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拿到《解密》这本书之前,我没看过麦家的书,也没接触过所谓的谍战小说。
《解密》,作者麦家
原本以为会充满难以咀嚼的军事细节,没想到阅读体验异常地流畅。
归根于,麦家采用了一种伪记录式的创作手法:他化身为一个故事的偶然见证者,去采访故事相关的人,通过他们的讲述,揭开一个天才传奇的人生。
01 一本贯穿着密码的小说
解密,顾名思义,是解开密码。
这里的密码,不是寻常百姓的保险箱或者账号密码,而是一个国家的情报。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特殊的机构,也和作者麦家个人的经历有关。
麦家曾在某情报机构实习了8个月,那是一个远离世俗,装满秘密的神秘角落。
8个月其实也无法窥探到这个体系的全貌,甚至因为工作中的保密要求,他只能和特定的人接触。
离开机构之后,他对那里的一切依旧难以忘怀。
在国内,情报机构及其工作内容是一种无法公开讨论的事物,就如同密码一般。写作这样一个敏感主题的小说,本身也像是在给文字层层套上密码,再由读者自行解密。
因为故事是基于真实经历的创作,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因而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也异常艰辛。
麦家曾说,在这本书中,他连一棵树的名字都没写过,地名用的全是字母数字代号。最终是在23位专家评审了这本书,21位认为不泄密的情况下,这本书才得以出版。
西方媒体还给这本书贴上了“斯诺登式小说”的标签。
斯诺登和书中的主人公容金珍,都是在通过技术手段为国家安全窃取他国或他人隐私。
只不过,容金珍为了破译密码,燃烧了自我,又因为担忧自己泄露了机密,而走向了毁灭。
可以说,无论是这本书本身,还是主人公的一生,都和密码深深捆绑在一起。
02 天才的悲剧,也许是一种必然
容金珍,一个众人惊叹的数学天才,却有着令人叹息的人生经历。
他的爸爸是人人厌恶、作恶多端的纨绔子弟,最后被烟花女子刀杀而亡,死时才二十岁,金珍则是他和其中一个无名欢场女子的孩子。
一开始,容家人并不想接纳金珍。
一方面,金珍的爸爸,对于这个家族来说是一种耻辱,一段大家不想回顾的历史。
另一方面,这个孩子实在和他爸爸长得有几分相似,以至于大家忍不住担忧,会不会又是另一个恶魔降世。
于是,母亲难产去世后,容家并没有正眼看待这个孩子,只有老仆人夫妇收留了他。
这时候,他连一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大家叫他“死鬼”。
如果不是流落容家的洋先生最后把他接过来一起住,可能他至死也体会不到人间的温情。
而后,洋先生教他英语、解梦、看书,直到临终时才又将他托付给容家的小黎黎。
这也奠定了容金珍性格与命运的底色:
因为从小就极少与人接触,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不懂寂寞是什么,因为他就是从寂寞中走来,这也让他未来能够专注于数学与密码的研究中,再加上天资聪颖,让他做成了惊人的成就;
但他也缺乏心理弹性,现实中的挫败,很容易被他的内心无限放大,缺乏与人的正常连接,导致他无法在经历心理危机时有足够强大的承载。
比如,他曾因为算错老爹爹的寿数而嚎啕大哭,非得小黎黎想了个借口才缓和了他的痛苦。
他的姐姐评论他:
性格中有很偏执和激烈的一面,什么事情都放在心里,一般也能忍得住。一旦有什么破了他忍受的极限,或者触及了他心灵深处的东西,他又似乎很容易失控,一失控就会以一种很激烈、很极端的方式来表达。
因此,故事的最后,金珍因为丢了机密的笔记本而发疯,看似寻常人难以理解的情节,其实一切早已埋下伏笔。
03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解密的过程,就像是神仙打架,或者说,是神仙对着空气和神仙打架。
远方某个聪明绝顶的数学家,发明了某种密码,此处的破译家们隔着遥远的时空,抓耳挠腮进行着头脑竞技。
而和洋先生学过解梦的容金珍,又离破译密码近了一步,因为他正是在梦中得到启示,破解了紫密。
普通的破译员,面对最高等级的紫密、黑密,早已望而却步,也许庸碌无为,却也安然度日;而两位天才——棋疯子和容金珍,却都因为距离最高级密码仅差一步之遥,而遗憾终身。
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甚至,聪明反被聪明误。
黑密在容金珍疯了之后,被他的一位同事破解了。怎么破解的?其实也是沿用了容金珍笔记本上的思路,只差最后一步即可完成。
为什么容金珍早已完成了99步,却卡在最后一步一直无法抵达终点?
因为他始终相信,结果一定不会那么简单。
就好像一把插着钥匙的门,只要轻轻转动把手,门就能打开,可习惯了复杂之后,人本能地不敢相信可以轻易开门,更何况这还是最高级的密码。
这种戏剧性的反差,将故事带到了一个令人扼腕的彼岸:一个天才没被艰难的任务击垮,却被小偷击垮;天才原本早已站在了门前,却深陷智慧的迷雾中,忘了可以简单地开门。
从天才走向毁灭,也许也只是这一步之遥。
这也是《解密》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一切故事并不惊险,也不刺激,但高潮之处的平凡,也暗示着人生也许正式被一朵平平无奇的浪花给拍打在岸上。