兵狙击尖兵的荣光镌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